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现代派建筑的思想者论文_郭润滋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摘 要】本文通过对勒?柯布西耶理性时期的萨伏伊别墅和感性时期的阿图雷特修道院以及一生中唯一为自已设计并建造的住宅——小木屋为线索对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的转变进行论述,更深层次的探究其思想的本质。理解真实的建筑和真实的柯布西耶。

【关键词】柯布西耶;思想;本质;真实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39-03

1.概述

1965年8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 20世纪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人们称之为“功能主义之父”的现代派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半个世纪里,不仅他的名字被后人所熟知,而且他的模数理念、机器美学、新建筑五点等也让我们耳熟能详。他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对现代主义的设计发展和前景指明了道路。

1887年出生于瑞士乡间小镇的柯布西耶还未毕业就辍学决定从钟表装饰专业转向自己感兴趣的建筑方向。1907年,20岁的他独自开始了意大利之旅。这是他终生难忘的一次旅行,就是这次旅行为他之后的建筑生涯萌发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柯布西耶原名为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后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勒?柯布西耶。其中勒在法语中是独一无二的意思,柯布西耶是他父亲的姓,所以勒?柯布西耶的意思就是独一无二的柯布西耶,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他的自信和自命不凡。

柯布西耶1927年定居法国巴黎,在巴黎期间他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图书馆,每天研究的都是古典建筑,这和他在早期去意大利的旅行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他从未在正规学校里接受过系统的建筑理论与实践,但他曾在欧洲广拜名师,受过很多建筑专家的影响,如:奥古斯特?贝瑞、约瑟夫?霍夫曼和彼得?贝伦斯。其中影响他最早的建筑大师是奥古斯特?贝瑞,柯布西耶曾在他的事务所实习。奥古斯特?贝瑞是法国21世纪著名建筑师,对钢筋混凝土很有研究,在巴黎建造了最早的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建筑——巴黎富兰克林街25号。开创了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先河。就在贝瑞事务所里柯布西耶对钢筋混凝土有了新的认识和接触,并了解钢筋混凝土的特性,学习混凝土在建筑中的表达和运用方法。离开贝瑞事务所后他与贝瑞的建筑观点是相互影响又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并非是贝瑞的古典主义对人性的关怀与柯布西耶功能主义强调工业化、机器化时代到来的矛盾。其实两者在建筑中都体现出了他们对文化、情感和人性的考虑,只是在建筑语言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二十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柯布西耶创办《新精神》杂志,并发表《走向新建筑》的论著宣言现代主义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在此期间,他结合自己的研究,以清晰的思路贯彻其理论和实践。与法国青年建筑师和著名艺术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设计的一系列住宅。其中有梅耶住宅、斯坦因住宅和库克住宅,还有著名的萨伏伊别墅。这一时期也是柯布西耶探索自己的建筑原型时期,他将住宅分为四类(图1) :一是自由生长平面,典型的住宅是拉罗什住宅,平面自由主要功能随平面线型延展开来;二是纯几何形体平面,外部边缘严谨,住宅功能在框架中进行布置;三是多米诺体系,由简单的六根柱子支撑的两个平板,去掉了承重墙,采用框架结构,平面布置不再受承重墙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自由平面;四是萨伏伊别墅,将二、三种平面进行组合,外部是完整的四方体,内部自由布置,形成外紧内松的平面类型。

2.理性时期的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1928~1930)是柯布西耶建筑设计生涯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柯布西耶的收官之作,在此之后他便转向大型公建类的项目。它唤起了规律性与非规律性、理念与现实的处理、古典的性格各种叠置在一起的因素等诗一般的问题意识。 萨伏伊别墅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轮廓简单,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浮在空中。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是新建筑五点的集大成者也是柯布西耶“纯粹主义”时期最著名的杰出作品。萨伏伊别墅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蕴含了他早期对建筑原型的探索和对机器美学理论的研究。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写道“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刚开始。存在着一种新精神。存在着大量新精神的作品;它们主要存在于工业产品中。建筑在陈规陋习中闷得喘不过气来。” 他希望通过建筑表达自己内心对工业化时代到来的呼唤,借助建筑语言呼唤新精神、新时代的到来,让建筑摆脱束缚可以自由发挥创作。

