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看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_上海展览论文

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看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_上海展览论文

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看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英国论文,看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5-9652(2008)06-0013-03 中图分类号:G27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政治的公开化、政府的透明化和公民自身权利意识提高,公共档案馆的建设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引起了档案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就可以看出。笔者对此进行了统计: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为检索项,“公共档案馆”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14篇论文,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08年;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公共档案馆”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为433条记录,时间跨度为1999年至2008年;以“主题”为检索项,“公共档案馆”为检索词,检索结果为550条记录,时间跨度1999年至2008年。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档案学界对公共档案馆建设问题的广泛关注度,并且是在近几年内才给予广泛关注的。但是,笔者又对论文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论文主要就“何为公共档案馆呢?”、“我国国家档案馆是公共档案馆吗?”、“影响国家档案馆公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公共档案馆的责任”以及“如何建设公共档案馆”等问题进行研究,但他们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就这些问题还未达成共识。本文笔者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成功经验;二是对公共档案馆一些问题的看法;三是对建设我国的公共档案馆的思考。

一、英国公共档案馆——公众休闲的好去处[1]

(一)布局上:英国公共档案馆在整体布局上就透着“休闲”

在贺冰的《英国公共档案馆:公众休闲的好去处》一文中是这样介绍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整体布局的:当我们迈进英国公共档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给人以舒适和明快的感觉。在大厅显著的位置上,竖条状、可自动变换画面的大型电子屏幕,以三个不同的画面,不间断地向人们展示着馆藏档案珍品的画面。信步走来,网吧、书店、档案展览大厅,甚至还有咖啡厅,加之随手可取的各式各样、印制精美的档案宣传小册子,一一映入眼帘。我们看到人们在档案馆里安静地、悠闲自在地或逛书店,或阅览档案原件,或上网浏览,或观看档案展览,甚至还可以喝上一杯香甜浓郁的咖啡。档案馆实实在在地已成为具有很高文化品味的休闲场所。是啊,有着这种优雅环境的地方确实是公众休闲的好地方。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目前图书馆学界正在研究的“信息共享空间”,那里的环境也不过如此,在高校图书馆内设网吧、咖啡厅、书店,不过他们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而公共档案馆的目标是走进公众,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二)服务方式上: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英国公共档案馆费尽心机,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力争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需求。

1.开书店。档案馆里的书店,是供档案利用者在借阅档案的同时,购买与档案有关或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图书而设立的。档案馆能开设书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档案馆自身的编研工作。英国公共档案馆每年要编纂、发行20多种出版物,有学术方面的,也有专门出版档案史料的。如:学术性的图书《玛丽一世国务文件注释和解说》,是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的成果;《皇家空军在行动(1939-1945)》一书为配合英国军队参加国际维和部队,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介绍二战期间英国空军的编制、装备等的。同时,他们出版了各种不同格式的文件汇编,如《亚洲各国与英国双边关系文件汇编》,还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放映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档案馆出版了《泰坦尼克号文件选编》,包括该船当时的画册和乘客名单、遇险报告、船体平面图等文件,以满足公众的需求。档案馆出版的各种馆藏指南,向公众全面介绍了馆藏内容;出版的家史史料,是书店里的畅销书。

2.开网吧。档案馆里的网吧,供喜欢虚拟电子文件的年轻人阅览。网吧与因特网互联,可以任意浏览,也可以免费浏览档案馆的局域网。网上设计了虚拟档案展览,如“新千年档案展览”,将每一世纪的第一天展示出来。网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做宣传和广告,让公众知道档案馆的最新活动。

