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论文_田强1,贺中云2,余勇3

田强1 贺中云2 余勇3

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放射科 412002

【摘 要】目的:探究CT扫描对创伤性脑梗死成年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月到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7例创伤性脑梗死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创伤的轻重分为轻伤组14例,重伤组1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影像学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CT征象。结果:对比CT图像可以发现,轻伤组患者脑梗死区域位于基底节区的腔隙,病灶近似圆形,密度低,6例患者边缘模糊,8例患者边缘清晰,两侧的豆状核可发现对称性的单点或多点钙化灶,且病灶面积为(1.09±0.61)cm*(1.28±0.62)cm,CT直径为(25.14±3.06)Hu;重伤组患者脑梗死区域包括基底节区、脑叶等多个部位,其中基底节区9例,脑叶4例,损伤表现有:脑挫伤或脑内血肿和硬膜下积液各4例,硬膜下血肿、蛛网膜出血各1例,硬膜外血肿3例。低密度、近似圆形的病灶同轻伤组一样,病灶面积为(1.41±0.69)cm*(1.82±0.88)cm,CT直径为(24.05±3.14)Hu。结论:使用CT进行脑部扫描,对于成人的创伤性脑梗死具有非常显著的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成人;CT扫描;创伤性脑梗死;临床诊断

脑梗死的病因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之分,颅脑受到创伤则有很大可能并发脑梗死,常见的颅脑损伤原因有车祸意外、高处坠落及钝器击打等[1]。颅脑受到创伤后需要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术中采取的骨瓣减压或者血肿引流都比较容易于术后引发创伤性脑梗死。使用CT扫描,医生可以尽可能地掌握患者的详细伤情,以便制定出最适合患者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就CT扫描在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上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月到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7例创伤性脑梗死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创伤的轻重分为轻伤组14例,重伤组13例。其中轻伤组有10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43.81±15.71)岁,均因床上跌落造成轻微创伤,患者均有清醒神志,GSC评分为10-13分,临床表现有失语、肢体无力、肢体抽搐或偏瘫。重伤组有8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44.57±16.26)岁,均因高处跌落或车祸碰撞,患者均处于意识不清醒状态,GSC评分低于8分,临床表现有偏瘫和失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使用螺旋CT为27例患者全部进行脑部扫描,扫描次数至少为2次,第一次为发病后的3天内,第二次进行增强扫描,并分析两次CT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关于本次研究,借助于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对文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对比CT图像可以发现,轻伤组患者脑梗死区域位于基底节区的腔隙,病灶近似圆形,密度低,6例患者边缘模糊,8例患者边缘清晰,两侧的豆状核可发现对称性的单点或多点钙化灶,且病灶面积为(1.09±0.61)cm*(1.28±0.62)cm,CT直径为(25.14±3.06)Hu。

而重伤组患者脑梗死区域包括基底节区、脑叶等多个部位,其中基底节区9例,脑叶4例,损伤表现有:脑挫伤或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各4例,硬膜下血肿、蛛网膜出血各1例,硬膜外血肿3例。低密度、近似圆形的病灶同轻伤组一样,病灶面积为(1.41±0.69)cm*(1.82±0.88)cm,CT直径为(24.05±3.14)Hu。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轻度的创伤性脑梗死多与患者本身体内的潜在性病理改变有关,即患者本身血管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病变,在发生创伤性脑梗死之前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患者因头部受到外部伤害,而诱发血管痉挛、血管变细甚至是血管闭塞[2]。因此,导致脑内负责语言和行为的区域缺血缺氧而无法正常运作,本研究中轻伤组患者临床表现出失语或肢体无力、偏瘫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重度创伤性脑梗死则是与基底节区发生血液流变有关。车祸或高处坠落首先对患者的颅脑造成了沉重的损伤,为治疗而采取的开颅手术对血管造成了一定的改变,术中采取的骨瓣减压或者血肿引流术会对动脉内膜与基底节区的血液流变造成不良影响,非常容易发生血流过细或血管闭塞问题,从而导致血栓堵塞血管,即造成供血区域发生梗死[3]。此外,外伤导致的脑挫伤或脑水肿将会导致脑疝,脑疝会压迫脑内血管,使动脉扭曲或痉挛,从而导致大脑后供血区梗死[5]。

3.2 诊断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发生创伤之前,患者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但在发生头部创伤之后,两组患者先后出现了失语或偏瘫等症状,这时再行以CT脑部扫描,就可以于基底节区或脑叶部分发现低密度的病灶,这时即可确诊成创伤性的脑梗死[4]。

轻度创伤的患者,其外伤不重,在诊断时有一定可能会被误诊为炎症或结核性脑动脉炎导致的脑梗死,这些继发性脑梗死的病灶也在基底节区。而重度创伤的患者由于颅内损伤严重,血流动力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容易掩盖掉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也可能发生误诊。临床上若发现患者于恢复期出现了不符病情进展的偏瘫等临床表现,则可以考虑患者出现创伤性脑梗死。由于重度患者的CT图像会在基底节内囊区显示出近似圆形的低密度,或者在脑叶和供血动脉出现扇形密度影,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3.3 总结

在本研究中,通过CT扫描我们得出了病灶大小、形状的具体信息,更是了解到患者颅内损伤情况,了解到患者的病灶到底位于那个区域,是基底节区还是脑叶;了解到损伤情况,是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蛛网膜出血还是硬膜外血肿

结语:

针对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使用CT可以明确掌握患者病灶的详细情况,从而帮助医生选择最符合患者个体差异性的治疗手段,对预后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衍晴.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04):170-171.

[2]杨成睿,张培霞,祁艳征.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107-108.

[3]何顺清,陈若伟,唐西平,吴志彬.出血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10):1592-1594.

[4]冯家义.76例创伤性脑梗死CT征像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08):1625.

[5]王金屏,廖云吕,良深.CT对脑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01):50-52.

论文作者:田强1,贺中云2,余勇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论文_田强1,贺中云2,余勇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