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发展论文,现状及论文,类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目前的教育专业出版社,无论是就图书品种而言,还是从图书印数来看,智育类图书都占有绝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占整个教育类图书的40~70%。而非智育类的教育类图书,如德育类、美育类图书,仅占整个教育类图书的1%左右。如此偏颇的教育类图书出版状况, 与现代教育所强调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与人的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都是相悖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反思。

一、教育类图书出版为什么会出现智育化偏向

教育专业出版社的选题思路,与整个教育界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育发展的现状对教育类图书消费市场的需求导向,进而对教育专业出版社出书品种的牵引。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类图书出版形成智育化偏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教育环境的“智化倾向”

本来,教育界倡导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众所周知的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一个总方针。但理论上的强调与论证,不等于现实就是如此。当前教育界普遍重视智育开发,大力提倡“智力投资”,对个体的总体素质的教育要求显然苍白得多。现今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证书教育”,以毕业证书(文凭)为衡量个体素质的主要标志,一纸文凭,便可注定个体在社会中的大致地位和角色,决定个体的实际存在价值。这是现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尽管有识之士已多次疾呼要提高全民素质,要改变“高分低能”、“高学历低素质”的不良现象,但这种急切的心情,不过如香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口号一样,说归说,做归做。这种现象的根源,自然还在教育界本身对智育的偏爱,对其他几育的轻视,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共识:独尊智育。这是一种社会性的认知失调,对个体总体素质的认知失调。一旦个体智育搞好了,物化的成绩、分数提高了,个体也就变好了,犹如一个美貌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美好的,不管他(她)的心灵有多丑恶、德行有多恶劣。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就是著名的“月晕效应”。因此,教育对智育的偏爱,自然导致学校、家长、社会甚至学生本身对智育的极端重视,那么,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也就成了一句“教育界”的口号,仅仅是口号而已。

2.教育类图书市场的“拇指”权威影响

如果说,教育类图书市场同整个市场经济一样,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在调节着出版部门的生产状况,那么,这只无形的手,就只有一只拇指,而没有其他手指。借用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的观点,这只“拇指”就具有了“拇指”权威效应。当然,林德布洛姆的这个观点是批评僵化的计划经济的。但我们以为,他的观点同样适合于当前的教育类图书市场。因为当前的教育类图书市场,以智育化的教育图书为主,而这部分图书,是根据教育对“智育”的广泛开发与重视的“计划”分不开的。因此,智育以那只至关重要的“拇指”的身份出现,随心所欲地操纵着教育类图书市场,并进而控制或牵引了教育专业出版部门的生产方向。何况出版这种图书,选题设计简单、编辑加工简单、印刷发行简单,又具有显而易见的“双效”(尽管其“社会效益”的实质尚需讨论),出版部门何乐而不为呢?

显然,教育类图书出版形成智育化偏向的最终原因,是教育专业出版社尚未形成对教育发展的“积极意向”,即主动积极地影响教育发展,尚未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参与作用”和“引导作用”,而只是被动地顺应教育发展的现状,成了教育部门的附庸,成了“吸烟有害健康”式口号的印制者。尽管眼前教育专业出版社得到了不少效益,但一旦教育环境的“智化倾向”被纠正,一旦那只“拇指”失灵,教育专业出版社将会成为这种畸形发展的教育现状的牺牲品。

二、教育类图书出版智育化偏向的危害

教育类图书出版形成智育化偏向,对于贯彻现代教育“五育并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所造成的危害,对于人的健康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不言而喻了。同时,它对教育专业出版社的自身发展,也潜藏着很大的危害作用。这种危害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利于出版社的CIS的建立

所谓CIS(Corpe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现代化的企业,都以此作为全面发展战略,以使自身能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活动中立稳脚跟,求得生存和发展。那么,作为教育专业出版社,其性质同样也是经济活动中的一员,也是一种企业,同样也需要建立良好的CIS。

