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需要全科医生

社区医疗需要全科医生

一、社区医疗呼唤全科医生(论文文献综述)

郭世存[1](2021)在《皖南医学院全科医学本科生对课程满意度调查及培养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全科医学定向本科生对课程质量及培养现状的满意度,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我校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方法:选取我校全科医学专业定向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全部学生(即2017级、2016级及2015级学生)及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共185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发放电子问卷,对全科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按照国内外教学满意度的问卷结构结合我校全科教学的特点进行设置,并组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及结构提出修改建议,结合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后,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收集结果,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近5年全科毕业生毕业的就业情况,综合分析我校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现状以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结果:1.总共发放电子问卷185份,回收161份,问卷回收率87%;问卷的Alpha系数为0.994,KMO值为0.957,说明问卷的信效度均较高。2.学生对本科教学情况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4.03,处在“满意”水平。在专业课教师、技能课教师、专业课实施、技能课实施、自我学习情况、学校其他方面、教学改革、临床带教教师、临床实践感受9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均值分别为4.05、4.07、4.07、4.07、3.81、4.01、4.04、4.08、4.08,可观察出对自我学习情况维度的满意度均值低于其他维度。3.根据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校生与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去向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选择规培比例均较高,分别为65.5%和82.4%;在校生在毕业意愿上选择考研比例高达23.6%;在校生毕业后意愿违约率达34.5%。结合2015-2019届实际毕业总人数为181人,履约率为90.06%,实际违约率为9.94%,其中考研和重新择业人数分别占毕业人数的3.86%及6.07%。4.在专业课实施维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考核模式及学习效果题项、出勤率题项、推迟见习和实习时间、临床实践总体维度及临床思维提高、医患沟通提高、科研素养提高题项上,大三学生满意度水平显着高于大五,大四满意度水平显着高于大五(p<0.05)。在对临床带教教师维度,在临床教师教学方式多样性、临床教师理论带教、临床教师技能带教、临床教师思维带教、临床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即大四的满意度水平显着高于大五。5.在毕业去向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差异,选择规培、考研、工作以及其他去向意愿的学生对我校本科教学满意度水平显着高于转行的学生。结论:1.我校全科医学定向本科生对教学质量及培养现状的满意度整体水平较高,且毕业后的履约率较高。2.高年级学生对教学医院的临床带教、临床实践部分满意度较低,需要提升临床带教意识,增加本科实习生参与临床实践机会。3.高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薄弱,加强信息素养培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分析和输出的能力。4.建议政策上取消对全科医学定向本科生考研的限制,满足全科医学本科生对更高学历的追求。5.提升报考考生服务基层的信念,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林晓娟[2](2020)在《基于问卷调查探索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文中研究指明以民众视角分别从对全科医生专业认知、人文素质评价、服务内容需求以及对医患关系认知四个方面,了解诊疗过程中全科医生人文素质状况。尝试从学校教育、岗前培训、错层交流及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

吴晓菲[3](2020)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下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方面的问题与矛盾逐步凸显,家庭养老的压力也不断增大,难以支撑养老现状。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养老服务体系。B市于2018年被确定为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J区2012年就开始推广居家养老。家庭医生作为新型医生,对签约对象实行长期性、全方位以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作为居民的健康管理者,为居民提供从出生到老去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老年群体是慢性病患的主要群体,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庭医生的出现,解决了很多老年人常见的医疗难题,更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医疗保障。从宏观层面来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政府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能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老年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2017年底,J区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组建了100多支家庭医生团队,探索形成“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即以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服、务站)为依托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基础上,再在辖区内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提供相应的服务,该区在签约覆盖率、服务质量、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推进,以及辖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需求不断增加,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趋于滞后,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主要以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方面的问题与矛盾逐步凸显为背景,试图分析在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的新的养老体系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扬[4](2020)在《签而不约:街头官僚视角下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策略研究 ——以A市D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文中指出作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政策和重要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签约率节节攀升,在“量”的层面上实现了巨大飞跃。然而,在“质”的层面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履约率依然偏低,“签而不约”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本文基于街头官僚的理论视角和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遵循“政策执行策略的产生逻辑——政策执行策略的选择——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的分析逻辑,构建了社区医务人员的政策执行策略及其产生逻辑的分析框架,并以A市D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检视了社区医务人员在家庭医生政策执行中的具体执行策略及其背后的产生逻辑,以深入剖析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的原因。研究发现:首先,就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策略而言,在签约阶段,社区医务人员主要采取了信息权力、敷衍执行、服务重构等政策执行策略,而在履约阶段,医务人员则采用了选择执行、服务分配、互惠合谋等一系列执行策略,这些执行策略的采取导致了“签而不约”现象的出现;其次,在上述政策执行策略的背后,主要存在着制度组织、官僚个人与服务对象等三个层面的产生逻辑,其为医务人员采取上述执行策略提供了相应的空间与驱动力;最后,本研究结合导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基层政策执行策略及其背后的产生逻辑,并紧密围绕制度组织、官僚个人与服务对象等三大层面,提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签而不约”向“签而有约”转变的政策建议。

