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88例疗效分析论文_贺宏州,李刚,丁超

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1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参苓白术散加减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诊的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8例,依照治疗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单纯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40例),在参照组治疗前提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48例),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经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可观,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痰湿犯肺型;参苓白术散加减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因非感染或者感染因素导致的支气管[1]、气管以及其邻近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喘息、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而对其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次主要探究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应用穴位贴敷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现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时间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分为两组,其中在研究组48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7例;年龄均值在(25.1±10.6)岁;病程均值为(5.9±3.4)年。参照组40例患者中,19例女性,21例男性;年龄中位值为(26.2±9.7)岁,病程中位值在(5.6±3.8)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及病程),经过统计学分析,无可比性,p>0.05。

1.1.1纳入及剔除标准: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主证:痰黏量多,咳声重浊且日轻夜重;次症:面部虚浮,便溏,肢重乏力;腹胀纳呆,舌淡胖;脉滑或濡缓,苔白腻,边有齿痕。剔除标准:将心功能不全、肺部肿瘤、严重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以及心脏病等引起的咳喘排除;剔除精神疾病、意识不清及交流障碍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方剂组成:陈皮、白术、山药、莲子肉、法半夏、茯苓、白扁豆、砂仁、桔梗、薏苡仁各10g,党参15g,甘草、莱菔子各6g,大枣3枚。诸药以水煎服,取药汁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用的剂量为200ml,每日一剂,一疗程为7d。

1.2.2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主要内容如下:选取姜汁、细辛、甘遂、延胡索以及白芥子五味药,剂量相同,将其研制细末,通过100目筛,其后应用新鲜的姜汁将其调制为稠膏状,同时切压成块,制成薄药饼,直径在0.5cm左右,依次于患者的膏盲、膻中以及肺腧等穴位敷贴,并应用无菌胶布来固定,每两天换一次药,连续性换药四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连续性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疗效评价

本次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咳痰与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症状积分减少高于9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症状积分减少程度超过6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且症状积分减少低于60%。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研究组治疗的总疗效为95.8%,与参照组的75%相比明显要高,P<0.05,有可比性(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多发病与常见病,主要在春季、秋季以及冬季发生。中医辨证认为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痰饮”与“咳嗽”等范畴,因肺为娇脏,恶风寒,喜静肃,但因肺外合毛皮,因而极易遭受外邪侵袭,闭束毛窍,造成腠理不畅,最终对肺气的肃降与宣发带来影响。

对于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时可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主要功效在于止咳化痰、可使外邪自行其道,渗湿和胃以及益气健脾等;外加日健脾胃,促使肺气得宣,最终确保痰湿之气可运化。五行当中脾为肺之主体,参苓白术散益肺且健脾,可表现出生金培土之思想。此外,穴位贴敷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中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穴位贴敷治疗时选取的膏盲、肺腧穴位为足太阳膀胱经[3],而膻中又归属为奇经八脉当中的任脉;膻中为心包募穴,主治乳汁少、胸疼以及气喘等症;肺腧穴为肺气输注的关键部位;膏盲穴主治脾胃虚弱、咳喘以及虚劳等症。敷贴选用的药物中,细辛不但辛散温燥,消痰下气,同时还具备化饮温肺,外表散寒的功效;白芥子散结利气,化痰温肺,可有效治愈“皮里膜外之痰”,其与细辛结合可提高伏饮散寒祛痰的效果;此外,延胡索疏肝理气,可自行消除伏痰;甘遂逐饮泻水,与新鲜的生姜汁合用具有止咳祛痰温肺的作用,同时还可对上述药物的药性进行有效调和。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温肺化饮、祛痰镇咳之效果,最终可起到治病扶正的目的。

通过本文研究得出,参照组单纯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不及加用了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组,P<0.05,表明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可被及时缓解,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云辉.参苓白术散加减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57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8):30-31.

[2]罗文坤.二陈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2):113-115.

[3]王忠东,王静,金佩娟等.加味二陈汤联合拔罐法对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30-31.

论文作者:贺宏州,李刚,丁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参苓白术散加减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88例疗效分析论文_贺宏州,李刚,丁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