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研究论文

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韦玉春

(柳州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0)

WEI Yu-chun
(Liuzhou Land Recla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Center,Liuzhou 545000,China)

【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发展进程中出现部分问题,例如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方式缺乏规划、土地退化等。现阶段开展土地整理活动的主要目标仍停留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层面,对区域内生态平衡及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视稍微缺乏。为此,论文首先阐述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落实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的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生态型土地;土地整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可知,人口、耕地、粮食问题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三座山,解决这三大问题,是我国整体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着手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提高土地合理利用性,并取得一定成效。土地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同时也有显著生态作用,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土地经济功能更为重视,忽视土地生态性;而这种忽视随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也对整体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以实现我国土地利用的健康生态化发展。

2 生态型土地整理的概念及问题阐述

2.1 概念阐述

从定义上讲,生态型土地整理是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在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对未利用的土地、闲置地等予以综合整治与整体开发,从而更好改善当地农业条件、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发展情况。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认知的不断提高,土地整理已成为促进土地资源更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一般情况下认为,生态型土地管理主要遵从以下2个原则:一是生态指导原则:相较于传统土地整理,生态型土地整理要求在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指导下,分析一定范围内土地整理对周边环境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影响,并据此评估土地整理必要性及价值;二是乡村景观融合原则:现阶段仍有部分观点认为,获得更多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进行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尚未意识到除耕地经济价值,耕地同样可以具备生态价值,在生态型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在遵循生态保护前提下,将乡村景观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以便更好实现土地整理生态型发展[1]

来生信念量表(Belief in Afterlife Scale,BA量表)(Osarchuk & Tatz,1973),旨在测量“个体对肉体死亡后生命仍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的相信程度”,量表中的条目测量个体相信死后生命存在的程度。共20个条目,采用5点Likert式评分,其中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来生信念越强,越相信死后生命继续存在(Bering, 2002)。

2.2 现存问题

2.2.1 过分关注耕地面积增长

土地平整一般可采取局部平整及完全平整2种方法,其中,完全平整适用平原地区,而局部平整则多用于丘陵地区。局部平整是将当地田块划分为平整单元,在每一单元内部确保土地挖方及填方土壤平衡,并根据沟渠水流方向,确定平整单元内的平衡高程,允许各单元之间存在一定高差。这一做法优势在于,利于保护表土层,且挖填方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但土方量计算及沟渠布置均面临较大难度,在工期方面控制难度较大。而完全平整则是将整个待整理区视作一个平整单元,根据一个事先确定的设计高程予以土地平整;这一平整方法可将土地潜力充分发掘利用,利于农业生产及耕地面积增加,但挖填方工作量及整体工程投资相对更大,且造成表层土资源破坏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因此,在实际项目中,要求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在充分评估对比后选择合适平整方案,在减少挖填方工程同时,对现有居民点以及沟渠道路等予以充分利用,控制成本[4]

大多数土地整理工作均是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但在整理过程中若不引起重视的话,则容易由于工程措施等导致土壤形状及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含量下降,影响生态平衡性。

各处理间氮肥贡献率存在差异,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处理高于常规处理,各处理氮肥贡献率在28.69%~43.03%,氮肥贡献率前3位处理⑩、处理⑩、处理分别比常规增加14.34、11.56、11.39百分点。

2.2.3 土地整理目标不明确

农田水利规划合理性直接决定待整理区对旱涝灾害等情况的适应情况,要求在综合治理相关土地问题前提下,对水土资源、沟渠及建筑物等进行统筹规划。农田水利规划要求遵从有关土地整治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并在尽量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农田原有生态环境情况下,选择最合理有效的规划形式。

传统转向架的驱动电机选用异步交流电机,但异步交流电机的输出特性无法满足轮对低转速、高转矩的特点,需通过传动齿轮加以调整,从而引发驱动装置重量增加、齿轮传动噪声和能量损耗等一系列问题。

在现阶段土地整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地方为增加耕地面积,将项目区的湿地、水塘等景观整理为耕地。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原有农田景观被破坏,同时也会给耕地农业持续发展带来隐患,不利于长远发展[2]

