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特征论文,体系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耗散结构理论是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研究中总结和提升出来的,但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并不局限于分析自然系统,对社会系统仍有普遍性的意义。当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对深化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竞争,具有相当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 开放性是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人们在研究热力学系统时,发现有两类不同的系统。一类是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孤立系统。这种系统存在增熵趋势,最后导致无序性最高。另一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负熵增加,有序性也随之增大。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体制同样也存在两种系统的选择。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次从高度集权型体系向充满活力型体系的转变,也可以说,是从孤立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转变。

纵观市场经济的历史演变,其本质内涵就是竞争和开放。无论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生产和消费的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现代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领域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经济的原动力已决定性地转向了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正起着主导支配作用,一国经济成败决定于能否利用世界经济的变迁”。[1]在当代,无论哪一个国家,如要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和科技事业,必须开展广泛的多边联系,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博取各家之长,向产品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生产经营中,人们注重的是成本与效益之比,只要该产品的质量好,价格便宜,有竞争力,就无需过问是哪一国哪一家生产的。现在世界上很多产品,实际上成了“万国牌”。不论是日本的“丰田”汽车,还是美国的“福特”汽车,里面的零部件哪国制造的都有。追求全盘国产化已成为过时的口号。

从国内改革和建设的情况看,扩大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是有内在经济关系的。若彼此封锁,就会割断你我他之间的联系,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完善,不仅要求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要求向国外开放,参与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任何封闭、割据和垄断都是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在整个80年代,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着;高技术产业带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这个产业带集中了全省七成以上的科技人才和八成以上的省级和国家级火炬项目。珠江三角洲的名牌产品,打遍东西南北,被人们称誉为“广货北伐”。改革开放15年来,珠江三角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经济的数量规模从人均的角度比较,与亚洲“四小龙”还有很大差距,但以经济总量来看,这块地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新加坡,和香港差不多。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速度之所以领先于全国其它省份和地区,既与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强烈的商品意识有关,同时也是这一地区能够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率先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结果。

综上所述,人们理应取得这样的共识:谁的观念转变快,谁的开放步子大,谁就能取得发展经济的主动权。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与其开放程度成正比的。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是同对西域通商贸易,进行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分不开的。而近代中国的落后,清王朝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开放之所以能使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在于系统能够不断从外界得到负熵。当然,开放本身并不能保证系统一定获得负熵,也可能是正熵,如外来的一些消极的、腐朽的东西,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开放本身。一个系统如果是孤立的、不开放的,哪它就根本不可能获得负熵。一个不能从外界获得负熵的系统迟早总是会被瓦解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制,也是如此。

二 非平衡性是市场经济体系走向有序的源泉

普利高津指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一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是孤立系统的稳定态,其特征是熵最大,混乱程度也最大。对于开放系统同样有可能达到平衡态,如果开放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割断了联系,不再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话,就会从原来的有序状态倒退回无序的平衡态。因此,要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保持更高的有序的一个必要前提是:系统不仅是开放的,而且是处于非平衡态的。

市场经济体系要存在,要发展,同样需要具备上述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体系内部的各个组成要素总是与外界保持密切关系,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态势。

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简言之,就是各类市场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不仅有现货,而且有期货;不仅有“有形”的,而且有“无形”的;不仅眼睛向内,还要向外,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衔接起来。总之,无论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是世界的市场经济体系,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

我国企业的决策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当前面临着的种种挑战就足以说明非平衡性在建立市场、开拓市场、走向有序市场的重要性。

(一)任何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然而市场的需求在哪里?需求者的需要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可以有市场?这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挑战问题之一。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逐步走向多样化和高档化。那么,怎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跟上潮流,甚至领导潮流的“大哥大”产品?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如何确定目标市场?这是挑战之二。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如何才能在公平的竞争中获胜?如何了解竞争对手?占领产品的制高点?保持不败或胜多败少的局面,这是挑战之三。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当今中国有哪几家企业能重视科学技术?哪几家企业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有突破?哪几家企业能超前运用先进的营销方法?怎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市场决策?这是挑战之四。

(五)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出现,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最终解决。那么,外国的市场状况如何?哪些国家、地区需要哪些产品?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心理如何?当地的主要竞争对手状况如何?我国企业应作出怎样的对策?是避实击虚,还是迎头抗衡?是因势利导,还是迂回反击,这是挑战之五。

上述情况表明,市场经济体系要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任何一个企业时刻都要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远离平衡态的状况中。

