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_温州论文

温州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_温州论文

温州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市论文,发展现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4)04-0440-03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鸥江之滨的温州体育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民体育意识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市场、体育社会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温州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温州体育,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得益于其生存的土壤——得天独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可以说发达的温州区域经济孕育了温州体育。我们于2002年9月与11月到温州对温州体育进行了调研,主要调查了温州市体育局及科研所等单位,现将温州市体育发展的一些情况进行总结。

1 温州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现状

1.1 竞技体育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温州市竞技体育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并显示出竞技体育发展的特色。温州市在1998-2001年的国际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7个,27届奥运会获铜牌1枚;亚洲冠军5个,13届亚运会上获金牌4枚、银牌4枚。1998-2001年在全国比赛中相继获得冠军60多个,在八运会上获3金2银2铜;九运会获得3金4银3铜。在1999-2001年举行的浙江省比赛中获得205枚金牌,在第9、10、12届省运会上获金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二(近四届省运会青少年成绩统计详见表1)。在1995-2001年间向省体工大队输送竞技体育人才140多人、向省体校输送90多人。

近年来温州市还多次被评为省竞技奖。第26届奥运会有6名温州籍选手参赛,占全省的三分之一;4名温州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悉尼奥运会;参加全国以上比赛中成绩赫然,全国八运会浙江代表团中,温州籍运动员占四分之一,获3金2银2铜,在九运会上有51名温州籍健儿在赛场拼搏,共获得3金4银3铜的好成绩;参加第13届亚运会有5名运动员,共获4金4银;在全国第四届城运会上,温州市取得4金1银2铜,创造了城市城运史上的最好成绩。2001年,夏渲泽在世界羽毛球大奖赛中勇夺冠军;史玮玮、张航在第12届世界航海模型M级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并打破三项青少年纪录;石旭飞在世界武术锦标赛上获冠军;诸宸勇夺世锦赛女子国际象棋冠军。此外温州市还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苗子,其中有乒乓球世界冠军戴丽丽、“亚洲女飞人”女子100m记录保持者张彩华、六破航模世界记录胡胜高、我国第一位国际象棋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叶荣光等。

表1 温州在近四届浙江省运动会(青少年部)获得的成绩统计

名次第9届(1990) 第10届(1994) 第11届(1998) 第12届(2002)

金牌/枚 团体总分/分金牌/枚 团体总分/分金牌/枚 团体总分/分金牌/枚 团体总分/分

第一次 杭州113杭州2609

杭州160

杭州3305.5 杭州170杭州411.8 杭州249杭州4826

第二名 温州83 温州2310.5 温州98温州2521.2 宁波130宁波3005.3 温州228温州4028.2

第三名 宁波51 宁波1556

宁波70宁波2015.5 温州63 温州2739.8 宁波113宁波2932.5

第四名 绍兴31 无统计嘉兴45嘉兴1694.9 台州47 嘉兴2056.5 台州74 嘉兴2207.3

第五名 台州31 无统计台州35台州1338嘉兴39 台州1791

绍兴45 台州1883.4

第六名 金华30 无统计绍兴20绍兴1323绍兴21 绍兴1561

嘉兴405绍兴1848.3

1.2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温州人历来有“重商不重身”的传统,因此在推进群众体育的过程中,健身意识的转变犹为关键,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体育运动不仅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目前,温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全市总人数的35.2%以上。近几年,温州市还经常举办群众竞赛活动,以促进群众体育的开展。自1982年以来,温州市每年都举行声势浩大的元旦健身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部委办局的领导亲自率领群众参加健身跑。

平阳县、乐清市、瑞安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平阳还被评为“武术之乡”:乐清虹桥镇、苍南龙港镇、瑞安市安阳镇、平阳鳌江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鹿城区及水心、广化、蒲鞋市三个街道多次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其中水心街道成为全国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此外,温州市连续六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游泳之乡”,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又被命名为全国第一座“国际象棋之城”。全市积极开展各种民间健身活动,如木兰拳(扇)、武术等。

但温州群众体育一直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青壮年对于体育的疏离,既不利于劳动力主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利于国民体质的整体改善。因此,青壮年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投入直接决定了群众体育质量和效果。温州的群众体育工作,一直在试图突破场地、设施、经费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残疾人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以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为例阐述温州群众体育的发展情况。

1.2.1 社区体育发展火爆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个突破口,温州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水心街道是全国第一批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1年蒲鞋市街道再获殊荣。社区体育的重点是抓好“三边”(抓好身边的组织、搞好身边的活动、建好身边的场地)工作,各街道都把“建好身边的场地”作为创建文明小区、美化住宅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来规划。在过去的几年中,全民健身工程都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健身苑(点)共建成110个,2001年再建105个,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健身点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真正使全民健身活动深入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如体育中心是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这里集中了田径、足球、(室内)高尔夫、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攀岩等众多运动项目。其中,游泳越来越为广大市民接受和喜爱,可以用一个“火”来形容,游泳馆的营销策略和成功经验也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同行前来取经。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每天都有超过500人来下水锻炼,真可谓淡季不淡。

1.2.2 学校体育稳步发展 全市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使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全市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体育师资,经费和两课两操活动基本得到保证。边远山区、贫困乡镇和村级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也有很大改观;学生达标管理工作已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据统计,全市2388所学校施行《中学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98%,达标率97.6%,优秀率22.92%,良好率36.28%,77所学校被子评为市“达标”先进学校。市、县两级体育、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开展学生“体育节”(市直中学和鹿城区属中学举行第十二届体育节)、田径和达标运动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继续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乐清实验小学、瑞安十中、平阳一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工作先锋集体,6所学校被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总之,温州的学校体育也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