张玉彩,谢春,香利强,林丹娜,冼俊芳,罗新乐[5](2019)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建设探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结果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结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王曼丽[6](2018)在《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明晰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绩效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开展绩效评价实证,探索其绩效改进面临的问题和环境因素,提出适合我国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的绩效改进策略,为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1.现场调查法对湖北省枝江市、宜城市、天津市、深圳市的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进行现场调研,搜集卫生统计报表、重点疾病病案首页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等资料;对医务人员(核心医院539人、基层医疗机构311人)和患者(门诊患者345人,住院患者278人)开展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体验调查。2.定性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和CNKI、万方等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医疗联合体绩效的文献,以了解医疗联合体绩效研究现状和趋势;(2)个人深入访谈:基于扎根理论设计访谈提纲,对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所在区域的卫生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人员、医疗联合体专家等共43人开展访谈,以了解样本绩效发展现况;(3)专家咨询法:通过制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对15名相关专家开展两轮咨询,用于筛选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专家评分法:通过选取18位医疗联合体专家对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及其子目标打分,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选择7位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检验该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选择13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初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5)扎根理论:借助扎根理论原则,运用Nvivo10软件对43份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用于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6)内容分析法:通过对43份访谈记录开展内容分析,归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合;(7)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角度,探索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的环境因素;(8)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了解样本绩效改进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利益博弈。3.定量分析方法(1)样本选择方法:通过典型抽样获取10家实证样本;通过理论、目的、滚雪球抽样开展对43位知情人的个人深入访谈;(2)数理统计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10家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现状;利用熵值法优化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别对5家县域和5家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开展综合评价。【结果】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以所有权和产权为纽带,通过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依托重组、直管、托管、兼并等形式,在实施法人治理管理制度之下,建成的上下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具有统一性、集团性、协同性三个重要特征。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和其他方的目标集合,其中需方是运行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维度(该维度与运行目标之间的重要性和紧密性的均值为4.71),医疗卫生环境改善(4.88)、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和运行效率提高(4.79)、医疗服务体验良好(4.67)是运行目标子目标中排名前三的目标条目。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共获取43份访谈稿,其中34份(90%)用于理论构建,剩余9份(20%)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利用Nvivo10对访谈稿三级编码后,本研究构建了理论饱和、包含5个理论假设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形成是前提条件(政府行政命令、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上级医疗机构能力和意愿、居民需求、市场竞争)、行动策略(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协同)和维持条件(医保配套改革、政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共同作用的结果。4.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理论框架包括7个绩效层面(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19个绩效点(医疗服务量、其他服务量、物质可负担性、精神可负担性、时间可及、地理可及、服务可及、期望寿命、健康素养、健康水平、学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果质量、过程质量、结构质量、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其他效率)、1个理论框架政策目标、6个相关理论假设。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是指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为了实现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质量和效率、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现状、优化医疗卫生环境以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目标,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完善内外部管理制度建设和人、财、物、信息等医疗资源共享等措施,结合其自身医疗服务提供和管理行为,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所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层面的综合变化及变化程度。5.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包含卫生服务可及性、可负担性、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效益7个维度。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维度24个一级指标,其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为0.758,各个指标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均在0.78以上、体系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6,熵值法优化的指标权重分布中,x4、x8、x9三个指标的权重最高。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评价对象(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6个维度24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报表、政策、问卷等数据资料搜集和一年一次考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反馈沟通、目标促进、工具完善、激励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6.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10家样本调研中,共回收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539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311份;回收门诊患者体验问卷345份,住院患者体验问卷278份。10家样本均在2010后建立,均为“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地域模式。县域A1和市区D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综合功效系数在两区域中最高,分别为3.3660和3.1723。A1和D2的共性特征为上级医院均具有建立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条件;政府有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佳;其他原因如A1的重点人群示范管理等。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面临的绩效改进问题为:(1)前提条件问题:政府不支持、不放权;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的不愿意和能力不足;居民理念差、不认知;市场竞争不合理;社会经济水平低、疾病谱复杂等;(2)行动策略问题:整合模式选择不合理、业务管理不统一、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功能定位模糊、绩效考核缺乏;人事制度不全、人事激励机制缺乏、信息化滞后、文化冲突、科室无合作;(3)维持条件问题:医保政策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粗糙以及其他人事、财政、药品、价格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7.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结果(1)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改革医保制度;引导居民合理就医;(2)上级医院要完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标准;完善人员共享激励机制建设等;(3)基层医疗机构则需要着重发展全科,同时加强和上级医院的重点和特色专科以及各类服务协同,同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4)非成员医疗机构则需要通过合理竞争实现与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共同进步;(5)居民则需要主动关注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转变就医观念、提高自身健康素养、科学表达医疗服务需求。【结论】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运行目标是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等多方目标的整合,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应以目标为导向。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绩效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工具、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多方面内容。该模型科学性较强,可以为我国各地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是一个多利益方博弈的过程。政府、上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其他非成员医疗机构以及居民应该共同行动,促进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改进。【创新与不足】1.研究的创新性本研究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注重探索其运行目标和绩效内涵、开发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和模型,在研究视角和思路上具有一定的新意;本文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仅构建了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模型,还据此模型的应用结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运行特征的绩效改进策略,在研究结果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研究的不足因样本所在总体较少,本研究仅选择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样本的代表性层面上有一定欠缺;因可操作性限制,本研究没有进行不同类型医疗联合体之间的绩效比较研究,也没有进行医疗联合体建设前后的绩效比较;基于结果视角评价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在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可能较难顾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结构和过程特征。

