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新探-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论文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新探-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论文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新探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罗 卫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 从梳理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文献入手,认识到要从供给侧角度更为清楚和全面把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对供给侧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也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和深入探讨。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分类,提出其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金、机构与人才、信息、知识5部分组成。通过辨析集成与整合概念,提出实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资源集成,将孤立分散的资源构建成逻辑上统一的内容体系,然后进行资源数字化,最后以构建云资源池的方式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资源集成。

关键词: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资源集成;供给侧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5年的56.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也提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还会有大量人口进入到城市[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城市的综合发展和社会治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人们认识到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是经济建设,而城市发展的灵魂塑造倚赖文化建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落地实施的主要手段,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与扶持。

1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规定出发进行理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和具参与作用的各类社会力量,它们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供给方通过开发、提供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来满足城市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当前直接围绕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资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等对象上。与公共文化资源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见诸两方面,①是有关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整合的研究,如提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聚和重组,形成资源利用的“集群—辐射”效应[1]。②是从供给视角展开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研究,包括从国内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存在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从需求导向、扩大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建立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模式[2];有提出要建立功能齐备、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3]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研究较为集中的也是涉及资源整合领域,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针对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如有系列论文集中探讨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和对我国的借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4]。②探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如针对跨机构资源检索系统提出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元数据整合、资源描述格式、索引和前端查询系统设计等[5];有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进行分析,并借鉴相关经验提出加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元数据互操作性的建议[6]。③针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管理方面,有从政策体系层面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政策体系主要应由宏观管理政策、共建共享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与运行保障政策等构成[7];有从社会公众一站式获取数字文化资源需求、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临着其他机构的竞争等方面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进行分析[8]

1.3.2 带教满意度的调查。带教满意度包括了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和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通过满意度的调差,及时发现实习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带教方法存在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和修改带教方案,促进实习带教的科学性,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基于ASI总线的物流自动化系统标准化设计……………………………………………… 卢风禄,王华(2-279)

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资源就是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这一管理活动所必须的信息资源的统称,它是公共文化服务其他资源的信息化和符号化映射,客观和标准是对信息资源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在2002年开始启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加上我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年年攀高,因此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是总量庞大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的知识资源就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参与机构和人员在长期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系统化知识产物,具体而言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产生的理论认知、行动规范、经验方法等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新知识产生的源泉。与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相比,知识资源的非结构化特征更加明显,它反映的是人们主观作用于客观后形成的认知,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活力资源。

2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分类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涵盖广泛,为了充分发掘不同资源的使用价值,以及不同程度地完成对资源的有序开发,需要通过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内容属性进行分类,我们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为设施资源、资金资源、机构与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5个组成。

城市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最为集中和多样化的空间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需求也颇具代表性。理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内涵要从资源的关联主体,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出发进行认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主要由城市文化管理服务的政府单位、文化企业、文化非盈利社会组织、社区、群众自发文化组织等机构与团体组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就是这些主体在向服务对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所需要的资源。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法由政府主导实施,所以根据主次程度我们将与主体相关联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划分为政府体系内拥有的资源和政府体系外存在的资源两个大类:前者负责承载和支持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后者则较多通过市场化运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补充资源力量。政府体系内外两大板块的公共文化资源综合起来,总量非常丰富,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范围并不断提高其质量,需要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资源配置进行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

城市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人才资源类型与数量较多、集中度较高的地方,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最具活力与创新特色的要素。当前主要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源包括: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与机构,经营性文化单位(文化企业),依法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化非盈利文化机构(文化非盈利组织)[9]。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资源包括:负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规划与管理的人才,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研究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展示人才,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等等。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当前已有诸多成果针对公共文化资源或其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行研究,并形成了既有原则框架、体制机制层面的、也有针对具体对象提出具体策略的多种解决方案;从供给侧视角展开研究的,多提及供给模式或针对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有成果有助于我们树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方向,①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紧密围绕供需两端的联动来开展,尤其供给侧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必须进行系统化和更为深刻的分析,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本身,需要较为清楚和全面把握其内涵与结构,为诸多解决方案能够和实际文化建设相匹配提炼出客观的物质基础。②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掌握其方法,整合是当前较受关注的一种,而同样围绕整合这一理念的适用性研究,也需要进行更为清晰界定和深入探讨。

预制光缆敷设时应预留适当的余量,且需精确控制预留长度。若预留长度不够,则需退回厂家重新加工及发货,对工程工期造成延误;若预留长度过长,给柜内盘线困难,且影响舱内光缆敷设、整齐、美观。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预制光缆余长在工程实施时非常重要。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是承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进行活动开展的公益性场所或相关公益性设备,当前这类资源主要由政府体系负责提供,而政府体系内该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很大,主要是因为城市集中了众多非文化主管单位,它们拥有的这类资源亟待释放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去。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资源的性质在法律中有明确界定,它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及依法投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资本、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的专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金。

发现式数学倡导并使用一些与传统数学全然不同的传授方法.来看一看最常用的几种.下列各题同样引自《聚焦数学》[10].

