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肖玲兰,葛冠芸(通信作者)

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肖玲兰,葛冠芸(通信作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安徽芜湖 241001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的资料收集与统计,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配合及护理主要方法 方法 对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对患者提高全面的优质护理。结果 7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切开排脓,充分引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及严密的病情观察和优质的护理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颌面间隙感染;护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外科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仍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口腔颌面部及其周围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又称颌面部蜂窝组织炎。该部位的感染均为继发性,通常多见于腺源性和牙源性感染的蔓延扩散,损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较少见。感染初期表现为化脓性炎,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累及潜在筋膜内结构;局部纤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后,则可形成脓肿。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向周围相邻的组织间隙蔓延播散,累及多个组织间隙,形成弥漫性化脓性炎或脓肿;更有甚者炎症进一步进展沿血管、神经播散,引起败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膈炎等严重并发症[1]。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后,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生命会受到危及[2]。2017年1~9月期间我科共收治7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合理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患者全部康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下是护理过程中的体会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78例,发病时间2017年1月~9月,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1岁~81岁。感染部位为口腔颌面部各间隙,其中:颌下区23例(29.49%),腮腺区17例(21.80%),颊部7例(8.97%),眶下区6例(7.69%),口底4例(5.13%),颈部3例(3.85%),颏部3例(3.85%),咽旁2例(2.56%),翼颌区1例(1.28%),余12例(15.38%)为多间隙感染。发病原因中:腺源性感染37例(47.44%),牙源性感染29例(37.18%),血源性感染10例(12.82%),损伤性感染2例(2.56%),无医源性感染。

1.2 治疗措施

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注重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必须及时局部切开排脓,感染病灶彻底冲洗,加强换药,同时收集脓液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住院期间,共11例患者进行了切开排脓,充分引流,伤口局部应用双氧水、庆大霉素冲洗,部分患者同时联合应用中医治疗如米醋加金黄散外敷消肿[3]。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时有效治疗和提供优质护理,均康复出院,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3~20日,平均9日,其中11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愈合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护理

3.1 切口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早期感染一般不严重,经常不被患者重视,导致有些患者治疗不及时而形成脓肿,护理人员需备好脓肿切口用品,配合医师进行脓肿切开引流,防止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同时患者局部肿胀与疼痛可减轻[4]。对于感染病灶大,肿胀范围广,尤其是口底间隙感染伴有严重呼吸障碍的患者,在广泛性切开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以便于引流出口底各间隙内的脓液和坏死组织,否则脓液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呈蜂窝状,会导致引流不畅[5]。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严密观察,时刻保持引流管畅通,防止扭曲、受压,同时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数量和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脓肿切开后,每日更换敷料1~3次,换药时,创口冲洗非常重要,先用足量的1%~3%双氧水反复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要到位,尤其是深部创口;密切观察患者伤口肿胀的情况。脓肿切开引流液必须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2 病情观察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情况,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情况;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嘱患者多饮水。床边常规备气切包、吸痰盘,随时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若炎症导致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阻塞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或环甲膜穿刺等抢救措施。若炎症侵及口底、舌下等间隙,患者呼吸道会因舌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原因导致梗阻,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临床表现,应积极做好抢救准备;为保证昏迷患者呼吸道通畅,应将舌体牵拉至口外固定。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定期雾化吸入治疗,进行彻底有效的吸痰;下呼吸道痰多不易吸出者,则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防止病人发生窒息。

3.3 加强口腔护理

腺源性或牙源性感染扩散是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最常见原因[4],预防口腔感染是减少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口腔护理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措施有:给予患者口腔护理BID或TID。指导患者使用洗必泰或浓替硝唑正确的漱口,进食后即漱口,每4h用漱口液漱口,每次在口腔内停留2~3min。对于病情严重且神志清楚能配合的患者可采用口腔冲洗法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行口腔冲洗2~3次,一般用0.9%NS及洗必泰交替进行。

3.4 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多进流质饮食,尤其是富含热量、蛋白、维生素流质,如鸡汤、牛奶、鱼汤、果汁等,由于张口受限,可采用吸管进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稳定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面条、馄饨,再到普通饮食,可多给予新鲜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ml左右。

3.5心理护理

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呼吸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进食及日常生活。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主动倾听,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感染发生的原因、治疗与护理的过程,同时告之治疗效果及痊愈的病例,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常以腺源性及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本组病例中二者感染率占84.62%,因此,在住院期间向患者说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牙病早期治疗的必要性,使患者意识到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饭后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本组病例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优质护理,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病人出院时,嘱其定期复查,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成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蔚云.口腔颌面外科[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86.

[2]王娟,谢建芳.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2012,11(11):480.

[3]席淑新,赵佛容,王爱平.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427.

[4]杨金玉,赵红,黄克芬,余美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6):927-929.

[5]马秋萍,汤学敏.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8-129.

论文作者:肖玲兰,葛冠芸(通信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肖玲兰,葛冠芸(通信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