何素彩[7](2015)在《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评估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杭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02%,高出全国0.1个百分点;同“五普”数据相比,杭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0.19个百分点(1),这说明杭州市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老年人口的健康养老问题将日益突出。2014年10月杭州市试行“医养护一体化”社区签约服务,该项服务将社区老人的健康养老与医疗护理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当前破解老年人健康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签约服务进程的加快,其服务质量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其服务质量问题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服务质量评估成为衡量当前该项社区签约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该项签约服务处于试点阶段,主要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为重点,因此本文以社区签约老人的医疗服务为研究对象,以老年医疗服务质量为研究内容,从社区签约老人的视角切入,对签约老人的感知服务与期望服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评估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背景下的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对于该项服务质量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改善该签约服务的管理水平与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对于提高社区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社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运用管理学领域的SERVQUAL(Service Quality),即服务质量模型,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模型,这将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中新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丰富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在梳理归纳国内外“医养护一体化”老年服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杭州市实行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服务内容。同时借鉴SERVQUAL评价方法构建出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可靠性与响应性5个二级评价指标和26个三级评价指标,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从而建构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的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实行该项签约服务的6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获取有效样本数据389份,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研究,测量目前杭州市社区签约老人的服务期望值与感知值的差距以及服务质量SQ值。结果显示,当前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服务质量水平尚未达到社区签约老人的满意程度,服务的整体感知值与期望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不同特点与不同维度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存在显着差异。其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不同特点的医疗服务:基本药品种类的丰富性、医疗设备的可靠性、社区全科医疗水平的保证性、家庭病床与护理服务的供应性、社区预约转诊号源的充足性以及双向转诊服务的有效性等,这六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较低,尚未满足老人的医护服务需求;而社区医疗服务环境、全科医生穿戴及服务态度、医疗费用减少以及预防保健等服务内容基本达到了社区签约老人的医疗服务满意度。(2)不同维度的医疗服务:通过对不同维度服务质量的比较发现,社区签约老人对有形性、移情性、响应性三个维度的总体评价较高,也最满意,但是对可靠性与保证性维度评价较低,尤其对保证性维度最不满意。最后,依据上述研究评价结果,分析当前该项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吸收借鉴台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的针对性建议,以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增进老年社会福利。

