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械士官电类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军械士官电类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军械士官电类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

□ 程治新 张 瑞 徐宝梅 明 晓

摘 要: 随着我军编制体制的改革落地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推进,电类装备、电类系统、电类组件成为当前技术保障的重要对象,部队急需大批电类维修保障人才。文章针对电类维修课程的特点,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军械士官;电类课程;改革;实践

电类维修课程是军械士官电类、机电类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专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也是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随着主战武器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子电气系统在装备上的应用不断拓展,部队装备保障领域急需大批电类专业保障人才。本文围绕电类维修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目标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方法手段的创新等方面,以“武器火控系统维修”课程为例,阐述了电类维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一、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技能培养

培养军械士官人才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注重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这就要求电类维修课程改革必须着眼部队实际岗位的需求,培养具备装备电子电气系统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技术检查调整、常见故障排除等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区别于基础、机械等其他类型课程,电类维修课程具有基础要求高、理论性强、可视性差等特点,给教学带来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贯彻以能力为本的职教理念,推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进而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贯彻“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之间没有固定先后的顺序,可以把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技能教学中融入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课程目标和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员为主体,遵循学员认知发展规律,所有教学环节都以“学员为中心”;利用案例式、任务式、研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重点强调基于实践技能模块的平时考核,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培养。

2.不断夯实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为此,课程组建设理实一体专业教室,编写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教材和教案,使得理论与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无缝衔接,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使得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让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转换中能够真正学懂弄通实践技能和相关理论,为适应部队岗位任职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塑内容体系,着眼能力形成

当前,部队装备快速发展,武器电子电气系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电子电气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其功能越来越完善,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结构越来越复杂,在武器系统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电子电气系统保障逐渐成为部队维修保障的重点与难点。而士官学员基础相对薄弱、装备种类多、课时相对不足、技术要求高是当前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科学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使得课程既契合部队岗位需求,又符合人才培养客观规律,是课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2016年,S镇年度节庆持续8天,每天有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活动。其中,第4天的主题是“返乡侨民日”;第5天的活动是“S镇香港菲侨联合会游行+选美比赛”,这两天的活动均与海外侨民直接相关。①其余主题还包括:教师之夜、变装选美大赛、妇女之夜、菲律宾独立教派日、天主教会日、宗教庆典(感恩)日等。又如,Y镇为期7天的年度节庆中包含了两项与海外侨民相关的活动:“Y镇学院校友返校之夜”和“返乡侨民社交舞会”。结合其它镇的情况,可以观察到与海外侨民直接相关的节庆活动共有三类目的和性质:社交联谊、募捐筹款、综合展示。

1.适应部队调整改革新的形势任务需求。教学目标由基于单个型号装备维修能力培养转变为基于能力的多型装备维修能力塑造。系统梳理各主战型号装备电子电气系统工作原理、结构构造、检查调整、故障维修等相关内容,在教材教案的编写中注重将原理相通、结构相近的系统或模块进行内容整合,构建“主讲型号+拓展型号”的内容体系,利用主讲型号夯实通用理论基础,利用拓展型号进行扩展和应用,促进学员专业能力形成。

[37] Andrew Browne, “China’s World: Terror Hastens Turning Point for 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25, 2015; The Editorial Board, “China’s Trillion-Dollar Foreign Policy,”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8, 2017.

1.3.2 提取 样本DNA模板 :碘化钠法(改良)。取量为100 μl经抗凝样本全血,吸入双蒸水,量为100 μl,均匀后,注入浓度为6 mol/L NaI ,量为200 μl,震荡均匀30 s,再加同体量的异戍醇/氯仿(1∶24)均匀震荡30 s,经离心分出上清液和下沉物,取上清液,加注异丙醇,按1∶0.6比例,并进行涡旋均匀混合液, 4℃低温置放15 min,再进行离心提取下沉物,沉淀物通过70%酒精洗涤1次后,晾沉淀物至干后,再溶在Tris-Hcl+EDTA溶液之中,最后提取DNA样本,放置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测量,放置低温(-20℃)待用。

为了比较转移支付在中国教育水平趋同中的作用,下文将采用β绝对收敛、β条件收敛对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间的教育水平进行研究,以揭示西部地区受教育水平差异及缩小的内在原因。中国各省的教育水平和转移支付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因此本文借助空间经济收敛模型,构建教育水平的空间β绝对收敛(式2~式3)和条件收敛的空间面板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式4~式5),以考察转移支付条件下教育水平增长与初期发展水平的关系。鉴于教育发展程度除了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将经济发展水平也作为必要条件纳入β条件收敛模型。

3.构建配套的教学计划。根据部队装备保障实际,针对电子电气系统装备保障特点,在教学实施中构建“技术检查+信号测量+拆装调整+故障排除”的教学体系。“技术检查”模块主要完成总体、分系统、部组件三个层级的战术技术指标检查,是维修保障工作的基础性内容;“信号测量”模块是针对电子电气系统特点,利用电气接口对关键节点电路信号进行动态和静态测量,主要培养学员故障隔离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电子电气系统中,一部分异常可以通过拆装与调整使得系统退出故障状态,“拆装与调整”模块基于此进行设计,增强学员动手能力;“故障排除”模块主要针对常见故障进行设计,涉及故障的理论分析、故障隔离、故障的排除等内容,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对前面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技术保障的最高等级。以上四个模块各有侧重、看似独立实则紧密联系,通过训练使得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由基于学科的内容体系转变到基于任务的内容体系。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摒弃传统的基于学科的内容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科目体系,重点解决“怎样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将部队岗位实践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编排,通过装备设备、专修室、器材等创设工作场景,使得课程内容全面对接部队实际工作。

三、创新手段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现代职业教育观点认为,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规划设计,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不仅包含静态的教学内容,而且更加强调动态的教学进程。如何落实先进的课程理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是关键。

一是采用任务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课堂的参与度,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任务式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技术检查、信号测量、拆装与调整等目标清晰、过程严谨、结果明确的科目中,重点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实践技能;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故障排除”科目中,通过故障重现、电路分析、故障隔离、故障排除等全过程展现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过程,重点引导学员思维,突出培养故障隔离能力。二是通过实装及部组件、模拟训练器构建实战化的工作场景,提升学员现场浸入感,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三是大力建设模拟训练设备。主战装备电子电气系统具有结构复杂、可视性差等特点,基于实装的教学实践带来困难,故障维修教学更是难以展开。基于此,课程组建设了一批兼具原理与构造展示、操作使用、故障维修训练、训练考核功能于一体的模拟训练器。实践证明,模拟训练极大拓展了电类维修课程授课空间与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效果分析与反思

本文针对电类维修课程的特点,从部队装备保障领域的人才需求出发,围绕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对电类维修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阐述。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改革着眼部队电类维修保障人才的任职需要,对于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使学员在课堂上快速扎实地掌握武器电子电气系统工作原理、结构构造、检查调整、故障维修等相关内容,对胜任部队相关岗位打牢了基础。

为了将电类维修课程的改革顺利推进,教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部分教员不能很好地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所以,教员应根据课程改革的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部队电类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责任。

作者简介: 程治新,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装备火控系统维修;张瑞,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徐宝梅,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明晓,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湖北 武汉 43007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9)21-0095-02

责任编辑 胡江华

标签:;  ;  ;  ;  ;  

军械士官电类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