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活动中儿童良好人格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自由活动中儿童良好人格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自由论文,活动中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经验

自由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活动又可称自主和自选活动,是幼儿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干。在自由活动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和对象,自由地结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由于自由活动不受教师的指令和约束,而是对幼儿天性的满足、童心的顺应。因而使幼儿感到玩得最开心、最痛快、最满足,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但是,注重自由活动不等于教师放而不管,要使自由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和良好个性培养,教师必须在充分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抓住自由活动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一、自由活动有利于个别教育,针对性强。

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为教师的个别教育提供了很多良机。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个性特点、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莉莉小朋友聪明能干,但不爱讲话,很任性。有天妈妈送她上幼儿园,因为没有带铅笔,她就抓住门框子,死也不进教室。这时教师给她擦眼泪,擦鼻涕,号召小朋友学雷锋,帮助她。于是有的小朋友热情地送来了铅笔,有的热烈鼓掌欢迎她。她不好意思地勉强进了教室,老师给她梳辫子,剪指甲,问她:“老师喜不喜欢你?”她小声地说喜欢。老师接着说:“你喜不喜欢老师?”“喜欢!”她回答得很快。“你真喜欢老师就要听老师话。”她连连点头。老师抓住这个良好机会,争取教育的主动权进行个别教育,正面鼓励,指出她爱学习是对的,但任性、不听话、不支持妈妈工作不是好孩子。她有些默认。在每天自由活动时,老师有意亲近她,问她家里情况,让她大胆讲话、留心向小朋友推荐她充当营业员、推销员等角色,渐渐地她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也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

二、自由活动有利于因势利导、随机教育。

幼儿是自由活动的主人,只有当幼儿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动手、动脑、幼儿自由表现、主动探索时,他的一举一动才是真实感的流露,因而此时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如自由活动中,幼儿有时争抢玩具、图书,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引导幼儿玩开图书玩具店。营业员热情周到、顾客彬彬有礼,幼儿各得其所,并津津有味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图书或玩具,还互相交换玩具玩,交换图书看。教师马上肯定孩子团结友爱的表现,使谦让意识在幼儿心中萌芽。又如教师看到一群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互相攀比谁的手帕漂亮。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以节目主持人宣布现在是广告播送时间。小朋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都乐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产品”。他们借用电视广告一些语言,绘声绘色地介绍,结果使毫无意义的比手帕,变成了积极思维、大胆讲话、气氛活跃、热情参与的动人场面,这种教育比较随意、轻松、灵活,符合幼儿认识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教育效果较好。

三、自由活动有利于以点带面,全体受益。

在自由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但也应注意面向全体,使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利扩大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一次自由活动时,大一班有一个小朋友很伤心地告诉老师,说小朋友都叫他“马肥肥”,并一面叫、一面拍手笑。针对这件事,老师组织全体幼儿讨论这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对不对。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幼儿明白了不能这样对待同伴和别人,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已的道理。又如冬冬小朋友正专心致志地用塑片拼插各种物体,亮亮却跑去故意用手一拉,一艘漂亮的大船给毁坏了,这时老师及时对亮亮进行个别教育,又以亮亮为例,教育全体幼儿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学习冬冬小朋友动脑肯学的好行为。

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教师要抓住自由活动时的教育最佳契机,为幼儿们创造更多锻炼性格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标签:;  ;  

自由活动中儿童良好人格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