3.开咖啡厅。档案馆的咖啡厅,是实实在在供人们聊天、休息、休闲的地方。利用者在借用档案的等待时间内,可以喝一杯咖啡,轻轻松松享受一份悠闲。

4.举办满足各个年龄层次需求的档案展览。档案馆举办能够吸引各年龄层次公众的档案展览。展厅是永久性的,而展览的内容和展品则分为相对长期和随时更换两种。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各年龄层次公众的不同兴趣。喜欢历史真迹的老人可以看档案原件,如英国11世纪《末日审判书》和13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喜欢动手的年轻人可对机操作,观看虚拟的档案画面,触摸屏上有馆藏珍品档案的画面,连中国敦煌的经卷、文物也在其中,并有WHO?(谁写的)WHAT?(写什么)WHY?(为什么写)WHEN?(什么时间写的)WHERE?(在哪里写的)的指引提示,供人们任意浏览。孩子们戴上耳机能听到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遗嘱的录音,还可以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5.档案馆还举办各种活动,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宣传小册子;设媒体官员,定期、经常性地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记者联系;举办专题讲座、历史时期服饰舞会、历史节日、事件的化装舞会;召开座谈会、诗歌朗诵会、圣诞晚会(历年英国怎样过圣诞节),并同旅游社团联手搞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广泛吸引了公众。

档案馆既是利用档案的地方,也是公众休闲的地方,小观众看虚拟档案展览、老人看原件,年轻人上网、购书、喝咖啡。档案馆还利用面具、鬼脸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引起人们的兴趣。可见,英国档案馆在“想方设法”吸引公众上,可谓“用心良苦”。

二、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成功经验看一些关于公共档案馆的问题

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成功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公共档案馆,影响国家档案馆公共的原因是什么,公共档案馆的责任和作用是什么。它以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和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公共档案馆的精神何在,作用何在。

(一)何为公共档案馆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何为公共?”,那么什么是公共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公共”的释义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由此而论,公共档案馆至少应该符合这样两个要素即档案馆是由国家和政府设立并管理;资源属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公民并为全体公民所共享,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公共档案馆[2]。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服务对象是没有限制的,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年龄和职别高低的限制,“公共档案馆面前人人平等”。从小孩到年轻人到老年人,统统是公共档案馆的用户。并且从公共档案馆自身来讲,它不仅意识到为这些用户服务是他们的责任,而且他们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什么是公共档案馆,笔者认为公共档案馆就是为公众需求服务,把公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档案馆。

(二)我国国家档案馆是公共档案馆吗

根据上面对公共档案馆的分析,我国的国家档案馆至少目前还不是公共档案馆。原因如下:

1.从馆藏来看,国家档案馆还不具备走进公众的条件。英国公共档案馆的馆藏丰富多样,既有纸质的,又有声像的;既有党政机关的,又有人民大众的;既有适合小孩子和年轻人的,还有适合老年人的。记得黄浦区档案局胡远杰副局长给我们做报告时提到:目前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即纸质档案多,声像档案少;文书档案多、专门档案少;反映党政机关活动的档案多,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档案少。档案馆的馆藏不仅包括馆藏结构,还包括馆藏内容、馆藏质量和馆藏特色。而馆藏内容匮乏,玉石混杂,缺乏特色已成为众多国家档案馆的通病。尽管档案学者一直在呼吁“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甚至都写进了档案专业的教科书,但是在档案工作实践中“馆藏问题”依然是束缚档案馆发展和转变的重大问题。

2.从档案工作人员来看,主动意识远远不够。这不仅包括主动服务的意识,还包括主动收集意识。英国公共档案馆依赖自身的编研工作,在档案馆内开设了书店。记得,在一次报告中当我们同学问到“档案部门目前最缺乏什么样的人才”时,报告人说道:“是编研人才”。从编研人才这方面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档案馆离公共档案馆到底有多远了!一方面是编研人员的工作在支撑着整个馆内书店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是由于编研人员的缺乏,导致大量的“档案砖”的存在。正是因为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才使大量的档案被闲置于档案库房之中,无人问津。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档案部门应该主动挖掘信息,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关于主动的收集意识,目前国家不是特别关注民生问题吗,对此,我们档案部门不应该积极主动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走进公众,去收集那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吗?还有就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材料,像5.12中的一些记录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材料,一个个领导人为灾区人民做出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不管是纸质的,还是音像的,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它是我们宝贵的记忆,虽然是痛苦的。

因此,笔者认为影响国家档案馆公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另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档案工作者的意识。