就建筑物本身而言,如果从与周围的关系来看,他可以以人体为目标展开——在背面高大的树木间进行散步,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远观萨伏伊别墅好似一座神圣而纯洁的建筑雕塑,在绿茵茵的树林和碧蓝的天空中脱颖而出,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树林中散步看这座别墅会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简单的矩形体块中唯一可以称为装饰的只能说是那带形的长窗了。这与他为母亲设计的母亲之家一样,简单而纯粹的形体形成统领的气势。它在行进中被欣赏;正是在移步换位之间,建筑的布局被展开了。在萨伏伊别墅的这座住宅里进行建筑漫步,将我们带入室内的是一条汽车路线,这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仿佛建筑不在我们的前面而是置身于头顶之上。小径两侧种满了玫瑰花,由于萨伏伊别墅的住宅区坐落在山顶,基地微微凸起,主立面朝向北侧,可以俯瞰塞纳河的景色。

柯布西耶的住宅作品中常用的模数是5.0m和2.5m。他认为5m是一个楼梯和一个车库的尺度,2.5m是适合于厨房、卫生间的尺度。认为人体是最和谐的,人体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美国人平均身高1.83m,举起手臂的高度为2.26m,他据此开创了两套基本模数:红色系列和蓝色系列。在萨伏伊别墅中也是对这个模数理论进行了实践。

“房屋是居住的机器”、高效、标准、大批量生产是柯布西耶对美得理解,虽然萨伏伊别墅被很多人诟病,称之为不人性的建筑但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处在功能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边界。毋庸置疑,这是早期的意大利之旅和奥古斯特?贝瑞对他的影响。帕提农神庙的立柱和柯布西耶底层架空的柱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萨伏伊别墅中的柱子看似是根据柱网结构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在平面布置上我们发现并非如此。柱子不仅在力学上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而且在组合中产生了错列,相互平衡并相互支撑。柯布西耶刻意将柱子简化也与他倡导的现代化建筑相呼应,既满足功能的需求又是对古典主义的延续。

萨伏伊别墅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住宅类型,既是对古典主义文化的坚持,又是对现代主义激进的范例。她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激进和自由,对进步思想发出的明确宣言,也代表了一种标准化、大工业化理念的尝试,还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思想,是不断否定又不断创新前进的一种宝贵精神。

3.感性时期的阿图雷特修道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这是他建筑生涯的第二个时期——感性时期。尤其是在材料和建筑形式上,从注重建筑功能到注重建筑形式;从注重标准化、大工业生产到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的建筑表面到追求粗糙苍老原始的材料。在他的感性时期人们将这种建筑风格命名为粗野主义。

