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疗效分析论文_贺伍儿,郝宇雷,许盟康

贺伍儿 郝宇雷 许盟康

(兴平市人民医院骨科;陕西咸阳713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的治疗方式,并于12个月之后取出内固定。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进行评价,同时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为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患者的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相较于手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VA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松动和断裂的发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人工骨复合物;临床治疗效果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1】,常见于严重的交通事故或者高出坠落伤,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中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进行治疗,但是某些患者出现重度压缩或者爆裂性骨折,单纯应用椎弓根系统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是早期患者复位而后期发生椎体塌陷、高度丢失或者是断钉、松动等现象【2】。我院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植骨方式,对41例患者应用经伤椎置钉并植入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取得了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4、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组中又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4-58岁之间,平均为(38.56±7.42)岁,其中为交通事故伤患者26例、工地坠落伤13以及硬板压伤2例。损伤节段为T11的患者6例、T12患者11例、L1患者15例、L2患者5例、L3患者4例,全部41例患者为单椎体伤害。所有在术前进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拍摄、MRI检查,明确所有的骨折类型和性质,掌握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排除发生椎间盘损伤和后纵韧带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在3-10天以内。

1.2方法

骨髓干细胞采集: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在双侧髂前上棘位置进行骨穿抽吸骨髓血,逐渐变换骨穿针的角度和深度,每一点抽取10-20ml的骨髓血,双侧一共抽取200ml的骨髓血,然后放置在预防准备好的装有抗凝剂的无菌ACD输血袋中。骨髓血的复合方法:对采集完毕之后的骨髓血即将脂肪和骨屑之后,应用离心机对血液进行成分分离,将转速设定为3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4℃,时间控制在8分钟。通过离心的骨髓血分离吸取20-25ml,准备干细胞悬液备用。在无菌条件下,使用颗粒状β-磷酸三钙人工骨与干细胞悬液搅拌混合均匀之后放置在37℃的培养箱中进行2小时的复合,让干细胞能够充分进入到载体的深层,直到成为糊状以便于注射使用。

手术方法:应用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俯卧位,将胸腹部悬空,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进行定位,确定手术节段,以伤椎作为中心与后中央位置行纵向切口,将骨折椎体的上下椎体棘突、横突、椎板以及关节突充分暴露出来,然后确定进钉点,先在上下相邻位置正常椎弓根上下终板置入椎弓根钉,然后于双侧椎弓根钻孔,沿着骨折方向开路,安装连接棒,撑开复位,利用周围的椎间盘和软组织合页作用恢复患者伤椎的高度,然后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利用伤椎钉棒间接复位以及球囊扩张制造的扩大植骨区,植骨量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塌陷程度确定,通常在3.6-6.0ml之间。通过C臂X线机对效果进行调整,指导椎体前缘复位满意,终板没有凹陷。基于患者的伤椎后柱的稳定性选择是否使用横连杆固定【3】。手术完成后对伤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之后进行缝合。患者手术后卧床3-4周,要护具的保护3-6个月,12月之后将内固定取出。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压缩程度矫正、Cobb角情况对比

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程度矫正、Cobb角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对比治疗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骨折一般发生于意外损伤或运动不当或重心不稳而由强大外力致使骨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骨折现象。而胸腰椎骨折多病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自身身体处于退化阶段,多存在骨质疏松的症状,致伤原因众多,如摔倒、滑落等。胸腰椎骨折患者多并发神经损伤与其它脏器损伤以及其它不明不良反应等,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需面临的挑战。近年来研究发现[9-10],临床实施未进入椎体松质骨的椎弓根短螺钉固定,可增加患者脊柱牢固性和稳定性,并且还能起到复位固定与矫正的医疗效果,还能预防患者伤椎内骨折块复位影响的作用。

胸腰椎处于前身的应用集中位置【4】,成为临床中骨折的多发部位,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非常关键。根据生物力学原理,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具有三维矫正和固定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恢复伤椎的要锁高度与矢状面成角【5】,具有很好的恢复作用。本文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轻度疼痛8(19.51%)、中度疼痛20(48.78%)、重度疼痛13(31.71%),治疗后轻度疼痛27(65.85%)、中度疼痛11(26.83%)、重度疼痛3(7.32%),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前相较,有着显著的进步,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6-7】。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程度矫正、Cobb角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对比治疗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是应用显影压力球囊,全方位对患者松质骨进行挤压,从而致使椎体塌陷撑开复位,同时还能起到引流椎体内血肿与减少出血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制备充足的植骨空间植骨,最终让患者伤椎置钉再一次实时固定压实,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8-9】。

综上,本文中对41例患者应用该方式进行治疗,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视觉疼痛评分显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善,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0】。

参考文献

[1] 叶前驱,熊德建,陈森荣等.经伤椎置钉并植入人工骨复合物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537-539.

[2] 张建政,刘智,任继鑫等.经伤椎置钉治疗严重胸腰椎C型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6):475-479.

[3] 曹正品,黄俊涛,苏士奎等.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143-145.

[4] 赵文明,柴俊,毛立彪等.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5):487-489.

[5] 黄明光,殷海东,赵洪斌等.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325-1327.

论文作者:贺伍儿,郝宇雷,许盟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胸腰椎骨折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疗效分析论文_贺伍儿,郝宇雷,许盟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