刘洪霞[8](2015)在《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研究 ——以徐汇区KJ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的到来等一系列的原因促使各国加强了对于本国居民医疗卫生政策的完善和改进。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体制转型后,各项民生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其中,医疗制度改革在民众中的呼声不断高涨。作为医疗制度改革的重点,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属于一项程序复杂、涉及面广的社会民生工程。自2011年起,上海市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截止到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上在每个区县开展了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由于刚刚开始试行,现实中对于结合实际操作所做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很少的。因此本文拟采用探索性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徐汇区KJ社区为例,结合上海市从2011年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实行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具体实施状况,借助相关的数据及调研资料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进行系统分析。本文首先对上海市的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需状况的发展做一个阶段性汇总,指出目前在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以实地访谈、调研和文献查阅等方法,通过家庭医生医疗服务基础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等三个维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最终得出,家庭医生医疗服务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如供给主体的缺乏、供给内容的狭隘等。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此,期望以此能对徐汇区乃至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所裨益。

姚师洵[9](2014)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已逐渐被重视,在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要求我们务必对现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本文通过调查江西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医学人文素质融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提供参考。研究成果对提高江西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一定意义,也为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医学类培训提供一些信息。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素质、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质的内涵和定义,并解释了全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的概念及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的现状,同时讲述了国内政策及国际医学教育新理念。第三部分为江西省基层医生全科转岗培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景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转岗培训学员医学人文素质认识水平、学员医学人文需求动态、学员对培训课程体系体现医学人文的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进行了几点思考。第四部分为影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分析,包括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对社会与基层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与内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力量以及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实践考核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五部分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应用的对策,要求各方做好基层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教育顶层设计工作,增强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针对性,重视基层全科医学人文教材建设,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现代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优先培养师资骨干,培训过程情景化,融入医学人文素质要求,并借鉴OSCE,在临床考核过程中突出医学技能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包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以及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学员对现代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的要求认识上存在偏颇、理解上有待提高;培训部门、教学机构在培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师资等方面未充分考虑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以此为突破口分析影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分析并提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应用的对策。

芦炜[10](2014)在《长宁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实践及其影响的分析 ——基于利用与供给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成为医改工作的重心,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到新的改革与深化阶段,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中国新医改的一个重要基础。家庭医生制度创新正是通过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有序、有效率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引导有序医疗、改善疾病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政策目标,从而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三大基础性问题——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导致“看病难”问题日益严重、过度就医与诱导需求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和“看病贵”问题加剧、慢性病高发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模式转化提出要求。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当前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试点城市在此文件指导下逐步展开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探讨和实践,但是因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基础不同,同时由于当前针对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研究,导致各地在改革实践中对于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政策目标、政策价值、政策逻辑以及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体系、动力机制等政策设计问题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通过对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展开理论和实证层面的梳理与总结,以形成典型模式的理论扩散和经验示范效应就尤为重要。本文以长宁区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政策经验和实施效果的实证数据检验政策理念和理论模型,为我国深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制度模式,同时为制度实施提供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在长宁实践的基础上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逻辑和制度设计进行理论梳理和总结。研究认为长宁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在经历了标准化形态建设和全科服务模式改革之后,通过提升服务需求在社区居民中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通过转变服务能力培养了一批具备基本全科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医师,完成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政策逻辑路径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后期的家庭医生制改革创新夯实基础。在此之上,2009年底长宁区开始探索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以家庭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签约服务和居民之间建立契约关系作为主要的政策工作和政策抓手,通过一个体系和两个机制的构建探索实现三大政策目标。“一个体系”即通过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区域协同共享平台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界定工作界限和责任范围促使家庭医生对有限服务人群全权负责,同时通过协同服务提供资源、信息、技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支持,完成第三阶段创新服务模式与第四阶段搭建协同平台的改革。“两个机制”即围绕契约服务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选择竞争机制以及按人头支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双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动力和激励机制,即家庭医生通过提供有价值的签约服务吸引居民签约并让渡出自由就诊权,从而实现引导有序就医、改善疾病管理和控制医疗费用的三大政策目标,同时,由医保根据居民的选择考核并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促使其产生进一步提高服务价值的动力,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而这也是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所需经历的第五阶段。其次,通过机构调查以及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医生展开调查对家庭医生制度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调查显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一年内签约数量初具规模,签约居民下沉社区和有序就医已基本显现,各类疾病医疗费用低于同类非签约居民,慢性病管理的开展程度和实施效果均明显优于非签约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的三大政策目标初显成效。同时,家庭医生整体在改革中对改革实施的预期信心尚可、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较高,但个体差异明显,而在个人—组织契合的三个维度中,能力自评得分较高、改革认知水平一般、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尤其对工作回报最为不满。再次,基于签约服务利用与供给的角度从社区居民和家庭医生两个层面验证检验签约服务开展的内在动力机制。通过对社区居民签约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需求、知晓和评价是影响居民签约的主要原因,而当前签约的发展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通过提高家庭医生的需求满足和改革认知水平可以借助工作预期的中介作用提高家庭医生工作参与的积极性,而当前需求满足尤其是工作回报的提升空间最大。最后,将签约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结合起来,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家庭医生工作参与水平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满意度水平、签约服务率和有效签约率也较高,验证了签约服务双动力机制之间的正向循环作用。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系统总结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五个阶段的政策实施逻辑,提出扩大家庭医生优质服务的品牌示范效应、深化签约服务内涵建设、扩大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家庭医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的分配制度和双向转诊的激励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二、社区医疗呼唤全科医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医疗呼唤全科医生(论文提纲范文)

