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推动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论文

新型城镇化推动群众 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 文化是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从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路径,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新型城镇化和群众文化服务,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是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原因,二者呈单向因果关系。回归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率每提高1%,我国群众文化服务质量就提升22.9%。对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文化服务;质量;实证研究

目前,中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普遍存在文化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表现为文化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审美情趣和价格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有效性供给不足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群众合理的文化服务需求。作为中国现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为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为自身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保障。

作业设计中可适当安排一些自设题。自设题就是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完成。这种作业最能展示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日益喜欢这种富有创造性的作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大学的体育场地相对比较丰富,拥有较好的场地设施.足球课程的场地空间比较充足,可以充分摆放器械道具.大学财政资源充足,完全能够承受足球训练的器械道具费用支出.大学生的一节课程是90分钟,可以达到教学、训练、对抗的组织实施,和俱乐部一次训练的时间大体一致.

一、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是指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人民群众参与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导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能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加强对群众文化服务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为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2]文化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群众在得到文化娱乐的同时受到引导和教化。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质量,能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日渐活跃,群众文化服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文化服务带来的益处。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3]文化能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统一思想和凝聚人心,将外在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激励人民群众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先进的文化能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引导理想、升华品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增强,文化服务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步伐并未同步。总体来看,群众文化服务存在总量不足和品质不高的现状,为维护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大家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应尽快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统筹发展城市与农村群众文化服务,建立城乡文化服务互动的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在人民群众精神娱乐和团结凝聚方面发挥更大功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统一和谐发展。

二、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对其需求越来越强烈。[4]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业取得蓬勃发展。为客观衡量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借鉴已有的群众文化服务评价指标,结合指标选取原则应遵循客观性、可获性和可比性,文章构建一套反映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现状的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版)

通过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版),选取各指标2007~2016年的原始数据,运用计量软件的因子分析对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基础文化设施是提供文化服务的硬件保障,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基本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社区才能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保障,以文化的熏陶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要重视对基础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力量的监督力度,通过制度建设和责任明确加强对基础文化设施的监管,形成基础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

表2 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的总方差解释

资料来源:由SPSS22.0软件运算整理得到。

由表4可知,无论滞后1期还是2期,群众文化服务(Y)不是新型城镇化(X)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都大于0.05,则接受原假设,说明群众文化服务(Y)不是影响新型城镇化(X)的原因;新型城镇化(X)不是群众文化服务(Y)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都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说明新型城镇化(X)是群众文化服务(Y)发展的原因,二者呈单向因果关系。接下来,文章对新型城镇化(X)促进群众文化服务(Y)质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新型城镇化不单单是人口数量和城市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居环境的改善,以提升城镇的文化和公共服务等为内涵,将城镇打造成为高品质的宜居之所。在之前的快速城镇化进程过程中,由于不够重视城镇文化建设,导致居民文化活动空间逐渐缩小。结合各地资源开发有特色的城镇,通过不断的文化积淀,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城镇在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同时,还促进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提高。

表3 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现状的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

资料来源:由SPSS22.0软件运算整理得到。

从表3可知,从2007年到2016年,F值变动逐渐从低到高,反映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在逐年变好。群众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逐渐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群众文化传播媒介适应新常态发展,日趋先进化。文化服务形式和模式日益丰富,文化服务主体逐渐多元化,思路创新层出不穷,文化服务品质越来越高。群众文化服务与教育和科技相融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机制,极大提高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效能。[5]

三、新型城镇化提升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文章的创新之处是从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群众文化服务事业,以期能丰硕该领域的理论

研究成果。文章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新型城镇化和群众文化服务的关系,设新型城镇化水平为CZ,设群众文化服务为WH,检验结果见表4。

但由于越南的文化影响力目前尚处于中等水平,对华交往时仍面临文化逆差的考验;越南的地缘环境也令其对中国文化传播存在一定的警惕和敏感。所以越南在同中国开展文化合作之余常会采取一些人为干预行为以求平衡和自保。如越南社会目前虽已兴起了学中文和来华留学的热潮,但越南政府至今只批准开设一所孔子学院——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该院前后经历了八年多的筹备努力才于2014年正式揭牌。而近年来由于中越间南海争议的表面化,一些中国文化产品也被贴上“政治标签”而遭抵制。如越南通信传媒部还曾要求中部和西原地区的电视台加强捍卫海权的宣传力度,限制播放中国连续剧。

