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实践研究论文_潘志琼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以5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延续性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普通护理+家庭延续性护理。以护理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和心功能改善率为观察指标,并检验组间差异。结果:护理后延续性组用药注意事项、生活起居和并发症预防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且前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改善其健康知识情况,还可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心衰;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肌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主要由于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和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原因引发。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心功能受损严重,且其日常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1]。普通护理模式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时虽然能够满足其住院期间的服务需求,但是出院后患者仍需要接受持续性的护理指导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预后。鉴于此,本研究特重点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医院心内科住院部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普通组和延续性组。普通组250例中共包含男性130例、女性120例,年龄区间60-89岁,平均(74.2±6.8)岁,心衰病程3个月-2年,平均(1.4±0.3)年;延续性组250例中共包含男性126例、女性124例,年龄区间60-90岁,平均(74.0±6.5)岁,心衰病程3个月-2年,平均(1.3±0.3)年。组间上述资料对比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住院期间均实施普通护理,包括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注意事项指导等,在出院时详细交代医嘱,并在出院后定期打电话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延续性组:在普通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1)电话随访:每周1次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用药治疗情况、是否有不适感等,并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指导,为此类患者设置24h专家热线电话,提醒其在发现不适感或者发现问题后随时通过热线电话求助;(2)网络随访: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早上九点在平台上推送相关的健康小贴士和病情控制技巧,鼓励患者下载相关的安全管理软件,将每天的基本状况准确填写后根据软件的建议做好调整;(3)家庭随访:每个月1次实施家庭随访,由2名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完成家庭随访,做好患者情况调查、记录和指导工作,必要时为其测量体温、血压和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控制情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护理3个月,以护理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和心功能改善率为观察指标,其中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包括用药注意事项、生活起居和并发症预防,均由主治医生统一出题,并由患者答题,总分越接近100认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越理想;将遵医嘱用药治疗、改善饮食、积极纠正不良生活起居习惯、积极配合复诊者记为治疗依从,将护理后心功能等级提升者记为心功能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19.0作为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借助t、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对比

护理后延续性组用药注意事项、生活起居和并发症预防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1。

2.2 治疗依从率和心功能改善率对比

护理后延续性组治疗依从率和心功能改善率分别为96.40%(241/250)和92.00%(230/250),普通组分别为89.20%(223/250)和80.80%(202/250)。组间对比均可见统计学差异(=7.286,P=0.009;=10.397,P=0.000)。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普通护理已经足够满足其需求,并且还可保证尽可能快地将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疏导其负性心理,并且也可根据时间安排为其提供健康指导,目前多数医院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正逐渐朝向多样化和优质化发展[2]。但是由于受到护理人力资源、交通不便、患者不配合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很多医院并未重视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延续性组护理后各方面的健康认知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组,且前者治疗依从率和心功能改善率均远高于后者,可知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健康认知情况,并且也是改善治疗依从性和心功能的重要措施。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能够通过电话随访、网络随访以及家庭随访的方式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控制情况,及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并且还助于督促患者遵医嘱治疗,从日常生活起居、锻炼和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着手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3]。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也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从住院转到居家休养的一种过渡期护理模式,是普通护理的延伸,也更符合优质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综上,可考虑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引入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以改善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海霞,陶宝明,梁静,等.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6,31(23):18-20.

[2]朱朝晖,吴菁华,罗惠芳,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延续优质护理服务与体会[J]. 广东医学,2017,38(s1):348-349.

[3]张业荣.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314-315.

论文作者:潘志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家庭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实践研究论文_潘志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