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张广玲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摘要: 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加入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以此来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论述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高效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寻找更多的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 家训文化;高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造就出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是我们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我们精神文明的血脉传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作为家族性的文化形态得以传承,它们多以儒家文化为主,结合自己家族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在修身、治家和处世等方面来劝诫教导家族的后续继承人,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状态下形成的优秀家训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同时,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高等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高校就普遍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党的十八大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新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2018年)”中要求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优秀传统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优秀家风建设,有很重要的人文教化功能。那么什么是人文?文在《说文解字》中意为“错画也,象交文”,即不同纹理的交错,是美的意思。“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其解释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即人所创造的一切美,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素养是指有实践和锻炼而获得的道德修养。由此我们知道,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它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展现。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化内涵,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知识文化的同时,更要吸取和弘扬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此,结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把优秀的家训文化加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以此来创新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接受健全人格培养的同时,吸取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提升个人的素养,进而全面发展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家训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意义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其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丁帆等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中明确地指出大学语文的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趣味性和新经典。”其中“人文性是贯穿全书的红线”[2]。而“人文”是人创造出来的美。在所有的人文学科中,文学是最能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最具有人文色彩。“文学是人学,是人的心灵的最真实的显现,人文内容最丰富最生动,最容易打动人,最能慰藉孤独的心灵,最能使弱者变强,最能唤醒学生自我意识的回归,最容易启发学生健全的心智。”[3]因此,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先天独厚的优势。

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复合系统双目标优化,由于受到公平性与效率性两个方面限制,这属于双层多目标优化决策的问题。双层优化是一类具有决策者参与的,呈递阶结构的双层优化决策问题,上层与下层都有各自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上层优化的最优解与下层优化的约束条件有关,下层优化的最优解受上层优化约束条件限制。本文双层优化的解法,采用主从递阶交互式算法[14],直到双层目标都满意基础上求出相对最优解,具体步骤为:

大学语文的课堂是我们的母语课堂,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地方。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厚实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陶冶学生人文素养情操,进而为融入优秀的家风家训名篇做好铺垫。传统文化的深入不仅仅靠宣讲,它需要学生自身的接受和吸收,只有从内心领悟到了才能提现到外在的素养和情操中。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在授课之前引导学生对古文经典的进行吟诵,在吟诵中加入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家风家训名言、名篇。比如《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7]读起来对仗工整,既有语文韵律美,又寓意深厚。其次,大学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情景感知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味所学知识,进而使家风家训名篇能真实地得到接受和弘扬。例如,在讲诸葛亮《诫子书》时,可以通过现代电视剧情节带入三国时期的政治局面,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做父亲这个角色时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教导和期待。从而更好地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深切含义。

大学语文的人文教化功能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和文学常识的了解,而轻视了它的人文教化作用。这也就是过去有些观点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的原因,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在上大学之前已经学习过那么多年,大学语文课程也就无足轻重了,所以大学语文一度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如何创新大学语文课程,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之有用,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难题。就大学语文而言,传统的教材内容一般是按古今中外顺序,选取名家名作作为导入点,进而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学习文学常识,分析篇章、作者等等。而教材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结合现在社会对家风家训的弘扬,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优秀的家训名言、名篇,以此来改变大学语文教材的单一和传统,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则可以更方便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植入更多的家训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人生意蕴。比如在魏晋南北朝家训中就有一些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好人文关怀。《颜氏家训》是我国家训文化中特别完善和影响深远的一部,它内容丰富,包涵了《教子》、《兄弟》、《风操》、《勉学》、《养心》等20个篇章。颜之推在前人家训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自己所处环境和自身经历、感悟,形成了系统的总结,以此来“整齐门类,提撕子孙”[4]。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给予生命充分的尊重和珍惜,因他所处乱世,所以“他承认生命的唯一性,”要珍惜生命,故“夫生不可不惜”[5]。这句话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同样适用,在现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于生命的威胁,但是自身也要珍爱生命,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乐观、向上、正能量的人。另外,颜之推还认为人生处世的意义在于脚踏实“贵能有益于物耳”[6],不能只读书而脱离了社会现实,所以在《勉学》篇中他认为“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纪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警示。另外,在很多家训中都有一些劝诫子弟学习的名言名篇,也非常适合加入大学语文教材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曾氏家训中,曾国藩就比较注重对子弟文学读写能力和人生理想的培养,教育他们要怀有济世之志,更要能刻苦修业,才能砥砺品性,成就自己。