2 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温州市体育市场发育较早,20世纪70~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引起了温州人生活方式上的一系列变化,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健身、休闲项目开始登台亮相,街头台球、旱冰场、健美班、武馆等体育场所构成了当时温州体育市场的新景观。当时这种初级的体育市场完全是自发形成的,投资少、档次低、项目少、管理差。进入90年代,温州体育市场随着二次创业和社会经济进入新阶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更加重视体育的发展,私人企业家看好体育市场,外商兴办大型体育经营。随着城市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以体育健身、表演、培训和休闲娱乐等为内容的健身消费已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全国人大《体育法》执法检查组给予温州市充分的肯定,1999年温州市荣获省体系产业、市场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制订了《温州市体育市场管理工作手册》,初步统一了部分体育经营项目的待业管理标准、依据、范围和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体育市场管理体系,使经营性体育场所成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补充,体育市场管理已成为体育行政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增设温州市体育竞赛表演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各项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把办竞赛的职能下放到事业单位。按照“以体为本,面向大众,培育市场,引导消费”的方针,切实把场馆、协会、高规格竞赛、大型群众活动和体育彩票作为产业化重点来抓。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目前,温州市体育市场呈良性发展趋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修身健体的追求进一步刺激了社会体育需求的增长,加上体育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正轨,温州体育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1 健身娱乐市场 温州目前已形成包括保龄球、台球、网球、游泳、健美、武术等30余个项目的健身体育市场。据统计,全市共有1500多家体育娱乐场所,投资额44220万元,从业人员5400余名。体育中心和各居民区的各种运动场地格外火爆;各类健身、网球培训斑逐渐增加;保龄球等“贵族运动”平民化、普及化;温州健身娱乐市场形势喜人。

2.2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近几年来,温州市接连不断的举办体育赛事,体育改革在探索中稳步前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步子逐渐加大,令人注目的“爱立信杯”乒乓球擂台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跆拳道比赛、全国少年乒乓球赛、中日少年足球赛、亚洲拳击争霸赛、中国国际跳水公开赛、亚柔赛等高规格赛事和全国田径大奖赛,都是社会筹资举办的赛事、筹措的经费达880万,形成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为温州市的体育社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体育馆“以馆养馆”,以出租场地形式接纳各类文艺演出、典礼和大型商贸活动。

2.3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体育社会化迈出新步伐 温州市引进市场机制,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政府、集体、社会、个人一齐上,形成了大社会办大体育的局面,充分发动社会投资建设场馆设施,相继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体育馆,与国际接轨的体育场、游泳跳水馆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奥林匹克大酒店。此外,西山射击场、瑞安体育馆、乐清体育中心等也采用自筹资金的方式陆续建成。温州市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都达到了全国中等城市的一流水平,具备了举办国际性比赛的能力,这也为温州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据统计,温州市目前已拥有1500多个体育活动经营场所,投资额44220万元,从业人员5400余名。全市审批社会经营的体育项目116个,年均接纳群众健身消费达200多万人次。

2.4 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销售状况良好 由于体育消费渐成时尚,体育场所周边地带逐渐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体育用品市场,并拥有较为强大的消费群体。温州又有多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有的企业全力打体育品牌,如温州天龙网球公司的7个系列32个品种的网球已打入法国、日本、美国市场,其中有一种球被指定国际比赛用球。

据统计,温州市共发行即开型体育彩票2.9亿多元,其中市区6次即开体育彩票共发行1.6亿元,公益金收入2843万元,加上龙湾、平阳、瑞安、文成、苍南、泰顾等县市区发行的1.3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275万,共为体育事业筹资5053余万元。现温州市共设198个彩票销售点,每月至少有1000万销售,体育彩票的市场潜力大,广大群众投资体育事业的热情日益高涨。

此外,体育俱乐部渐露头角。温州市体育俱乐部成立以来,逐渐运用市场机制,把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开发体育特色旅游市场,如漂流、汽车拉力旅游活动等,开业不到一个月,出团十几次,受到广大体育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体育广告公司开始运作;借承办省运会之机,体育无形资产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体育经纪人事务所近期已被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3 温州市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温州市的体育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温州市的体育虽然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争取成为体育强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温州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1)体育人才不足,体育发展需要各类优秀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体育指导与体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温州的体育市场调查来看,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不熟悉经济工作,相对于其它部门来说,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2)体育社会化仍需努力。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同仍然以政府办体育为主的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3)体育供求极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与体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上。4)体育经费仍然匮乏。刚刚起步的体育产业在资金、市场等方面缺乏政府对体育产业有意识的引导和规划,没有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更缺乏相应的体育经济政策倾斜。5)职工体育发展有待开发。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民营企业占97.2%,故民营职工体育对温州群众体育的发展颇有影响。但民营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率很低。

为使温州体育在新世纪里蓬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要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展示温州的风采,有必要将体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展示温州改革开放的新形象。2)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仍不平衡,中年人、农村、工厂企业的体育活动开展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当前相当多的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薄弱,中年人尤为突出。当务之急,是利用媒体等多种方式唤醒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使更多的群众自愿加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尤其是要落实民营企业体育场地与设施经费,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职工健身的重视程度,鼓励职工体育的发展。职工体育开展得好,会对温州群众体育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3)竞技体育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显示出温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发展。4)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发挥现有优势,在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等方面开拓进取,在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等综合效益方面应取得更大的进展。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内资、吸引外资,提倡和鼓励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的组织和个人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形式参与体育产业开发,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参与兴办各类体育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信息咨询等经营实体。

标签:;  ;  ;  ;  ;  ;  

温州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