3 生态型土地整理要点剖析

3.1 实地考察土地整理生态影响

土地整理涉及到地貌、土壤、产权调整、沟渠建设等一系列内容,若想要实现生态化土地整理目标,则需要将土地整理视作一个完整体系,在实地考察后统筹考虑上述因素,从而达到整体最佳状态。一般实地测量主要包括地形测量以及土地整理现状测量两项指标。地形测量一般要求按照1∶2 000的比例尺,将待整理区的地貌地形、田块高程、现有沟渠及道路相对位置等予以测量缩小,从而为沟渠确定及田块设计提供更确切依据。而土地整理现状测量则主要包括土壤、水文气象、农田灌溉及道路完整情况勘测等,据此为土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3]

2.2.2 过度追求机械化耕作

3.2 确定土地平整方案

座谈会后,王岩民总经理(所长)邀请宇都宫部长一行参观了钟表所样品展厅,该展厅保存的样品,均为早期国家各大部委接收的钟表礼品,后期汇总留存于钟表所,经过整理发掘后,较为完整的从钟表行业技术发展的角度展示了行业风采。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展厅内保存了一枚当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馈赠给周恩来总理的西铁城腕表,这枚腕表还曾经借予西铁城公司,在公司百年庆典上荣誉展出。

3.3 合理规划农田水利

通过生物措施或机械耕作等举措,导致土地植被及利用情况发生变化,过分追求高度标准化生产与耕作,导致土地范围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原有动植物及微生物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甚至可能导致部分物种灭绝,影响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灾害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般情况下,可考虑在农田沟渠部分保留原有河道风貌,多采用天然石料建设小坡度边坡;对深度超过50cm的U型水渠或是沟道内,每隔30~35cm处设一段长约1m的搓衣板状生态板,详情如图1所示。另外,为避免水土流失及管道阻塞,可在整理区沟道内设置沉砂池(见图2),并定期清理护土池内的沙土沉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

图1 生态板设计示意图

图2 护土池设计示意图

3.4 重视农田生态防护

构建农田生态防护工程,是维持并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的有效举措,能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农田产量,增强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一般主要通过建设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等措施来实现。农田防护林一般考虑设置透风型结构,结合林带当地常年风向等,按照“垂直于风向”的方向种植,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便于管理及快速成长。

来自德国的Siempelkamp(辛北尔康普),这是一个代表质量的名字。辛北尔康普能生产用于制造刨花板、MDF、OSB、CSL等人造板的成套设备,包括前端技术、燃烧能力为10到100MW的能源工厂、分选器、干燥机、成型和压机线、带储存、锯切和处理技术的后处理线,整个自动化和可视化技术,以及所有核心部件。ContiRoll®第9代连续压机,能以高达2 500 mm/s的速度连续运行,是国际一流的成型和压机生产线。辛北尔康普拥有令人信服的质量保证。

而生态廊道建设则是连接田块的物理通道,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可能。一般选择泥路或碎石路为主,确保不同田块间的生物扩散度,更好维持生态平衡[5]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型土地整理要求根据土地实际情况予以生态化改造,在不影响生态环境情况下,充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方向也已成为土地整理的有效发展方向。笔者发现现阶段生态化土地整理仍存在过分关注耕地面积增长、过度追求机械化耕作、土地整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在实际工作落实中可通过:实地考察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确定土地平整方案、合理规划农田水利、重视农田生态防护等四大举措,因地制宜,从而实现生态型土地整理。

【参考文献】

【1】崔蕾,熊康宁,关智宏,等.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以贵州撒拉溪和花江示范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6,35(5):513-524.

【2】鲍海君.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87-90.

【3】万星富.生态型农地整理浅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61-63,45.

【4】郑华伟,张俊凤,刘友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6):193-200.

【5】李新举,胡振琪.质量生态型水土重构技术[J].中国科技成果,2013(23):15-16.

Study on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Model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such as insufficient reserve resources,lack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serious land degradation.At this stage,the main go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activities is still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increase the effective cultivated land are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but pay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balance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region.For this reason,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model,and on this basis,it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land consolidation model,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staff,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 resources.

【Keywords】 ecologic all and;land consolidation mode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2.2;F323.22;S1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9467(2019)02-0161-03

【DOI】 10.13616/j.cnki.gcjsysj.2019.02.055

【作者简介】 韦玉春(1976~),男,广西来宾人,工程师,从事土地整治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2-14

标签:;  ;  ;  ;  

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