(1)皖南医学院全科医学本科生对课程满意度调查及培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问卷的制备
        1.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问卷调查探索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民众对全科医生专业认知分析
        2、民众对全科医生人文素质评价分析
        3、民众对医患沟通的评价分析
        4、民众对医患关系认知分析
三、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
    (一)学校课程助力
    (二)岗前培训巩固
    (三)错层交流提升
    (四)条例管理上的保障
四、结语

(3)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下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J区养老基本情况
    2.1 J区老年群体现状
    2.2 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情况
    2.3 老年群体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第三章 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问题
    3.1 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3.1.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3.1.2 家庭医生团队职责分工
        3.1.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情况
        3.1.4 家庭医生需求与供给现状
    3.2 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
        3.2.1 家庭医生队伍服务能力有限
        3.2.2 签约服务预期效果不理想
        3.2.3 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低
        3.2.4 信息化程度低
第四章 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问题成因
    4.1 全科医生培养和培训机制不健全
    4.2 医疗资源地区差异还未得到明显改善
    4.3 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及资金投入不到位
    4.4 宣传工作方式及群众观念固化
    4.5 信息化建设滞后
第五章 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
        5.1.1 上海3+X模式
        5.1.2 北京市“智慧家医”模式
    5.2 国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
        5.2.1 英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HS
        5.2.2 德国吸引优质医疗人才留在基层
        5.2.3 美国家庭医生培养制度
    5.3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5.3.1 整合各方力量,助力家庭医生
        5.3.2 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5.3.3 推行社区首诊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5.3.4 提高家庭医生待遇,为基层吸引优质人才
        5.3.5 完善家庭医生培训和培养机制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
    6.1 多举措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6.1.1 建立健全家庭医生机制,有效扩充家庭医生队伍
        6.1.2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家庭医生团队能力
        6.1.3 优化家庭医生队伍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6.2 多管齐下为签约履约提质增效
        6.2.1 多部门协作,加大监管力度
        6.2.2 推动制度完善,加强资金保障
        6.2.3 丰富签约内容,提高履约效果
    6.3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模式
        6.3.1 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
        6.3.2 创新宣传模式,拓展沟通渠道
    6.4 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疗
        6.4.1 完善信息化支撑
        6.4.2 探索“信联体”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A J区老年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附件B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意见建议的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4)签而不约:街头官僚视角下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策略研究 ——以A市D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1.3.1 卫生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
        1.3.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研究现状
        1.3.3 街头官僚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A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体系与实践经验
    2.1 A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实践
        2.1.1 政策试点阶段
        2.1.2 全面推广阶段
    2.2 D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概述
        2.2.1 D街社区卫生中心的基本情况
        2.2.2 D街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政策执行结果
3.社区医务人员的家庭医生政策执行策略
    3.1 签约阶段的政策执行策略
        3.1.1 信息权力:对信息的垄断与控制
        3.1.2 敷衍执行:象征性地做表面文章
        3.1.3 服务重构:人为地调整服务选项
    3.2 履约阶段的政策执行策略
        3.2.1 选择执行:选择性提供部分服务
        3.2.2 服务分配:服务资源的重新配置
        3.2.3 互惠合谋:执行者与居民的合谋
4.社区医务人员政策执行策略的产生逻辑
    4.1 制度组织层面
        4.1.1 象征赋权:未被赋予足够的资源
        4.1.2 绩效异化:偏离初衷的绩效考核
        4.1.3 监督软化:监督效力被明显削弱
        4.1.4 激励缺乏:物质与精神激励不足
        4.1.5 上下共谋:执行者与上级的共谋
    4.2 官僚个人层面
        4.2.1 政策理解:对政策存在认知偏差
        4.2.2 职业认同:对职业的整体性认知
        4.2.3 风险规避:面对风险的理性抉择
    4.3 服务对象层面
        4.3.1 权利认知:服务权利的认知不清
        4.3.2 个体需求:服务项目供需不匹配
5.家庭医生从“签而不约”到“签而有约”的政策建议
    5.1 制度组织层面:构建健康的制度环境和组织土壤
        5.1.1 优化基层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5.1.2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落实服务监督工作
        5.1.3 构建合理有效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
    5.2 官僚个人层面:提升职业认同与纠正理解偏差
        5.2.1 全方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
        5.2.2 纠正基层医务人员的政策认知偏差
    5.3 服务对象层面:强化权利认知与促进供需匹配
        5.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居民权利认知
        5.3.2 积极回应公众需求,促进服务供需匹配
6.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及主要成果
致谢

