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增强医学类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论文_田显樟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增强医学类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论文_田显樟

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管理的辅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医学类留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医学类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及安全管理的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外活动 入学教育 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 安全教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医学巨大的特色和魅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医学知识。大理大学自2005年开始招收医学类留学生,到目前为止,在校留学生人数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多年以来一直位居云南省第一。留学生成为大理大学校园内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存在既是大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亮点,也给大理大学各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笔者所在的学院一直以来承担着一、二年级医学类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多年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院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留学生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符合留学生的“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的体制,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活动作为人类元认知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有效的活动会激发人们的认知热情,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效率”。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入学教育

每年10-11月份笔者所在的学院都要迎来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主要生源国的留学生,他们中超过90℅以上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大理大学甚至中国都是知之甚少。

为了能让新入校的来华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摆脱因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因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学院安排了“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入学教育。

首先,学院给各个留学生班级配备了优秀的班主任,从留学生入校之日起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处理各项事物,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

其次,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给与新入校的医学类留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的同时,学院也通过多样的活动让留学生了解、熟知大理大学的校纪校规。学院在配合学校各个部门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邀请学校相关部门的专业教师为新入校的留学生做校纪校规专题讲座,让留学生在入校之初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第三,结合校纪校规讲座,要求各班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由学院统一安排留学生进行校纪校规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范围内,作为留学生评优评奖的依据,以此来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认识。这一系列活动在留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对留学生接下来几年在大理大学的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针对医学类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学风不正的特点,学院结合留学生所上课程的不同在不同年级举办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想要深刻领悟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汉语学习是医学专业留学生们必须攻克的第一道关。然而,许多留学生由于认识上的不充分,对于汉语学习一直抱有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经常出现上课迟到、缺席情况严重,课堂纪律差,不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现象;更是用经济利益来衡量HSK(汉语水平考试),以“报名费太高,过不了的话太吃亏”的理由拒绝参加。针对留学生对待汉语学习的现状,我院每年都以HSK的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HSK测试模式开展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竞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一、二年级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同,竞赛选词、选题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差异。竞赛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综合的测评,从词组、短对话到长对话,从听、说到拼写,完全符合HSK的测试模式,对留学生参加HSK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报名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过级率。

其次,针对留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医学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事关人的生死,然而,由于语言表达等客观原因,医学类留学生对 专业课的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例如,由外教、经验较为丰富或英语口语较好的教师执教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与老师的配合度较强;而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欺生”的现象,甚至很多学生出现了偏科严重的情况。针对这一状况,学院每年都会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学生开设专业课程的情况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医学专业知识竞赛。由于一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开设较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医学专业知识竞赛只在二年级学生中组织,一年级学生要求到场观摩以便参加第二年的竞赛。参赛学生根据自己对各门专业课的掌握情况选择参赛主题,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到治疗逐步讲解,并回答专业评委的提问、同级同学的提问,以此来加强留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点的了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的切入点,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时效性。

三、“积极向上”的班风建设

留学生班级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班集体中的成员来自于多个国家,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性,所以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强,班风建设较难开展。针对这一现状,我院自2010年开始开展在南亚各国都普遍受欢迎的南亚留学生板球运动会。许多教育界专家都普遍认为团体性的体育运动是最能凝聚班集体、展现班风的活动。板球在南亚各国很受欢迎而且各国之间的比赛规则都一致,因此,此项活动一推出就受到了留学生的热捧。首先,打破了国籍的限制。以班级为代表组队的方式,让留学生打破了国籍的限制以最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起练习,共同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其次,打破了男女生的界限。板球虽然只是男生之间的较量,但球场上如果缺少了女生充当的啦啦队气氛就很难被推到最高点。球场上男生挥汗如雨,看台上女生呐喊助威,极大了凝聚了班集体的荣誉感,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

四、“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

在留学生安全管理方面,我院一直本着“外事无小事”的态度,以“谨小慎微、注重细节”的方式来完成安全教育。在一切与留学生有关的大型活动中,要时刻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意识,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在建立建全留学生突发事件安全机制的同时,重大节假日期间安排各项活动重点关注留学生安全问题。南亚各国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70%以上都信奉基督教,圣诞节也就成为了学院关注留学生安全的重点。每年平安夜,学院领导、班主任都会化身为圣诞老人为留学生送去圣诞礼物,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节日温暖的同时,也有利于学院掌握学生的动态,有效避免了重大节假日期间留学生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直以来,课外活动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有效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对于留学生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留学生尽快地融入校园生活,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因此,我院采用的“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学、管理实效性”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留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安全问题上都完成了从无到有的、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Ko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M].Hall Englewood Cliffs,1984。

[2]吴迪 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认知体验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7),105-107。

[3]战浩楠 新时期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究[J].2014,(1),124-125。

论文作者:田显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增强医学类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论文_田显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