3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资源集成过程

当前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的探讨,较多的是围绕文化信息资源展开,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是公共文化服务或产品的数字化成果,并且较多地是采用与“集成”意义接近的“整合”一词。但集成和整合仍然是有区别的,集成的技术性较强,侧重于通过构建资源本身或资源利用过程间联系的方式打造一个虚拟化的整体,集成通过运用技术规则来追求整体效率提高,虽然它在实现过程中有可能使原有管理体制机制产生微调,但它的实现本身不以改变与集成对象关联的原有管理模式为前提,因此它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行为。整合则充分反映整顿、协调重新组合的涵义,现代意义上的整合强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完成对分散要素资源、资源依附主体和资源利用过程的一定深度的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新的管理结构特征的更有价值和效率的整体,因此整合是一定范围内管理变革的过程,其本质是一个管理行为。

从供给侧探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集成,首先要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以资源分类框架为基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内容体系,这个内容体系就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的基础对象。在内容体系构建完成后,进入资源数字化阶段。由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开展并不全面,除文化信息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数字化程度低、数据孤岛特征明显,要实现文化“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必须全面铺开。数字化工作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来自既有利益格局和现有体制结构的影响,如从狭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大资源”角度来看,由于各种资源长期以来分属不同党群政工单位,许多资源已经严重部门化、利益化,而数字化产生的流通效应会打破相关既得利益空间,这将可能遭致相关机构和个人的抵制。因此数字化过程要注重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强调从利益求同的角度达成跨机构的一致的数字化意向。在具体实施上,资源数字化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是标准化,即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必须依循的技术性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标准建设有规定指导,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数字化可参照其相关规定并结合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规范。在规范的指导下,非数字的资源信息通过资源清理、标识、转换、分类和建库等技术流程完成向数字资源信息的转换。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数字信息要实现最终集成,需通过数据集中、建立索引和映射去重等技术手段,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云资源池的方式来实现。云资源池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对存储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集约化利用。云资源池和资源数字化信息的生成、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分离的,因而它可以为各种应用平台的提供统一承载。依据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资源的主体分布,结合相关资源的所有权特征,云资源池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类。公有云资源池存储的是具备公共产品性质的文化服务资源,它是资源集成终产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一些城市打造的诸如“文化云”一类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平台,里面承载的资源多数就以公有云形式存在,只是从资源覆盖面上来看,其集成程度较低。私有云资源池可被认为是面向经营性文化企业或机构的云资源存储架构,它较好地标识了文化资源产权的私有特征,同时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体系之后,又能为一些经济价值发掘完毕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价值提供了可能。经营性文化企业或机构所有的文化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体系,既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也有利于相关企业机构获得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混合云资源池实质就是混合架构的文化服务云资源池,它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衔接问题,它为文化资源所有权的过渡提供一种承载,能较好地表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级变化的过程。

4结束语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集成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管理体制机制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资源种类繁多且分散等具体问题所提出的阶段性改革策略,冀望能以这一方式促成各方主体顺应信息化发展所推动的资源按需流通大趋势,明确自身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或者通过参与公共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增长的发展定位。在实现了以数字化标准规范手段、云计算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统一集成之后,再将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改革发展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

[参考文献]

[1] 谭乔西.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集群与辐射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6,(5):87~93.

[2] 冯佳.国内外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上海文化,2014,(4):32~39.

[3] 巫志南. 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是关键[N].中国文化报,2011-09-09(008).

[4] 唐义,肖希明,周力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35(7):12~25.

[5] 李白杨,肖希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检索系统框架设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2):42~47.

[6] 杨蕾,李金芮.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元数据互操作方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15~21.

[7] 肖希明,卢世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政策体系探讨[J].图书馆,2015,(9):1~5.

[8] 肖希明,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7):1~5.

[9] 李国新.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J].中国社会组织,2015,(11):14~15.

中图分类号: G24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21—0006—03

收稿日期: 2019-07-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6B266)和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智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17YBZC16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罗卫(1979-),男,湖南双峰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

标签:;  ;  ;  ;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成新探-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