说到宗教类建筑,就会想到恢弘壮观、外表华丽、无以伦比的圣母大教堂或是圣彼得大教堂等等。而这个无神论者、激进前卫的现代派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心中的阿图雷特修道院与众不同。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造型复杂的玫瑰窗,有的只是真实。柯布西耶虽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他曾说过“建筑就是宗教”,拉图雷特修道院是柯布西耶心智的完全体现,其精神本身对所有建筑师来说如《圣经》般的启示。他一直怀有一颗虔诚而真挚的心对待每一个建筑作品。库蒂里艾神父把柯布西耶带到了一块儿很大的基地,让他自己选址,并没有对他提出任何要求。拉图雷特修道院所在处美得叫人屏息。也许是自然造化更能让人体会造物者的奇妙。美丽的山景让初次来访的勒?柯布西耶也不禁喟叹:若在此兴建一座不得当的建筑物,会是不可原谅的罪行。就这样,1953年勒?柯布西耶开始了对这块风水宝地的规划设计。当柯布西耶把画好的草图给库蒂里艾神父看时显然神父是不满意的,神父让柯布西耶去勒?托罗内修道院参观一下,于是他便照做了,来到勒?托罗内修道院(图2) 肃穆与庄重掩盖了修道院的朴素,没有多余的装饰,粗糙的墙面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柯布西耶参观后很受启发。阿图雷特修道院(图3) 竣工在1959年7月,共五层最上面两层是修道士的宿舍,每面窗户都面对这外面的自然风景。柯布西耶希望修道士可以在自己的宿舍里面对窗户沉思、冥想,以会的灵感的源泉。每间宿舍只有10.83平方,仅满足基本的起居需求。室内是简单的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下面三层是教堂、文娱活动室、图书馆、餐厅及其他的公共空间满足修道士的所有需求,交通循环系统将各个功能空间联系起来。修道院及教堂的屋面将附上一层薄薄的腐殖土,留待风、鸟和其他种子的传播者发挥他们的创意。虽然这里没有像萨伏伊别墅一样特意设计屋顶花园,但是这个细部的处理可以看出柯布西耶对大自然的尊重,注重自然生成。整个修道院弥漫着肃穆而神秘的宗教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的洗涤,使肉体和精神上获得自由,从而探究自己的真实一面。

勒柯布西耶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设计了很多的住宅和大型公建,然而他的一生却只为自己设计过一座住宅小木屋。毫不起眼的小木屋坐落在在法国尼斯著名的度假天堂——蔚蓝海岸,这座建筑没有马赛公寓的高大宏伟,也没有萨伏伊别墅的引人注目,它只是一个面积为14m2的小木屋,里面的家具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餐桌、两个装威士忌的箱子做成的椅子还有两个嵌入式的储物柜。满脑子是钢筋混凝土的标准化大工业化想法的柯布西耶也许就是这种简单、朴素才是他内心所向往的住所。笔挺的西装和标志性的领结是他的标准公众形象,在这个小木屋里毫无拘束可以赤裸裸也可以换上短裤、布鞋回归淳朴,闲时望望窗外发呆或去海边游泳再惬意不过了。1965年8月27日他在阳光斑驳的欧帕提亚海里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小木屋给了他无限的自由也就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早期理性的柯布西耶为现代主义建筑指明了方向,感性时期的他又为后现代主义做了铺垫。他的一生是不断否定自己的,在否定中不断地对建筑语言和形式进行思考。死亡,生命不可违背的最严酷的律法,将终止所有的行动。惟有劳动的结晶——思想——可以流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就如同流水。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出现了很多迎合时尚的建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建筑终会被抛弃,惟有思想可以流传。就像柯布西耶一样,最终让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他的建筑作品更是他的建筑思想,虽然他已离开半个世纪但他建筑思想的生命力仍在延续。

参考文献

[1][瑞士]W?博奥席耶 O?斯通诺霍编著,牛燕芳,程超译.《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二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4月第一版.p177.

[2]安藤忠雄研究室编,曹文军译.《勒?柯布西埃全住宅》[M].宁波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p199.

[3][法]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一版.p5.

[4][日]富永让著,刘京梁译.《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01月第一版.p151.

[5][瑞士]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编著,牛燕芳,程超译.《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二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6月第一版.p15.

[6][韩]承孝相著,徐峰译.《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第一版.p88.

[7]范毅舜.《山丘上的修道院》[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01月第一版.p43.

[8][韩]承孝相著,徐峰译.《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第一版.p101-102.

[9][瑞士]W?博奥席耶 O?斯通诺霍编著,牛燕芳,程超译.《勒?柯布西耶全集》第六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7月第一版.p43.

论文作者:郭润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勒柯布西耶:现代派建筑的思想者论文_郭润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