CIS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经济活动,经营理念, 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由这四个方面构成了CIS的三个要素:理念识别, 活动识别和视觉识别。这三个识别,正是企业在竞争中与对手抗衡的总体实力的表现和力量。目前,各家出版社均设计了自己的社标,这是CIS 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消费者(读者)对其视觉识别的重要标志。但CIS更重要的, 是要求消费者能对自身加以理念识别和活动识别,给消费者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消费观念和活动目标,即让他们认识到企业的良好形象及其产品的良好性能,从而产生消费行为。出版社也是如此。一旦让读者对出版社形成良好的印象和对其所出的书产生良好的感觉,他们的消费行为自然会指向出版社。

然而,当前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一味出版智育化图书,从短期效果来看,自然有一定的市场,但从长期来看,人们会形成一个认识:教育出版社只会出些写写算算的书,出不了有份量的书。那么, 出版社的CIS便会在读者心目中丧失,甚至形成相反的结果。

2.助长教育专业出版社的懒汉思想

这种懒汉思想主要表现为:①在选题设计方面的不动脑筋,跟着畸型发展的教育现状转;②满足于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③在编辑加工、印制方面形成的粗制滥造的工作作风和简单化。

这种懒汉思想的形成,应当是对教育专业出版社的最严重的危害和侵蚀,它将会使出版社丧失长久发展的内驱力和必要的能力。

3.智育化教育类图书的边际效应

即使从眼前利益来看,教育类图书出版形成智育化偏向,对教育专业出版社而言也会造成危害。

随着智育化图书的种类印数日益增多,质量也会日愈下降,而图书所带来的效果也会日益下降。这种后果,不是人为就能阻止或消除的,而是一种经济规律使然。一旦图书质量下降,时间一长,这类书就会被无情地淘汰,那么,出版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都会因之受到影响。这种现象便是智育化图书的边际效应。

图书本身的边际效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学生的素质结构的倾斜。高学历,低素质,也就不会令人奇怪。目前像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

三、教育类图书出版应形成合理的品种比例

现代教育“五育并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根据人的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而设计提出的。换言之,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每个个体健康成长,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伟大的教育工程中,教育专业出版社与教育管理部门同样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这种历史使命感具体表现在教育出版方面,就是教育专业出版社应针对目前教育发展现状,积极主动地调整教育类图书品种比例。这需要全国各教育专业出版社齐心戮力,高瞻远瞩,依靠对人的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的深切认识和现已积累起来的人力、财力,来共同完成。

美国教育家Gough,H·G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他的人格因素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换言之,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其人格因素、精神素养好坏的影响,智力因素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并非人们重视的东西才是正确的合适的,相反,人们轻视的东西中有许多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非是人们的主观臆断或假设,而是从人的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人的素质结构出发而制定的。若仅对智育投资,而不顾其他,若只出智育化的图书,不出或少出其他类的图书,长此以往,这类图书的存在也值得怀疑。从目前社会的现状来看,强调人格教育、美育教育图书出版的增加都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目前教育专业出版社不是没有出版过这类图书,例如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小学图书角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美学文库》、《中国荣辱小丛书》,天津教育出版社的《人生艺术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生德育故事丛书》、《中学生德育丛书》等,都是青少年在精神陶养、人格修练方面的良师益友。然而,这类书的出版比例还很小,实际上,人格教育、美育教育都是一种终生教育,这方面的选题大有潜力可挖,且读者面也不会小。我们不能因为目前人格教育、美育教育的图书市场小,作者乏人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而应从长远的利害关系出发,敢于投资,培养出一批有眼力有魄力的编辑,一批有才干有能力的作者,开辟一片生机勃勃的图书市场,而不是只局限于现有的市场,为教育类图书出版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智育化图书应当走精品化、经典化、规范化的路子,提高质量,压缩品种,使之与非智育化教育类图书形成合理的比例,在结构上大致符合人的素质结构,多元化多方向多路径地搞好教育类图书的出版。

标签:;  ;  ;  

关于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