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创新论文_杨军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创新论文_杨军

(遂宁市船山区龙凤学校 遂宁 629000)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按照一般的规律,思想品德课受学科特征和学生年龄牲的制约,基本上是以明理-激情-导行为线的三段式教学结构。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突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发展创新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要创新。

一、精心设计,引出主题。

故事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名人或伟人小时候的故事。要求做到:所讲的故事必须说清楚主人公在什么时候立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或愿望,为实现自己的志向或愿望他是怎样为之奋斗的,结果怎样?学生听后,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上课时,我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要求学生都要在组内讲,听的人要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完后评论。评论的内容是:谁的故事讲得好,好在哪里,最使我感动的是哪部分,为什么?评论结束后,各组再推荐一名讲得出色的到班上讲。然后全班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一下子活跃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爱迪生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习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发明农家为人类做贡献,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后来如愿地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电灯等上千种东西,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无限的欢乐;有的同学说,茅以升从小对桥梁着迷,立志长大要为人民建造出最美观结实的大桥。由于他的勤学苦练,认真钻研,最后成了著名的桥梁专家:有的同学还说了,王同忆、周恩来、毛泽东、恩格斯等伟人青少年时代感人的故事。

听着学生们的发言,自己好像也被带到了童年的梦幻之中,一般激情在胸中涌动。学生们通过彼此的交流,不但扩展了视听面,而且起到了提示主题的作用。于是,我利用对学生发言作小结的机会自然引入课题:大家讲的故事不一样,故事中的主人公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少年斗志。

二、紧扣主题,层层推进。

学生明确了主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再讲讲题目的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有了学生自己讲过的故事作铺垫,又熟读了课文,对题目意思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怎样的志向才是远大的呢?我又让学生联系故事和课文内容,再读课文,要求同桌展开讨论。这样一来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把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志向才是远大的志向。

如果仅仅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是还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为此,我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课文《詹天佑》一文,让学生懂得詹天佑是如何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重点向学生讲清三点:一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做出贡献;二是他为了实现这一远大志向,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节假日,都一如既往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三是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有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面对帝国主义如此的嚣张气焰,詹天佑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决心用自己所学适应知识来报效祖国,他要用事实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辱的,于是他挺身而出,毅然地接受了清国政府决定的由他担任总工程师的任命。从此,他不分白天和晚上,无论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与工人们同吃同住。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这样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决不能让外国人讥笑。他先后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独特的“人”字开线路设计,解决了有关的难题。由于他以无穷的力量克服了工作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从而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工作,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独立修筑铁路的历史,且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多时间,只用了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的费用。詹天佑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给了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远大的志向,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懂得了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从小努力,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勤学好问。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晓理导行,重在落实。

学到此,学生的认识已经清楚,获得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如何让学生把道理内化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这一特点,我作了如下的“导行”。我顺势在黑板上写出了“我是未来的---”这样一个半命题的题目,要求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补充完整后的题目分组演讲。学生们不但在小组上踊跃发言,而且有的同学还争先恐后地到班上演讲,下课铃声响了,但许多人还意犹未尽。看着学生们的这股热情,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课后把一些名人、伟人的斗志语录,抄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以此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奋勇前进。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创新论文_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