建国以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历史经验论文

建国以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历史经验论文

建国以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历史经验 *

刘信鹏 王喜国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 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证明,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坚守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基本经验可分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营造主流话语氛围;紧扣媒体舆论脉搏;构建改革创新体系。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需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开创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关键词]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主导权;历史经验

意识形态是思想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文化结构中,其依托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影响着人们理想信念的坚定和经济建设的动力;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影响着国家精神的凝聚,影响着社会思想的向心。能否统领意识形态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本领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党的执政本领不断增强、执政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都源于党能够始终坚守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根基。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需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2007—2016年,东营市环境系统整体上得到优化,环境系统得分从2007年的0.012 0上升到2016年的0.023 1。2007—2015年保持增长,2016年下降幅度不大。可以看出,东营市在生态环境系统改善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总体来看,环境承载力有所提升而环境压力正在减小。具体而言,2007—2016年,东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断上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上升,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不断下降的同时,污染物处理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行动指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绩。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为核心。意识形态具有着思想整合的重要作用,具有着引导群体共识、规范群体思想、约束群体行为的重要功能。“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端正思想,坚定信念,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人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终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掀开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独立探寻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摸着石头过河”,党的各项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追根溯源,当时党内国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致使党和人民的建设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背道而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随即开展了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域的拨乱反正,并重新将“实事求是”原则置于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初期,党由于缺乏经验,早期的改革开放探索十分坎坷。而此时,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乘机涌入我国,影响了我国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党果断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批示,彻底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借由“民主”“自由”的外衣,妄图分裂瓦解中国的邪恶计划。

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党才能抵御住西方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使我国非但没有像东欧国家那样被“和平演变”,最终迷失自我,反而是国家事业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0年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党的执政根基日趋稳固、党的执政能力日趋增强、党的执政水平日趋提升。中国共产党强调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是单纯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一种“一元引领、多元参与”形式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新时代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中各种思潮、论断的统领。我们虽然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这并不等于对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观念一味妥协,而是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坚决回击。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放松警惕不去占领,别人就会乘虚而入来占领。因此,1987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谈话中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并行的,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世纪末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尽管其原因复杂多样,但是摒弃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放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从而被西方“和平演变”思想乘虚而入,是其惨淡收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时代下,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新局面。

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过程中的优秀元素,党先后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旗帜鲜明的教育活动,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提供了执政能力水平的智力支持,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话语体系需要顺应时势,开拓创新。在新时代下,主流话语“中国梦”应运而生。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集中表述为“中国梦”。自此,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话语体系的核心。

二、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舆论已全面实现了新闻报网一体化宣传模式。四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融渗透,信息传播更为便捷,管控难度日趋增大。为赢得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战的最终胜利,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体系,开展网上、网下,虚拟、现实共建共进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媒体舆论宣传工作应高度重视新闻资讯传播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在人人都有金话筒,人人都是演说家,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是摄像师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控制已然形同虚设。人们可以跨越空间场域限制,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在充分展现话语自由的同时,也潜藏了话语无序的隐患,使得网络意愿错综复杂,网络安全难以维系。为此,2019年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话语传播,牢牢掌握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和服务人民的信息主导权”[7]

意识形态必须依托特定话语为媒介,来反映统治阶级利益诉求,来充实统治阶级政治正确,为此,统治阶级需要营造主流话语氛围,构建主流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产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且是主流话语体系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表述,由此可见,我们营造的主流话语氛围,本质上就是我们营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氛围。

三、营造主流话语氛围

国际形势多变,国内思想多元,尽管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早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但是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却一刻也没有止息。为应对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和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冲击,防止“历史终结”的出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和主战场,积极发挥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守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

意识形态需要借助特定文化来展现,其成果往往以特定思想文化充当传播载体。在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主流话语体系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这是一条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崭新道路。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深刻变动;1956年9月,党的八大指出,“一化三改”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铺开,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随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成绩与曲折在所难免。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上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5]然而,这个对社会主义阶段的科学判断,在“左”倾思想弥漫的当时,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贯彻落实,“左”倾思想酝酿出人们的“快”“急”“躁”情绪,最终导致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这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对社会主义阶段的考量也随之被迫停滞。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成为意识形态关键点和主流话语核心词。党开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支撑,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这婚姻生活吧,有时候就像游戏关卡似的,每一个关卡比前面一个都更难,需要去一一面对和化解,但游戏的关卡是固定的,生活里却有这样那样不确定因素,需要夫妻俩合力去克服,争取在婚姻关卡里升级,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了解了创作动因,我们很容易理解《上林赋》的主题:夸显帝国形象、突出天子威仪。内容上,司马相如的构思是通过对天子会猎上林苑情形的铺写,展现帝国天子的赫赫声威,压倒自己在《子虚赋》中极力突显的强藩吴楚声势。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之大显而易见。一方面,司马相如要写的《上林赋》部分成为重点,原来的《子虚赋》部分成为后篇的铺垫与靶子,是要被超越的,而且被超越的是自己之前写出的最优秀的作品。《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兴会之作,此时则是命题作文。《上林赋》写田猎,而关中最大的苑囿只有上林苑,它与楚之 “方九百里”的云梦泽难以比埒,与“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的齐国猎场相比更其渺小。