(5)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圳市全科医学科建设现状
2 深圳市全科医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架构不清, 全科医学科缺乏归属感
    2.2 功能定位不清, 全科医学科缺乏方向感
        2.2.1 医疗与教学的问题
        2.2.2 门诊与病房的问题
        2.2.3 学科发展与绩效考核的问题
    2.3 疾病谱不清, 全科医学科缺乏行业认同感
3 深圳市全科医学科建设实践
    3.1 确定全科医学科的组织架构
    3.2 建立有利于教学的全科门诊和病房
    3.3 制定住院患者疾病谱
    3.4 建立分级诊疗和绩效评价体系
    3.5 引进高层次团队及人才
4 问题与展望

(6)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案
        1.3.1 资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质量控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结构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联合体相关概念界定
        2.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涵界定
        2.1.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策略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纳入
        2.2.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2.2.2 目标导向理论
        2.2.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2.4 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及其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分析及发展现状研究
    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分析
        3.1.1 国家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1.2 地区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目标内容分析
    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
        3.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初建
        3.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的专家论证
    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研究
        3.4.1 各地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3.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界定
    4.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4.1.1 扎根理论原理分析
        4.1.2 扎根理论分析步骤
    4.2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4.2.1 研究设计
        4.2.2 资料收集和整理
    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
        4.3.1 三级编码过程分析
        4.3.2 理论饱和度检验
    4.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及其特征界定
        4.4.1 系统绩效概念及其本质分析
        4.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
        4.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概念及特征释义
    4.5 本章小结
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5.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背景和目标导向概述
    5.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选择
        5.2.1 国内外常用绩效评价概念框架概述
        5.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确定
    5.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3.1 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5.3.2 绩效评价指标的方向分析和内涵解释
        5.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4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5.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主体选择
        5.4.1 以医院内部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2 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3 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5 绩效评价实施方式和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5.1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资料搜集
        5.5.2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建立
        5.6.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结构图
        5.6.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释义
    5.7 本章小结
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1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6.1.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
        6.2.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6.2.2 县域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3 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4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分析
        6.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7.1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模型构建
    7.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组织分析
        7.2.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SWOT分析
        7.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分析结果归纳
        7.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结果归纳
        7.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和界定结果归纳
        7.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归纳
        7.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归纳
    7.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分析
        7.4.1 政府方绩效改进策略
        7.4.2 上级医院方绩效改进策略
        7.4.3 基层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4 非成员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5 居民方绩效改进策略
    7.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保障措施分析
        7.5.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7.5.2 落实多部门合作
        7.5.3 积极宣传引导
        7.5.4 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建立配套监督反馈机制
        7.5.5 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果与结论
    8.1 研究结果
        8.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结果
        8.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和目标体系构建结果
        8.1.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构建结果
        8.1.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结果
        8.1.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
        8.1.6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结果
        8.1.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问题分析结果
        8.1.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框架构建结果
        8.1.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SWOT分析结果
        8.1.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利益相关者博弈结果
        8.1.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提出结果
    8.2 研究结论
9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的创新性
        9.1.1 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利用的创新
        9.1.2 研究结果层面的创新
    9.2 研究的不足
    9.3 研究展望
        9.3.1 研究样本的扩展
        9.3.2 研究思路的扩展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评价及改进策略访谈提纲
    附件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补充调查表
    附件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补充调查表
    附件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门诊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名单
    附件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7)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评估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基于SERVQUAL的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SERVQUAL模型概述
    第二节 服务内容与发展现状
    第三节 服务质量评估模型设计
第四章 基于SERVQUAL的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预调查
    第二节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第四节 服务质量评估分析
第五章 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服务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对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结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二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三 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质量相关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研究 ——以徐汇区KJ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查阅法
        1.5.2 实地访谈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案例分析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1 研究内容的拓展
        1.6.2 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2章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
    2.1 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形成背景
        2.1.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2.1.2 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居民疾病谱发生明显转变
        2.1.3 国外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迅速发展和完善
        2.1.4 新医改方案政策的出台
    2.2 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以及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
第3章 KJ社区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概况
    3.1 居民对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需求分析
        3.1.1 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程度
        3.1.2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需求内容
    3.2 KJ社区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
        3.2.1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基础
        3.2.2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主体
        3.2.3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内容
    3.3 对家庭医生医疗服务供给状况的评价
        3.3.1 社区医院医疗工作者对家庭医生医疗服务供给的评价
        3.3.2 相关职能部门对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现状的评价
        3.3.3 居民对于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第4章影响家庭医生医疗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
    4.1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基础不够完备
        4.1.1 卫生系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套措施难以有效衔接
        4.1.2 相关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4.2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2.1 全科医生的匮乏
        4.2.2 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3 家庭医生医疗服务内容尚未完全落实
        4.3.1 社区首诊和转诊落实难
        4.3.2 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理念的束缚
        4.3.3 社区医院“治疗转预防”的服务实践转变艰难
第5章提高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对策
    5.1 各项配套措施相互支撑,做实签约服务
    5.2 构建有序诊疗服务机制,完善监管体制
    5.3 合理配置资源,将权力真正下放到家庭医生
    5.4 完善目标薪酬分配机制,优化全科医生团队建设
    5.5 由治疗转预防,推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5.6 加强政策宣传,转变社区居民的传统就医理念
参考文献
致谢