表4 2007—2016年新型城镇化和群众文化服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由表2可知,第1因子F 1的特征值为7.859,它解释了原变量总方差的78.59%;第2主成分F 2的特征值为0.9889,它解释了原变量总方差的9.889%。提取的2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88.476%,高于85%,所以可以用F 1和F 2这2个因子替代14个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的原始变量。由各因子的贡献率为权重,通过确定综合评价函数,将2007-2016年的因子得分输入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各年份的总得分F ,即“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现状”,结果见表3。

表5 新型城镇化促进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数据由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3.在新型城镇化中进一步拓展文化消费空间

四、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

1.依托特色城镇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在设置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对汽车电源充满好奇和疑问后,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学习要求,然后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做任务信息的收集及处理:去收集变压器、电容、二极管、三端稳压的资料,如它们的种类、作用、符号、以及测量的方法;收集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种类和构成的资料;去了解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板的设计、焊接、测量与调试的过程与方法。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因子分析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利用降维把多个原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减少需要分析的变量数量,减弱分析的复杂性。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中存在个别缺失值,文章运用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利用相关系数矩阵对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只有原始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才有意义,否则不需要对原始变量进行浓缩提取公因子。通过对SPSS22.0软件的系列操作,得到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见表2。

在2017~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创新农业支农惠农救灾机制,面向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个县推出专属农业大灾保险之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三大中国农业大灾保险发展路径。[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其中有8处提及保险》,和讯网,http://insurance.hexun.com/2018-02-07/192418696.html,2018年2月7日。

由表5可知,调整的可决系数高达98.5%,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值为574.2,F统计量的概率为0,各系数T统计量的双侧概率均为0,各项检验均能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合理。分析结果意味着新型城镇化率每提高1%,我国群众文化服务质量就提升22.9%。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文化活动阵地日益增多,文化活动环境不断优化,人群的大量聚集促使人气越来越旺盛,使活动开展更加方便。大量文化专业队伍和文化组织应运而生,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新型城镇化进程促使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越发健全,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乐趣,提高了生活品味,提升了我国群众文化服务质量。[6]

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加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拓展,建立现代文化消费体系,推动文化消费内需不断扩大,提升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规模日益扩大,未来的文化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在经济越来越富足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文化服务消费指数明显上升。与此同时,需要增加文化市场的有效供给,重视培育文化市场要素。

4.借力电子商务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

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是大势所趋,电子商务让消费者在文化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对文化服务的消费意愿。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未成熟,整合“互联网+文化产业”资源,根据不同文化服务产品的特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7]文化服务从业者应积极思考群众文化需求,尽力满足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要,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5.以新型城镇化提升文化消费主体收入水平

2.3 各组治疗前后的ODI、VAS、SF-36得分比较。C组、B组治疗后 ODI、VAS、SF-36得分明显较A组优 (P<0.05),C 组、B 组治疗后 ODI、VAS、SF-36得分比较(P>0.05),见表 4。

我国的群众文化消费规模总体偏低,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未来的消费可挖掘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慢,尤其是在面对各类经济危机时,群众首先削减的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增加文化消费主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激发他们的文化消费欲望,切实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闫坤,张亮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99-102.

[2]刘惠音.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J].理论探讨,2010,(10):278-280.

[3]郭剑雄. 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上海与青岛、济南比较的视角?[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38-40.

[4]靳丹铃.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6):81-83.

[5]蒋群联. 城市化推进中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J].江南论坛.2016,(03):56-58.

[6]张大尧,高文华. 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J].图书馆建设,2012,(04):63-70.

[7]林琰. 加快“五大理念”转变,精准对接“惠民乐民”[J].艺术百家.2016,(S1):16-1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ultural Service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ZHU Fen-hu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main way to meet the diverse and multi-leve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masses. It promotes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earnestly raises the level of mass cultural services to meet the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nee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services for the masses, and uses Granger's causality to test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mass cultural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ultural services, and they are one-way causality.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every time the new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es by 1 %,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servic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increase by 22.9 %.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advance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cultural services.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cultural services; quality; 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299.21;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6-0059-03

收稿日期: 2019-01-02

作者简介: 朱芬华(1983—),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理论和城市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 2017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绿色发展理念视阈下供给侧改革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SK2017A0662);2017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耦合模型研究——基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证分析(kjsm201603)

(责任编辑 马 蓉)

标签:;  ;  ;  ;  ;  

新型城镇化推动群众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