(三)公共档案馆的责任

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3]这明确指出了国家档案馆是政府信息的一个查阅场所,并规定了档案馆的责任是要发挥其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的职能。其实这也是公共档案馆的责任,国家档案馆能发挥好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中的作用,就是在其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变中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它是公众了解政府信息、行使其知情权的平台。这不仅能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地位,也能提升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英国公共档案馆和公众和谐相处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人民大众是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公共档案馆应该基于公众需求开展服务。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追求的是精神的富足,这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今时代,休闲服饰引领时尚的潮流,在文化领域,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公共档案馆不仅是档案史料的保管、展示与利用中心,现行文件、政府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心,更应该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三、如何建设我国的公共档案馆

关于公共档案馆的建设问题,我国国家档案馆建设之初,就决定了建设公共档案馆的方向,从以下内容就可以看出:1960年3月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和《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首次对国家档案馆的性质作了界定,规定其为文化事业机构的性质,明确了公共档案馆的方向;1987年9月颁布的《档案法》则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性质,为我国建设公共档案馆奠定了法律基础;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国家首次明确将档案馆列入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建设;2004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要把档案馆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4]可见公共档案馆的建设问题在我国早就有了其法律基础。建设公共档案馆是适应社会转型、推进民主政治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档案馆的性质、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的内在需求,是社会客观要求与国家档案馆内在需求合力推进使然。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案例给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方面也可以借“他山之石”。就如何建设我国的公共档案馆,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在档案馆的布局上

英国公共档案馆在布局上别具一格,到处体现出休闲的气息。宽敞明亮的大厅、可以自动变换的大型电子屏幕、随手可取的档案宣传册、书吧、网吧、咖啡厅、档案展览大厅。人们在英国公共档案馆里可以休闲自在地或逛书店,或阅览档案原件,或上网浏览,或观看档案展览,甚至还可以喝上一杯香甜浓郁的咖啡。档案馆实实在在地已成为具有很高文化品味的休闲场所。我们在档案馆的布局上,也可以借鉴英国公共档案馆的休闲理念,使档案馆内处处散发着休闲和“公共”的气息。上海某档案馆也曾尝试过在档案馆内设咖啡厅,结果以关门告终。这并不能说明在档案馆内设置一些休闲的场所行不通,而是这个档案馆没有真正的走进公众,引不起公众的兴趣,平时来查档案的人都不多,哪能期望光顾咖啡厅的人多呢?这就需要档案馆在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进。

(二)在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方面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和优化的馆藏资源就会使档案馆的“公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由国家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变时,要把馆藏资源的建设放在首位。英国公共档案馆利用率最高的是遗嘱档案,并专门设有家史档案利用中心,公众想了解家庭史、家庭财产分割情况、甚至想了解父母、社区、国家的历史,都能在档案馆得到满足。相比之下,我们的馆藏在内容上单一,公文占了绝大部分,而涉及个人的、家族的、社区的档案几乎是个空白;馆藏档案单调,文字性的多,图片、实物少;档案展览以政治性、纪念性的居多,贴近人民生活的档案展览简直是凤毛麟角。可供举办展览的档案更少得可怜,很难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在举办档案展览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很值得借鉴。

(三)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

英国公共档案馆不仅举办满足各个年龄层次需求的档案展览,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宣传小册子;设媒体官员,定期、经常性地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记者联系;举办专题讲座、历史时期服饰舞会、历史节日、事件的化装舞会;召开座谈会、诗歌朗诵会、圣诞晚会(历年英国怎样过圣诞节),并同旅游社团联手搞活动等来广泛吸引公众。这些努力使得英国公共档案馆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在我国,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都比较薄弱,不管是档案馆走进公众,还是公众主动走进档案馆,都是还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在我国,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服务于官”为“服务于大众”,变“封闭”为“开放”。要实现公共档案馆的目标,还需要通过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让档案馆成为满足公众精神生活需要的场所,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档案馆走进每个公众的心中,这样,公共档案馆目标的实现离我们就不远了。

英国公共档案馆已经在建设公共档案馆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公共档案馆是目前我国国家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它的实现,还需要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只要档案馆秉承着“公共”的理念,在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上,打破传统的观念,坚持“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抓好馆藏资源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走进公众,公共档案馆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它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收稿日期:2008-09-26

标签:;  ;  ;  ;  

从英国公共档案馆看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_上海展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