(9)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概述
        1.1.2 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
        1.1.3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研究概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素质、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质
        2.1.2 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2.1.3 全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
        2.1.4 医学模式
    2.2 国内政策及国际医学教育新理念
        2.2.1 国内政策
        2.2.2 国外医学教育新理念
第3章 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
        3.2.2 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3.2.3 强化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措施调查
    3.3 讨论
        3.3.1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3.3.2 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第4章 影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分析
    4.1 促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
    4.2 制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
        4.2.1 社会与基层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4.2.2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与内容
        4.2.3 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力量
        4.2.4 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实践考核体系
第5章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应用对策
    5.1 提高认识,做好基层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教育顶层设计工作
    5.2 发扬优势,结合实际,推广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的成果
    5.3 找准薄弱环节,增强基层全科医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针对性
    5.4 重视基层全科医学人文教材建设,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5.5 建设现代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优先培养师资骨干
    5.6 培训过程情景化,融入医学人文素质要求
    5.7 借鉴 OSCE,在临床考核过程中突出医学技能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长宁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实践及其影响的分析 ——基于利用与供给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问题提出及章节安排
    1.3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
第二章 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综述与国内外相关研究
        2.1.1 相关理论研究与综述
        2.1.2 国内外家庭医生制度相关研究现状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1 历史资料收集与文献回顾
        2.3.2 定量问卷调查
        2.3.3 定性访谈法
        2.3.4 专家咨询法
第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演变及政策价值
    3.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演进与发展历程
        3.1.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酝酿和萌芽
        3.1.2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3.1.3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与深化
    3.2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3.2.1 发展迅速但整体水平滞后
        3.2.2 全面铺开但各地发展不均
        3.2.3 服务广泛开展但重医轻防
        3.2.4 对改革认识不足、存在误区
    3.3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现实意义与政策价值
        3.3.1 三大医疗卫生问题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3.3.2 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及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4.1 长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及改革历程
        4.1.1 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形态标准化建设
        4.1.2 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与改革深化
        4.1.3 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4.2 长宁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政策目标与制度设计
        4.2.1 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政策目标
        4.2.2 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
        4.2.3 权责明确对等的选择与竞争机制
        4.2.4 人头包干支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4.3 长宁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制度实施与整体成效
        4.3.1 体系建设
        4.3.2 服务提供
        4.3.3 政策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居民签约与服务的认知、利用与评价分析
    5.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内容
        5.1.3 研究方法
        5.1.4 问卷的基本分析
    5.2 社区居民签约覆盖及签约人群分析
        5.2.1 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基本签约情况分析
        5.2.2 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的居民的签约情况分析
        5.2.3 不同家庭成员签约状况的居民的签约情况分析
        5.2.4 不同健康状态的居民的签约情况分析
        5.2.5 不同年均医疗花费的居民的签约情况分析
        5.2.6 不同人群特征对居民签约情况的综合影响分析
    5.3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情况
        5.3.1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基本概念的知晓情况
