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论文_华福建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论文_华福建

摘要:我国发展行业的代表之一是建筑业,而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好的经济水平,建筑业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建筑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设施的项目质量,建筑材料是建筑项目质量的重点组成部分,所以在施工期间工程单位一定要准确的选取材料进行设计与应用材料。所以,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要考虑好环境影响的同时,重要是要准确的选取材料、应用材料与实施科学的设计材料。材料依据不有一点构造有较大的不同而影响着建筑项目质量,在这重要分析了建筑材料对混凝土构造项目质量的影响,然后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

1导言

近几年,我国人口数量增加,对房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下建筑质量问题非常突出,而出现建筑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达标,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保证其施工质量。

2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2.1水泥胶结材料

2.1.1水泥含碱量。以前关键从控制碱骨料反应的方面提出控制水泥含碱量的要求。然而项目实际发现,不论活性骨料是不是存在,增加混凝土的开裂倾向是碱影响的首要表现。美国垦务局的R.Burrows曾花了53年的时间调查研究104种大坝混凝土面板,虽然发现水泥具备高含碱量而有活性骨料,然而碱骨料反应产物却没有在开裂处出现,混凝土也并没有膨胀,这种开裂说明首先是因为水泥的高含碱量所导致的收缩,而不是碱骨料反应。当低于0.6%Na2O当量的含碱量时,明显增加了水泥抗裂性,所以要使用低碱水泥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1.2水泥的稳定性。水泥的安定性是稳定性的别称,指的是水泥和水作用后产生凝结硬化时体积改变的均匀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如果因为某种水泥与水作用后体积的改变不是均匀的话,那就是不良的,用于混凝土建筑中容易出现翘曲或者裂缝就是因为用了这个原因,甚至会导致出现事故。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熟料中过多的游离CaO、MgO,或者是太多石膏导致的。

2.1.3水泥的种类。制造混凝土的关键材料是水泥,工程单位选择的水泥种类不同也会带来离不利的影响。很多工程问题是因为误用水泥种类造成的:像抗冻性差、抗干缩能力差、易起粉、早期强度低、抗侵蚀能力差等等。国家规范对早强型一般硅酸盐水泥的规定为其在3%-7%的铝酸三钙含量,水泥材料假如超过标准值的铝酸三钙的含量,应用时也一样会导致很多问题,经常会因为控制不当的混合比而导致大的体积开裂。

2.2集料

混凝土中包含很多的凝胶材料与砂石,而且在全部材料的比例中砂石达到了3/4,其是一种复合材料。集料中的砂石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质量。高质量的集料是很小的内部空间间隙,合理的水泥融合量,而且应用的水量相对少,沙砾合理的粗细,集料所占非常小的面积,后续项目对功能的要求能获得满足。而一般状况下,混凝土的质量跟集料中水的比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整个建筑项目中,缺少完善的集料和施工管理质量是非常难确保质量的。混凝土构造质量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因为在一个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所占其中的8成的比例施工中集料要有充足的坚硬度,没有任何杂质,而且在国家要求范围的含泥量。集料粗细不同,泥土含量也不一样,泥土的微粒直径在0.075mm以内是其中最高的含泥量,对混凝土构造有不一样的影响。

2.3材料配合比设计

除了上面的内容外,材料配合比设计也是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这也是不能疏忽的组成部分。通常来说,要通过很多的实验分析才能明确最合理的配合比,然后再确定最佳配合比,坚持从客观条件出发,设定合理的配合比,如此工程质量才可以更好的得到改善,此外,在设计材料配合比的时候,要尽量的依照均衡原则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材料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

3.1控制每种材料混合的配比

建筑材料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把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每种材料混合的比例也各不相同,若并未按照比例混合,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所以为确保混凝土工程有良好的承载力,并适当延长使用期限,要求施工时,各个材料的混合必须按比例混合,保证混合的合理性,保证稠度符合施工要求。所有材料的混合中,水与水泥的混合比例是管理的重点,两者混合后,会形成水泥浆,用于各类材料的粘合,如果水和水泥的比例超过或小于原定的比例,都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同时,有的施工方会在施工中投机取巧,减少部分材料的使用量,故施工现场需要由专人监督材料的混合,制定标准化的施工方案,使材料的混合工作符合标准。

3.2防止发生碱集料反应

碱集料反应会使混凝土工程发生开裂,所以,对于含有碱的建筑材料,应尽量减少碱含量,减少化学反应的出现。也就是说,施工人员实际施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碱容量较多的水泥,使用低碱水泥,尽最大可能避免化学反应。现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硅酸盐水泥,它与一般水泥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碱容量较小,应用范围很广。随着该种水泥的使用,含碱较多的材料使用逐渐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碱集料反应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3.3采取有关措施减少温变裂缝

目前,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混凝土工程会随着温度的变化,结构表面出现裂缝,而这些裂缝出现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结构发生的物理反应。当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物理作用,且作用达到一定标准后,会把力量直接作用于结构表面,使表面出现明显裂缝,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中需采取措施减少这一情况的出现。

4提升结构耐久性的方式

4.1 控制CO2的混入量

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作用。如果空气中的CO2在材料的搅拌过程中进入混凝土,和混凝土中碱性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或水,进而出现碳化。对此,需使用含碱量较少的混凝土种类,缩短混合材料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在钢筋上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层,防止钢筋受到腐蚀,增强建筑的耐久性。

4.2使用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所以,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可使用高耐久的混凝土原料。同时,也要调整其余材料的配比情况,确定材料比例,不可做随意的更改,从材料的源头入手,减少隐患。

4.3拌合材料

当下很多建筑工程都会使用已经拌合的混凝土,但工程施工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临时拌合材料。此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各项配比,添加适量的原材料,充分拌和,并由专业人员检查。同时,每种原材料的加入都有固定的顺序,负责搅拌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一次全部投放,还是分两次投放,而依次投放后,需要加入不同粗细的骨料,先是粗骨料,再是细骨料,只不过细骨料需要水、泥混合才可以投放。

结束语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加快建设发展,也在提高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超过了现阶段的建筑技术水平。因为建筑材料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各类建筑材料的应用、配比,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建筑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持续实施研究提升混凝土结构项目质量的技术,肯定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昌鑫.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7(36):57+104.

[2]窦连中.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84.

[3]周瑞琴.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门窗,2017(12):181.

[4]罗进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中的建筑材料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6(04):99+102.

论文作者:华福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论文_华福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