4)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在该项目中,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索”为主要教学方法,运用情境设置、问题导向、自我探索、任务、小组竞赛、成绩展示。在活动过程中穿插相关训练活动和情景面试环节,结合材料案例分析和个人感悟。

(一)通过内部控制保证绩效目标分解落地,强化政府重点支出的预算审批。通过内部控制实现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可有效促进战略规划在不同层级预算中的贯彻与落实。应构建由部门职责、工作任务、预算项目等多个层级绩效目标组成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通过上级目标对下级目标的引导和约束,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反应和落实,将重点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先方向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实现战略规划与预算的有机结合,确保重点发展战略能够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保障与支撑。

二、家训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教材中加入优秀的家训名言、名篇

另外,大学语文内容包涵内容比较广泛,它既要求强化大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也要求提升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它是大学语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手段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意蕴。

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越来越重要,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家训文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和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这不仅能弘扬了传统文化知识,也提升了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更促进了青年人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融入传统家训名篇

但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非中文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多数非中文专业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定上课时比较少,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也是了解皮毛,没有真正全面领会到大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枯燥。所以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方法来创新教学。

(三)借助大背景,立体式、多渠道教学

“国是大家,家是小国。”家国观念在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不能分割的。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良好的家风家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理念下,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家风家训资料、书籍也大量涌现,电视、网络众多媒体上也在大力宣传优秀的家风家训故事,这些给我们进行家风家训学习提供了便利。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借助这种宣传优秀家风家训的大背景,进行专题教学,组织专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优秀的家风家训乃至家族文化或者名人历史。目前,学生对于网络等多媒体的运用非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些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层次立体式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感性地理解家风家训文化。比如在讲到《曾国藩家书》时,曾国藩对于子弟的谆谆教导都来自他的人生经历和对个人智慧,如果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曾国藩的影片,学生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进行《曾国藩家书》的阅读考核,让学生深入细致体会曾国藩家族的精神内涵。

由于反季节农产品价值高,大大刺激了农户对好肥料的需求,在这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肥料好,价钱多少都无所谓”。因此,几百块钱一包(袋)的进口肥在当地非常畅销。为让广大农户用到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肥料,9月底第一批反季节瓜菜进入栽种期时,新洋丰决定在东方市八所镇小岭村用洋丰百倍邦套餐施肥以茄子为示范作物挑战在当地很畅销的进口肥料。

(四)利用实践活动,拓展大学语文课堂

针对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问题,大学语文教师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在优秀的传统家训文化中,我们倡导行孝,睦邻爱家,在清明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参加家族扫墓祭祀的同时感受慎终追远、行孝的意义。还可以仿照《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形式,开展校内的家训文化经典诵读或者演讲、征文比赛,变换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家训文化的兴趣。学校也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在元宵节和中秋节开展以团圆、爱家人为主题的活动;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怀念屈原活动,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在重阳节时组织敬老爱老活动,发扬传统美德。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加入家风家训,还可以通过拓展课外活动营造弘扬家风家训的氛围,利用早起时间诵读经典;鼓励学生整理名家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等。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人文素质。

将优秀的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是当今社会文明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的需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需要通过教材、课堂、多媒体和实践等多种途径把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引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大学语文的先天优势,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88-189.

[2]丁帆,朱晓进,徐兴无.新编大学语文•编写说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任刚,李岩,田宁.通过大学语文教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西安: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3,2.

[4]颜之推.颜氏家训[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8.

[5]李鹏辉.《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J].山西: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28.

[6]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

[7]钱茂森.《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

基金项目: 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文化自信”视野中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9-ZDJH-110)。

作者简介: 张广玲(1984.2-),女,汉族,河南中牟人,本科,硕士,讲师,语文教育。

标签:;  ;  ;  ;  ;  

如何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