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高考试题分析_政治论文

1995年政治科高考试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试题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其原则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命题原则,始终如一地强调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这一始自1990年而后逐渐形成并确立的政治科高考改革方向,在现阶段不应该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点必须明确。

关于政治科高考改革,近几年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同,普遍认为政治科高考对高校选拔人才,以及中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均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但也反映试题较难。对此,中学政治教师体会尤为深刻。

近几年的教学和考试实践证明,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死记硬背,以知识特别是课本和识记忆的多少分优劣等痼疾,在当前形势下,仅仅靠高考这一手段,似乎很难治愈。而政治科高考改革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认识水平以及师生的心理承受力,原有的积极意义肯定会受到影响,再好的改革蓝图和善良愿望都会落空,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使政治科高考试题保持适宜的难度,掌握好能力考核的“力度”和“分寸”,如何进一步控制和调整试卷的总体难度,已成为当前命题工作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控制和调整试卷总体难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要改变高考改革方向。相反,这一措施,仅仅是一个手段,目的还在于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其原则。

二、试卷编制的思路、方法及特点

保持考核内容与形式的相对稳定,是坚持政治科高考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命题指导思想及其原则的基本保证。

政治学科试卷内容构成比较 (表1)

1995年政治学科试卷内容构成比例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比例基本一致。1995年同1994年相比,由于新增加了20%的哲学常识内容,所以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内容的分值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无疑使控制和调整试卷总体难度的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复杂。在这一情况下,命题如何处理哲学常识这部分内容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政治学科试卷知识与能力考核构成比较 (表2)

从整体上看,1995年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在能力要求上要明显低于1994年。哲学常识这部分内容仅仅是以选择题和辨析题两种形式出现,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最一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不涉及综合和评价这些较高层面的能力要求。这有助于对试卷总体难度的控制和调整。

政治学科试卷题型构成比较 (表3)

1995年同1994年相比,试卷题型类型及构成比例基本稳定,但试卷总体难度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考生较易得分的选择题Ⅰ和考生较难得分的论述题分值比例有所调整所致。这条措施,对试卷总体难度的控制和调整肯定大有裨益。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卷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特点非常鲜明,这些均在1995年的政治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有两点还需要着重说明一下。

1.注重基础知识,贴近教材语言——引导学生认真钻研课本,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应该偏重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在未来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作为政治学科,自然强调的是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能力。然而,能力并不能脱离知识而独立地存在,具体的能力总是与具体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对广大考生来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通过各门具体学科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政治科高考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段所能接受的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应该反映政治学科的基本特性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特别是自学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引导学生认真钻研课本,有助于他们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另外,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讲,他们拥有的材料还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试题取材于教材,可能比较容易控制和调整试卷的总体难度。

注重基础知识,贴近教材语言,这一特点在1995年的试题乃至答案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同往年相比,这恐怕是1995年政治试卷中最突出的地方。

2.强调热点问题,突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应该肯定地说,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重点内容,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也是政治科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或者说考核内容与考核程度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就借口我们的青年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而不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要求和教育;另一方面,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显然要符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等客观要求,而有别于我们对成年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要求。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农业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进行考核的。理论脱离实际,恰恰是多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政治科高考中存在的最大顽症。考试是否过难,关键在于考核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否同考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等基本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是我们正确处理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要求。这一特点,在1995年高考试题中,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鲜明、突出。

三、试题内容与形式的综合分析

考试的题型决定于考试的目的、内容和类型。要想通过考试充分测量出我们所需测量的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无或大小,就必须选择最适合的题目类型。不同类型的题型,由于自身的特点,所能测量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是有限的,各种题型只有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扬长避短。同时,政治科高考中多种题型的采用,不仅能影响中学生今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而且能影响考试的目的和内容。在现行政治科高考中较为稳定且常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1995年政治科高考依然如此。

1.经济常识试题分析

(1)经济常识的考核内容分别取自《考试说明》中关于经济常识的八个部分,其中,重点和难点落在了第1、4、5、7四个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分值在政治试卷中约占整个经济常识考核内容的81%,主要采用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这些题型进行考核。

(2)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几乎都在试卷中有所体现。例如,针对近年来民众非常关心且敏感的物价涨幅较大、通货膨胀形势较为严峻的问题,试卷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加以反映,试图使考生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中学经济常识课本对通货膨胀是这样解释的: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叫做通货膨胀。我们知道,我国现阶段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复杂的问题本应采用论述题等带有一定综合性功能的形式来考核,但考虑到高中毕业生的认识水平,特别是现行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叙述,命题较宜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这两种形式。因此,从现行中学教学实际出发,也是政治科高考命题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第1题开宗明义,从重大时事这个角度进行考核,明确抑制通货膨胀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几项重要任务之一。