        5.3.2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服务内涵的认知情况
        5.3.3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
        5.3.4 家庭医生制度的知晓情况对签约的影响分析
    5.4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
        5.4.1 一般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5.4.2 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5.5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情况
        5.5.1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评价
        5.5.2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
        5.5.3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6 社区居民的签约意愿分析
        5.6.1 未签约居民的签约意愿
        5.6.2 居民不愿意签约的原因分析
        5.6.3 未签约居民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5.6.4 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
    5.7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家庭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的个人—组织契合研究
    6.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假设
        6.1.3 研究方法
        6.1.4 问卷的基本分析
    6.2 家庭医生的工作能力分析——个人—组织能力契合分析
        6.2.1 能力契合的概念界定
        6.2.2 家庭医生工作能力的测量
        6.2.3 长宁区家庭医生工作能力的水平分析
        6.2.4 不同人口学和职业特征的家庭医生对需求满足的分析
    6.3 家庭医生的需求满足分析——个人—组织需求契合分析
        6.3.1 需求契合的概念界定
        6.3.2 家庭医生需求满足的测量
        6.3.3 长宁区家庭医生需求满足的水平分析
        6.3.4 不同人口学和职业特征的家庭医生对需求满足的分析
    6.4 家庭医生的改革认知分析——个人-组织价值契合分析
        6.4.1 价值契合的概念界定
        6.4.2 家庭医生改革认知的测量
        6.4.3 长宁区家庭医生改革认知的水平分析
        6.4.4 不同人口学和职业特征的家庭医生对改革认知的水平分析
    6.5 家庭医生工作能力、需求满足和改革认知的相关分析
        6.5.1 不同工作能力的家庭医生与需求满足的分析
        6.5.2 不同工作能力的家庭医生与改革认知的分析
        6.5.3 家庭医生需求满足与改革认知的相关分析
        6.5.4 家庭医生和机构的能力契合、需求契合和价值契合的综合分析
    6.6 家庭医生的工作预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6.6.1 家庭医生工作预期的测量
        6.6.2 长宁区家庭医生工作预期的水平分析
        6.6.3 工作预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6.7 家庭医生的改革参与及影响因素分析
        6.7.1 家庭医生工作参与的测量
        6.7.2 长宁区家庭医生工作参与的水平分析
        6.7.3 工作能力、需求满足、改革认知、工作预期和工作参与的相关分析
        6.7.4 工作能力、需求满足、改革认知、工作预期和工作参与的路径分析
    6.8 家庭医生工作参与与签约服务开展效果的关系
    6.9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逻辑与完善路径
    7.1 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政策逻辑与经验总结
        7.1.1 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政策逻辑及其启示
        7.1.2 家庭医生制度政策实施的经验总结
    7.2 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完善路径与政策建议
        7.2.1 深化签约服务内涵建设、扩大签约服务覆盖范围
        7.2.2 抓典型、树标杆,扩大家庭医生优质服务的品牌示范效应
        7.2.3 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家庭医生的人才队伍建设
        7.2.4 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的分配制度和双向转诊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Kish选择表
    附件2: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居民调查——家庭问卷
    附件3: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居民调查——个人问卷
    附件4: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调查问卷
    附件5: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发展建设的中央政策文件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社区医疗呼唤全科医生(论文参考文献)

  • [1]皖南医学院全科医学本科生对课程满意度调查及培养现状研究[D]. 郭世存. 皖南医学院, 2021
  • [2]基于问卷调查探索全科医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J]. 林晓娟. 长江丛刊, 2020(34)
  • [3]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下J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D]. 吴晓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签而不约:街头官僚视角下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策略研究 ——以A市D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D]. 黄扬. 暨南大学, 2020(04)
  • [5]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建设探索[J]. 张玉彩,谢春,香利强,林丹娜,冼俊芳,罗新乐.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4)
  • [6]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D]. 王曼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7]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评估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研究[D]. 何素彩. 浙江财经大学, 2015(08)
  • [8]上海市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的供给研究 ——以徐汇区KJ社区为例[D]. 刘洪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9]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姚师洵. 南昌大学, 2014(01)
  • [10]长宁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实践及其影响的分析 ——基于利用与供给的考察[D]. 芦炜. 复旦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社区医疗需要全科医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