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车站无联锁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车站无联锁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钱家强[1]2003年在《新型车站无联锁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和全局性的作用。作为铁路行车部门安全保障的基础设施—车站电气集中设备,在车站作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由于设备故障或例行的设备检修,都可能使全站的集中设备局部或全部失去联锁,那么在此期间的行车作业保证就需要一种新的可随时使用的、又极为可靠的安全设备来暂时替代。这就给铁路科研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非正常情况下进行安全可靠的接发列车作业。 本文针对铁路运输行车部门在无联锁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所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多年来在无联锁情况下,接发列车只能靠人工监督办理列车进路这一作业方式所带来的安全漏洞问题,给现场无联锁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作业方式。 论文中首先详细介绍了系统研制的目的、组成、完成的功能,其次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研究思路,再次着重对道岔表示器的多种制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主通信机及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实际的制作,并通过试验证明本设计是完全可行的,在系统联机试验和现场模拟试验阶段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总之,本系统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缓解作业人员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而最为主要的,它将是无联锁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作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监督设备。

钱家强, 周澄培[2]2003年在《新型车站非正常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简要介绍了呼和浩特铁路局科研所、车务处共同研制开发的“新型车站非正常作业微机监督系统”项目。为无联锁情况下接发列车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作业手段。

宛小强[3]2006年在《青藏铁路基于无线通信的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拉段于2001年内正式动工修建,并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试运行。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青藏铁路信息系统提出了全线要实现“免维护、基本无人化管理,全线运行时间最短”的目标。因此,选择适合的列车控制系统,既能满足以上要求,又能对列车运行过程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青藏铁路最终采用的是美国GE公司的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它是一种基于GSM-R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同时也是GSM-R首次在我国的全方位的应用。 为适应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道部将GSM-R和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应用作为我国的技术政策。因此,该系统作为在我国的试点工程,对于它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掌握青藏铁路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为运营、维护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掌握该领域的前沿技术,提高我国的列车控制系统水平。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对国内外列车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2.从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 3.结合青藏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方案,对与青藏铁路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方案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方面,如加强无线通信可靠性措施。 4.从设计思想、设备组成、系统功能、关键技术、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等多方面对青藏铁路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5.根据研究内容,开发了青藏铁路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多媒体演示软件。

秦树增[4]2010年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中心研究与仿真》文中认为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处于CTCS运输管理层的调度集中(CTC)系统也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调度集中系统是铁路运输的指挥中枢,它主要负责列车运行的计划管理和远程控制,调度集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铁路运输的效率和水平。过去由于历史原因,调度集中在我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我国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调度的经验,构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在中心集中指挥的前提下让各车站系统自主、自律地控制列车进路。调度中心是调度员编制阶段计划、下达调度命令和进行远程控制的场所,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调度中心系统编制调整计划、下达命令及远程控制的能力决定着调度集中功能的实现。因此,研究调度集中系统尤其是调度中心对计划的调整、命令的下达以及远程进路的控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我国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的系统需求,根据自律分散系统ADS的思想,在系统构建形式上给出一种调度集中系统的搭建和信息传输模型;重点分析研究了调度中心系统的功能需求、划分了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对列车运行图管理这一模块改进了运行图调整的数学模型,详细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运行图调整编码方案、遗传算子,并对其进行了求解;对划定的叁个关键功能模块即列车运行图管理模块、命令下达模块和列车进路控制模块进行了仿真设计,采用Visual C++对其功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贾卓文[5]2009年在《大同—包头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项目管理以目标规划和控制为手段,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计划编制是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比选、合理安排的过程。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营业线的技术改造将全面展开,京包线大同-包头段电气化改造施工总量巨大,同时确保能源运输增量任务又日趋繁重,运输与施工矛盾非常突出。需要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并找出根源,借鉴成功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施工与运输的协调度,实现运输生产和安全施工管理水平的双跨越。本文首先对改造施工总量规模和运输能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运输目标,查找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信息管理方面的因素,加大施工方案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和协调力度,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工法、安全措施。改进运输组织方案,调整资源利用,应用目标管理、动态控制、网络优化、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界面管理、组织理论,促进运输及施工效率提高。使施工项目管理、运输管理的目标和手段,通过运输施工计划的具体编制过程完成角度变换、尺度把握、高度统一,让运输、施工的总体目标在时间、空间上达到同步实现。寻求、总结实现施工总量变化与运输增量发展的共赢规律。本文通过对大包电化改造项目营业线施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着重对运输施工计划管理的状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改进进行分析,研究运输施工计划管理系统和相关的施工模式和运输组织方法,寻求适应发展的解决办法,体现项目目标计划管理的超前性、准确性、合理性,对营业线电化改造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本文附图21幅,参考文献25篇