四、紧扣媒体舆论脉搏

我国媒体舆论必须始终坚持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展现媒体舆论对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与抵御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共同构成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体两翼”。现阶段,个别网络媒体舆论对于虚拟社会中赞美西方“普世价值”,歌颂“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缺乏辨别能力,缺乏回击意识,甚至对一些非主流言行予以谅解和纵容。对于网络空间中的西方社会思潮渗透,社会主流媒体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尖锐批驳,起到了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自我国正式对接国际互联网以来,西方国家始终没有停止利用网络向我国人民灌输西方“普世价值观”,这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危险信号,又是政治领域的危险信号。江泽民同志充分认识到数字化、信息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学习网络信息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意识形态斗争”[8]。2010年发生在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之春”,不仅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反而导致了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细思缘由,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是“阿拉伯之春”发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时代下,面对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局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使“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9]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建国初期,党就已经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95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程中,特别是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已然成为党的重点攻坚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民富裕起来了,人们在崇拜商业英雄的同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也泛滥起来了。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错误思潮泛起的原因,从中不难发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时,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丰富;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工作,又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江泽民指出:“何时何地都需要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2]

最后,对企业社会形象的影响。相比其他没有环境投入目标的企业,政府在补助和税收方面对环境投资企业会有优惠政策,彰显企业的先进性。在公众眼中也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易形成口碑效应,在以后的经营交易上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占据交易主动权,更有利于企业的运营和资金周转。从投资者角度来分析,投资者不会轻易撤资,这对中小企业更有利,保证了企业资金来源。企业积极的社会形象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后续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媒体舆论具有着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倾向,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取向和利益诉求,成为意识形态传播与接受的载体,网络媒体舆论尤为明显。网络媒体舆论的虚拟性、迅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舆论的固有限制,使信息跨域瞬时传播成为可能。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社会身份的桎梏,自由参与到网络空间林林总总的信息资源中去。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身份的隐匿性、网络内容的复杂性、网络传播的瞬时性和网络交流的自由性,共同交织在网络空间中,构筑起与现实空间相互联系的虚拟空间。社会生活可以反映到网络空间中,而网络生活也可以映射到现实空间中,形成虚拟与现实的交融,在各类网络信息中,社会思潮的传播表现得尤为突出,致使意识形态管控难度空前提升。西方国家掌握着无与伦比的强大网络信息资源,由于国家利益驱使和个人私欲膨胀,使得他们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施着网络霸权和网络强权;同时他们借助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背道而驰的意识形态渗透。西方社会思潮充斥于我国的网络空间中,对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面对着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争夺的复杂局面,党高度重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始终坚持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五、构建改革创新体系

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富有先进性,具有着多元化特点,反映着阶级利益诉求,彰显着社会价值取向,维护着国家发展稳定。当然,主流意识形态的好坏也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如果统治阶级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就容易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背离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影响社会发展稳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可见,意识形态领域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1966—1976年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此可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应当得到党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确定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成了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SAP10-2程序检测发现早期青光眼视野损害更敏感。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视野程序为SAP24-2或30-2,许多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结构损害往往出现在视野功能损害之前,且传统的视野检查并不能早期检测出视野缺损,直到足够量的神经纤维丢失[1]。考虑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相关程序的检测策略设定不无相关。已有研究报道SAP10-2程序能够发现24-2所忽略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黄斑损害。因为SAP10-2程序共有68个数据点,分布在视野中心10度范围内,且点点间距为2度;而SAP24-2程序的点点间距为6度,不如前者精细。SAP10-2程序对中心视野功能的评价可能比SAP24-2程序更具有优势。

“仓廪实而知礼节”,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孤立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意识形态具有着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优劣决定着意识形态的好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0]。社会存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第二位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可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先进时代文化,能够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而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能够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意识形态属于社会认知范畴,其无法摆脱社会实际而独立存在,需要物质基础支持,受到物质基础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意识形态的价值趋势,阶级利益诉求决定着意识形态的利益取向。因此,有必要促成意识形态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宁指出,“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经济问题来看,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在我国是有保证的”[11]。可见,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有利于促进富有历史和现实生命力意识形态的形成,有利于提升人民对国家经济社会的高度认同感,有利于巩固党和政府对国家社会的统治根基。在我国集中体现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与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冲击的“一体两翼”式主流意识形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了人民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自信。反思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重大曲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历史伤痛,我们不应忘记,正是错误地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才错失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转折,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随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铺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卓越成绩。2010年,我国GDP总量全面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绽放出生机活力,逐年缩小着中美GDP差距。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世界各国在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下抓住时代机遇,谋求共同发展。2015年6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举行协定签署仪式。从此,一个致力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在中国正式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一跃增长为8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三十。”[12]

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非但不能放松,反而要进一步加强。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应该始终坚持战略统领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13]。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需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开创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3]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3-12-08(01).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3.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7]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01).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0.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11]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0.

[12]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7.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071(2019)05-0064-05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6BKS059)一般项目“现代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研究”;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2018GXDJ-QN033)青年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其治理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19

[作者简介] 刘信鹏(1987—),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大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王喜国(1973—),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大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研究。

(责任编辑:时 间)

标签:;  ;  ;  ;  ;  ;  

建国以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历史经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