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论文_冯晓艳

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论文_冯晓艳

冯晓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炎为第一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结果:痊愈率76.9%;好转率15.4%;无效率7.7%;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上采用促进体内药物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肝炎;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3-0043-02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drug-induced hepatitis and curative effect judgment Feng Xiaoyan, Mudanjia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drug-induced hepatitis and curative effect judgment. Methods Selection - 2014.1-2012.1 months in hospital treated 78 ca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patients for the first diagnos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eatment for liver damage immediately stop using all possible drug, remove and drain drug in the bod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rugs,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iver cells, etc. Results Recovery rate is 76.9%; The recovery of 15.4%. No efficiency 7.7%; No deaths. Conclusions By promoting clinical drug in the body, remove and drain, promote trans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iver cells, such as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high cure rate.

【Key words】Acute drug-induced hepatitis; Clin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efficacy

急性药物性肝炎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根据用药后血清酶升高的特点,将药物相关性急性肝损伤分为3种类型:肝细胞性损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和混合性肝损伤。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和药物使用品种及剂量的增加,药物性肝炎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加速体内药物的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等,辅以一般基础治疗及人工支持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对7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进行研究探讨,通过了解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史、服药史、肝功能检查等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课题要求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炎为第一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5例;年龄15~76岁,平均39.2岁。

1.2 诊断标准

1.2.1平均用药1~4周或数月甚至更长服药史。

1.2.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瘙痒等。

1.2.3存在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1.2.4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均为阴性。

1.2.5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复史,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

1.2.6判断标准:具有1.2.1-1.2.5项中任何两项,并排除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即可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1.3 临床表现

肝区不适61例(78.2%),恶心、呕吐40例(52.3 %),食欲不振72例(92.3%),乏力69例(88.5%),黄疽20例(25.6%),皮肤瘙痒11例(14.1%)。

1.4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

抗生素、抗结核药、大环内酯类等43例(55.1% );中草药:中成药、草药及自制药酒等11例(14.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8例(10.3%);降脂类药物6例(7.7%);降血糖类药物4例(5.1%);抗甲状腺药3例(3.8%);保健药等3例(3.8%)。

1.5 治疗方法

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1.2 g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甘草酸二胺针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苦黄针40 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治疗目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膜作用,辅以一般基础治疗及人工支持治疗。合理饮食,加强营养:药物性肝炎患者都出现纳差或厌食,各种营养素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糖和低脂饮食,必要时静滴葡萄糖液、维生素及钙、镁等元素,同时给子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蔬菜。

1.6 疗效评估

1.6.1痊愈 所有体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或全部消失,转氨酶、胆红素等各项肝功能指标完全下降,均在正常范围内。

1.6.2好转 体征症状有所好转,转氨酶、胆红素等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之前下降。

1.6.3无效 体征症状无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无下降,或病情加重口。

2.结果

经治疗痊愈率76.9%(60/78);好转率15.4% (12/78);无效率7.7%(6/78),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能指标未见好转,给予转院治疗;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药物性肝炎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肝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地破坏细胞成分,间接地引起肝损伤,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肝内淤胆或同时存在。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增多,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因素众多,不仅包括药物的种类,而且也包括联合用药、用药剂量、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一种以上的疾病,毒性作用随用药种类而增加。

药物性肝炎是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旦确诊,应积极填报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立即停用该药物,以免病情加重和进展。但由于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误治,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尤其要注意避免联合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若病情需要则应常规定期检测肝功能。

本课题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加速体内药物的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等,辅以一般基础治疗及人工支持治疗。经治疗痊愈率76.9%(60/78);好转率15.4%(12/78);无效率7.7%(6/78),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能指标未见好转,给予转院治疗;无死亡病例。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促进体内药物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杏葵.54例药物性肝炎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2014,17(6):1022-1043.

[2] 徐灵剑,朱春阳.药物性肝炎98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5):21.

[3] 孙永强,罗生强,张宁等.药物性肝炎199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4):224-225.

论文作者:冯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论文_冯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