张海霞[6]2013年在《既有线插入道岔的信号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既有线站场改造过程中,由于咽喉区站改、延长等原因而修改既有车站咽喉区的站场形状,需要提前插入正式道岔的施工,统称为既有线插入道岔过渡施工。为保证行车安全和既有信号设备正常使用,研究将过渡道岔纳入正式信号系统的联锁关系。

张先成[7]2013年在《港口铁路企业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港口铁路企业承担着港口重要疏运作用,是建设现代化港口中的重要环节。论文首先说明了撰写的意义以及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等。文中指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叁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叁,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同时,论文还对创新的特点即新颖性、价值性、不确定性、保护性和破坏性、抵制性、机遇性和创新的分类一一分析;随后,论文以广州港集团铁路分公司为例,对铁路分公司生产经营运作的各类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运营方式和财务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及指出铁路分公司存在“利润额低下、成本过高、设备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安全风险大”的困难和问题急需我们解决。其次,论文从铁路分公司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铁路分公司要坚持“竞争基于人才,发展立于创新”的理念,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思路就是港口铁路企业的全面开展创新活动,只有创新港口铁路企业才能做大做强,铁路分公司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打赢战。论文系统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目前铁路分公司首要是进行技术改革创新;技术改革创新主要是叁方面,一是生产系统改造势在必行;对此,建议分公司对CRI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安装和使用;并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该系统较为适应铁路分公司生产的需求;二是设备改革重中之重;论文中提出对铁路分公司本来的老旧设备进行改革更新,适应大生产的需求;叁是铁路新技术设备的运用非常关键。论文主张运用轨道衡等先进的铁路设备设施,确保货主货物的安全、准确,同时也保障本身铁路设备设施安全。然后是推行管理的创新,针对铁路分公司人力资源研究分析,科学的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港口铁路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另外,由于铁路分公司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市场,论文进行了充分论证,建议改革优化内部管理组织机制,成立专门针对市场的市场业务组、客户服务组、商务政策组等机构;同时专门制定内部组货奖励政策,促进员工共同开拓市场。论文中建议铁路分公司要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调配,大力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铁路物流、铁路工程、铁路商务等为核心的多种经营企业。另外,也要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创新,主动掌握占领市场。在创新的第叁个方面,提出要做好企业文化创新,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港口铁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点在于企业理念的创新、在于培训和制度的落实、在于整合和开放。特别是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按照构建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管理不断变革的过程,更是对传统文化整合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继承基础上的整合,没有继承,没有扬弃,也就没有创新。企业文化通过以上叁方面的创新,才有利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培育具有现代港口铁路特征的、个性鲜明的、与广州港集团总公司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打造港铁品牌,促进铁路分公司又快又好发展。在四方面的创新过程中,论文中也提醒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创新过程中需解决或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比如资金、员工队伍稳定、创新环境和坚持的各项原则等。最后,论文小结了研究成果,指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的研究分析,论证了当前港口铁路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它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以此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化港口铁路企业。

参考文献:

[1]. 新型车站无联锁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钱家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 新型车站非正常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钱家强, 周澄培.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3

[3]. 青藏铁路基于无线通信的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研究[D]. 宛小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中心研究与仿真[D]. 秦树增.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5]. 大同—包头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研究[D]. 贾卓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6]. 既有线插入道岔的信号施工技术[J]. 张海霞. 中国铁路. 2013

[7]. 港口铁路企业创新研究[D]. 张先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新型车站无联锁作业微机监督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