三 非线性是市场经济体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关键

在线性系统中,部分之和等于整体。非线性则是指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叠加原理失效。非线性曲线演化的分叉点,为无数新事物的产生敞开大门,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形成有序结构的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着非线性的机制。因为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才能使系统不断获得足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而远离平衡态,使事物不断发生符合历史发展的质的飞跃。如果系统各个要素是线性的(即单一的、对称的、加和的等),那么这个系统的要素组合就只有量的增加,而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退化,而不能进化。

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实行的是单一的线性的,只靠国家统购统配的体制。那时,不说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基本没有进入市场,就是消费品进入市场范围的也很狭小。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逐步进入市场,但是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各类市场,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仍凭借计划手段,其价格以及利率、汇率、工资等还没有真正放开,这说明非线性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线性的市场是不行的。我们要搞真正的市场经济,就必须加快各类市场的培育,把一切资源统统进入市场,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自组织地配置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挥其各具特色的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全方位的优化的市场体系。

在所有制问题上,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单一的公有制,似乎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越大越纯越好,不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其实,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的非线性的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准并不在于公有制规模的大小和公有化程度的高低,而在于所有制结构是否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在于改变所有制的形式,调整所有制的格局,用多种的非线性的市场体系代替单一的线性的计划经济体系,塑造一种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经济模式。

四 随机性“涨落”是市场经济体系达到有序状态的直接导因

普利高津指出:“涨落决定全局的结果”,“通过涨落达到有序”。[2]所谓涨落就是指系统自发地偏离某一平均态的现象。这种不可控制的随机涨落是系统产生有序状态的导因。系统的演化面临着多种选择,但要选择哪一个分支,这是由涨落来决定的。普利高津还认为:“系统中存在的涨落的类型影响着对于将遵循的分支的选择”。[3]涨落的状况有两种:一种是衰减,振幅减少;一种是放大,振幅加大。前一种对宏观状态不产生大的影响;后一种则能改变系统原有状态,导致系统失稳,把系统推向临界点,使其行为不完全确定。究竟系统的演化走向哪一个分支,发展的趋势怎样?这是由涨落的程度(或幅度)选择的。正像一个小的火星可以引起一场大火,一个大浪可能吹翻一只巨轮或改变原来的航向。

同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一样,市场经济体系也是有着涨落的随机性的。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每一个部门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目的和经营范围,并按自己的判断、想法和计划行事的,所以,对整个市场体系来说,各部门、各企业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系状态的平均效应值总是时时刻刻经受着这种随机扰动而呈现涨落的。当市场经济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虽然随时会出现涨落,但其影响是很微弱的,它不会改变市场经济体系的宏观状态。如果市场经济体系处于失稳状态时,涨落对它的影响却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冲击和破坏原有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会触发新的市场经济体系。

从耗散结构的理论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可理解为是一次特殊形式的涨落。这种涨落决定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走向和前途。但究竟哪一种走向和前途成为现实,却是由加入“世贸组织”决定的。在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分工与协作的时代,我国仍处于“世贸组织”之外,显然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从原则上和战略上看,加入“世贸组织”可加速我国全方位参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价格改革与国际趋于一致,使之与国际通用的商品价格运行机制联系起来,真正融入国际市场体系的有序循环之中。我国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花了8年时间,并作出巨大的努力,对自己的经济、贸易、金融、税收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了包括立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为的就是“复关”后有一种“好的走向和我们期望的前途”。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复关”或加入“世贸组织”这种特殊形式的涨落可能带来另一种走向和前途。因为“复关”或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取消贸易壁垒,放开国内经济和技术市场,使我国工业部门和企业面临更多直接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挑战,改变我国经济的运行轨迹,使之偏离平均态。这种涨落既可能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打击我国刚刚起点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我们为“复关”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惜一切代价,超出经济承受能力,损害民族的根本利益,就会出现“坏的走向和前途”。美国等少数缔约方缺乏诚意,蓄意阻挠,漫天要价,要求我国实行发达国家那样的税率,我国的工业,特别是如汽车那样的新兴产业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此,我国方面自然不能接受。

总而言之,在对待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既不要盲目乐观,但也无需悲观。从总趋势看,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育、完善是极为有利的,利大于弊,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早做准备,调整好战略,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做好方方面面的“接轨”工作(如观念、企业制度、企业组织、产品、外贸、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我国就会健步迈向世界经济的舞台,成为“经济联合国”的重要成员。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通过涨落达到有序”,不久借助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建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衔接起来,让东方巨龙再次腾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文1994年6月23日收到。

标签:;  ;  ;  ;  ;  

市场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