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浩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以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为评比项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上述评比项,可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能降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还能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休克;细节护理;急诊

休克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血流持续、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微循环不良、器官严重受损的疾病综合征。创伤性休克主要是由车祸、严重外伤、高空坠落等原因造成的大量失血和疼痛引起的,是急诊科创伤患者多见的并发症[1]。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发展快,而医护人员忙于抢救,容易忽略抢救细节,从而降低了护理质量,可能引起患者预后不良。细节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断重复、细微繁琐的细节完善护理工作,以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2]。本文旨在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患者皆诊断明确、非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波动在16~56(42±6.8)岁,休克程度依据休克指数划分,轻度休克50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波动在15~61(39.8±7.3)岁,轻度休克48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3]。

1.2.1 急诊科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室内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治疗;遵医嘱用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等。

1.2.2 细节护理干预:①病区环境细节化。墙上挂医护人员照片,建立医护人员一览表,以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认知度。张贴急诊通往其他住院科室、辅临科室指路牌以及公共用具告知牌,尽量简单明了。②护理人员自身细节化。医务人员着装规范,衣裤整洁无血污。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成立若干小组,以老带新,抢救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熟悉抢救医生的工作习惯,避免抢救链条中断。③抢救过程细节化。在保持休克患者呼吸道通畅时,仔细观察患者口腔有无义齿、呕吐物、血块等异物,即使医生不在场,护理人员能自主处理,快速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并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调节氧流量。④接到休克患者时,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道,对于因肥胖或重度休克致四肢血管无法穿刺的患者,选择颈静脉穿刺或者在静脉切开术下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有效输入,利于再灌注和用药。因微循环不良,静脉采血受阻时,也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穿刺。⑤休克患者很容易因缺血缺氧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进而造成酸中毒,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5%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⑥为维持患者脏器供血,必须有足够的血容量及血压,医务人员在给予升压药治疗的同时必须输入足够的液体以保证血容量充足。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动态监测血压并以此调节升压药的滴速。⑦随着休克患者病情不断的进展,其意识、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尿量等都会有细微的改变,护理人员熟知休克分期并作出判断,及时采取护理干预,避免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⑧抢救间隙,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4]。⑨由护理人员开导患者家属,让其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

1.3观察指标

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预后情况,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于出院6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案例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失败案例向患者家属发放。护理不良事件由护理人员上报,护士长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抢救用时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运用t值检验,抢救成功率、预后、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用时少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抢救用时、抢救成功率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抢救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决致病因素后,在安全快速的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维持血压平稳,调节体内酸碱平衡,脱离休克状态。由于急诊科处于事情紧凑、人员纷杂、病情紧急的环境下,护理人员容易忽视、遗漏抢救细节[5],而抢救策略随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小变化而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对于细节的把控是很重要的。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抢救用时为(68.25±20.39)min,抢救成功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重度残疾率、中度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75%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6.25%,对比差异,P<0.05。

综上,说明急诊科中细节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是有正性作用的,对于其抢救成功率、预后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能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忠杰.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02):97-99.

[2]催明华.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对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01):112-115.

[3]管向东,刘勇军.外科休克病人液体复苏终点评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2):159-164.

[4]戴妍妍,李莎莎.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00-701.

[5]陈妮,魏薇萍,朱晓燕,杜佩红.急诊科拥挤成因、后果及缓解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8-1242.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