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核电市场分析论文_刘尔聃

“一带一路”核电市场分析论文_刘尔聃

刘尔聃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核电作为一种成熟、经济、安全和清洁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睐。本文在总结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国际市场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价机制和定价模式,并对核电市场开发进行介绍。

关键词:“一带一路”;核电市场

引言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我国核电业“走出去”具有很多优势:我国核电业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还有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支持。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发挥优势有效推进我国核电业“走出去”成为了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对中国核电业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战略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战略,以此来指导各个核电出口参与方开展工作,更好地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更好的建设“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1、中国核电业发展历程

1985年我国开始建设第一台核电机组,经过了30年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经有35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33632.16MWe,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4%左右,另有21台机组已经开工建设。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我国成功地实现了核电快速发展。起步阶段(1985年至1995年):1985年我国开始建设秦山核电站一号机组,该机组采用压水堆技术,装机功率达300MW。1987年,两台900MW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在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该机组的技术与设备引自法国。1991年至1994年间,上述3台机组陆续完成建设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核电业开始了市场化运营阶段。适当发展阶段(1996年至2005年):1996年至2000年期间,共有四个项目8台机组开始建设,分别为:秦山二期工程,包含两台自主设计的65万千瓦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包括两台采用法国技术的压水堆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99万千瓦;秦山三期工程与加拿大坎杜公司合作,第一次使用重水堆核电技术建造了两台700兆瓦级核电机组;田湾核电站,包括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这些工程分别于2002年至2007年建成。在此期间,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适当发展核电”。

积极推进发展阶段(2006年至2010年):2006年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我国核电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段时间里,我国共计划建设41台核电机组,其中16台已完成,有23台正在建造中,还有2台即将开工。这41台机组中,采用二代及二代改进技术的有30台,采用三代技术的共9台,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1台。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核电在中国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基础,中国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核电市场。

安全高效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受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我国对境内的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2013年我国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国核电业的发展提出了“安全高效”的目标与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机遇

2.1、国家政策支持向“一带一路”“走出去

”2013年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建立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了核电“走出去”战略这个概念;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了“核电等技术走出去”的战略,之后国务院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积极推进核电“走出去”。核电“走出去”战略己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电“走出去”具有政治上的极大优势,政策的倾斜必将导致更多资源流入核电行业,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核电“走出去”必将得到更多的制度保障,这是我国核电对外合作的一大优势。同时,“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顶层战略,也得到了国内各方的积极响应,从政府到企业都表示要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这两个国家战略的双重作用下,核电业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必将得到更多助力。

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电需求旺盛

核电需求增加最直接的驱动原因来自于对于用电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的发展,到2030年电力需求将是现在的两倍。在有计划或意愿发展核电的48国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26个,占比达54%,其中很多国家人均用电量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某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国家,其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一天只能供电4-6小时。这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需要依靠核电来解决国内用电需求,也需要在发展核电的同时拉动国内其他经济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其他资源的短缺也引致了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例如,淡水资源的持续短缺导致未来对于海水淡化装置的需求将增加,而海水淡化装置的运行则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未来的氢动力汽车所需的燃料,也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来进行生产。总之,能源的稀缺是核电具有很大的需求原因之一,这就为我国核电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3、环境问题引致清洁能源需求增加

气候变化也导致了对于核电的需求增加。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统计,采用褐煤进行燃煤发电,每千瓦时的发电量会导致1.25kg的二氧化碳排放,而采用核电进行发电,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用的主要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的,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得各国决策者目前也都开始认真考虑削减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同时,核电具有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同时能够稳定地持续地提供一国电力所需,是化石燃料发电很好的替代品。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国家来说,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国家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也有发展核电的诉求。

2.4、“一带一路”推动各国重视能源安全问题

“一带一路”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改变了原有区域发展的格局。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考虑,各国也都希望通过发展核电来保障本国电力供应的稳定。目前世界主流的发电方式为化石燃料发电,化石燃料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本身不仅有经济作用,更深层的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与政治意义。目前,化石燃料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均,依靠进口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国家其国内的能源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乌克兰国内的天然气很大一部分是进口自俄罗斯,一旦俄乌关系发生恶化,俄罗斯每每会以切断天然气供应来威胁乌克兰,这样的例子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稀缺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核电所需的铀资源目前还相对丰富,因此各国从国内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也有发展核电的意愿。

参考文献

[1]郑砚国.发挥核电优势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22):34-36.

[2]陈润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探讨——基于SWOT-PEST模型的系统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5):5-13.

[3]施琴,潘柯良.“一带一路”助推大型锻件制造业“走出去”——核电出口英国市场环境观察及建议[J].商业经济,2016(07):81-82.

论文作者:刘尔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一带一路”核电市场分析论文_刘尔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