第26题、第27题,结合课本内容,围绕货币这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同通货膨胀有关的内容。

第32题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及其内在联系来考核价格这个重要内容。我们知道,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而如何进行价格改革,从理论到实践,人们都有不同的认识。显然,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既是理论上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该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政治科高考强调通过设置新情景、新材料和新问题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谓新情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在考核形式上既可以是文字叙述式的,也可以是图表列举式的,或者其他什么形式。这些新情景、新材料和新问题的考核力度和分寸是否合适,关键不在于命题的材料和其组织方法,而在于完成该题是否需要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或教学目标中没有规定的能力。论述题采用图表式,这在近几年的政治科高考试卷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况且《考试说明》在其基本题型及示例中也明确列举了这种形式,想必考生不会感到陌生。

第36题要求考生从1991—1993年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化、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和盈亏总额的变化这两个角度,来说明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不同经济成分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说明现阶段国有工业企业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这道题还要求考生能从具体材料出发,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等。该题答题要求主要是从中学经济常识课本内容出发的,同时也渗透了中共十四大报告及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但文字表述还是比较贴近中学经济常识教材,估计难度不会太大。

2.哲学常识试题分析

(1)为减轻当年考生复习、考试的负担,切实做好试卷总体难度的控制和调整工作,1995年高考政治科命题对哲学常识中认识论和人生观两大部分暂不做要求,这一点在《考试说明》中已有明确规定。唯物论和辩证法两大部分都有试题分布,考核重点今年落在了辩证法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分值在试卷中约占整个哲学常识考核内容的67%。哲学常识内容主要采用选择题和辨析题这两种题型进行考核。

(2)8道选择题考核的知识内容完全来自于中学哲学常识课本,能力要求基本上也是在第1、2两个层面上进行考核,有些试题的取材甚至直接引自课本,难度不大。这主要是基于今年刚刚恢复对哲学常识的考核,倘若要求过高,恐怕不利于对试卷总体难度的控制和调整,从而影响分今年命题指导思想的贯彻和落实。

(3)第15题考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第33题又涉及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唯物论和辩证法两大部分中最基本的内容,通过这两种考核形式在一张试卷中给联系起来了。倘若仅仅要求考生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那么题目就会显得过易,不利于区分考生;而如果要求考生解释为什么,题目则会显得过难,也不利于区分考生。考核这一知识点,采用辨析题这种形式,从能力要求和难度控制等方面来看,也许最为妥当。至于试题中韩非和董仲舒的两段话,既能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找到直接的文字表述,也能在中学哲学常识课本中找到直接的文字表述。甚至可以说,只要有初中语文水平的人就能大体读懂这两段话的意思。相信对广大文科考生来讲,这道题的审题要求并不构成其解题的障碍,关键还在于是否全面了解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

3.政治常识试题分析

(1)政治常识的考核内容分别取自《考试说明》中关于政治常识的七个部分(阶级和阶级斗争部分暂未涉及)。其中,重点和难点落在了国家、民主和政党三个部分(近几年高考政治常识部分几乎都是如此分布的)。这部分内容的分值在试卷中约占整个政治常识考核内容的80%,采用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进行考核。

(2)现阶段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几件大事,基本上都在政治试卷中有所反映。例如人权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通过同政治常识有关内容的结合、渗透,既能使考生更好地理解重大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能使考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又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科高考理应反映这一倾向。第31题第一问的要求在现行中学政治常识课本中有较为完整的表述,估计考生不会感到困难,只是考生必须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这些内容,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这道题第二问的要求实际上是围绕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来阐述在国家机构中实际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要性的。

解析第34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国家的本质或者说理解国家和阶级的关系。虽然试题有一定的跨度,但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能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是比较容易进行辨析并得出正确结论的。

第35题所涉及的若干材料,都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考生比较关心,也比较熟悉。加之设问的角度和重点落在了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方面,自然也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内容,相信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认识。考虑到考生可能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回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问题,命题在答案的编制上继续保留综合评价的要求,同时,答题要点也较为灵活,以鼓励考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联系实际,论述问题。

4.时事政治试题分析

(1)时事政治的考核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在整张试卷中分值约占10%的纯时事试题,一是渗透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作为考核背景的时事材料。前者的考核形式仅仅采用选择题这一题型,这主要是由考核内容以及分值比例决定的;后者的考核形式基本上贯穿于选择、简答、辨析、论述各个题型,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内容的考核主体内容还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时事材料只是作为考核背景或载体。

(2)时事试题的取材主要来自于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考核的基点还是立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注重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政治科高考的命题原则,也是今年试卷的一个鲜明特色。例如第19题对此即有体现。

标签:;  ;  ;  ;  ;  

1995年高考试题分析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