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制和机制优势取代政策优势--天津开发区保持区域经济高速运行15年_天津开发区论文

以体制和机制优势取代政策优势--天津开发区保持区域经济高速运行15年_天津开发区论文

以体制和机制优势替代政策优势——天津开发区15年保持区域经济高位运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论文,天津论文,区域经济论文,高位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沿海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开发区,自1984年12月6日成立至今15年中,始终紧紧把握“以利用外资为主, 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一直以抓大项目、大财团为主,把跨国公司特别是欧美大型跨国公司作为重点招商对象,全方位对外招商。经过15年的努力,截至1999年7月底, 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3171家,投资总额达到115.1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2.04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363万美元。其中,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11家。

利用这些投资,天津开发区现已形成多行业、多部门的区域,电子电气、食品、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产业群且具一定规模。据统计,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中,有来自8个国家的30家跨国公司在TEDA投资,投资企业达49家,项目投资总额27.66 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23.02亿美元,分别为开发区外商投资的24.01%和 25.01%。其中,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以骄人的业绩连续两年在全国500家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稳居第二。 这些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投资主体。

截至1999年上半年,天津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55亿元,出口创汇88.16亿美元,利润154.9亿元(截至1997年底)。

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开发区利用外资进入趋难阶段,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性的波动势态,跨国投资的主要特征为“投资地区多角化”与“跨国购并为主”。而在跨国公司之间的跨国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最主要形式的今天,跨国并购的所发生的领域在开发区乃至中国尚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矛盾日益暴露,当前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轨”时期,导致经济发展放缓、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外资注入;国内其他开放地区数量增多、发展较快、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造成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困难,如项目数量减少、年度利用外资指标压力增大、项目质量下降、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使区域发展暗存隐患。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保持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良性增长,天津开发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以体制和机制优势替代政策优势,在创新中求发展,努力营造更高层次的国际投资环境,保持区域经济的高位运营。针对吸引外资工作,天津开发区适时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加大招商宣传,强力造势;坚持以欧美地区、跨国公司、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三为主的招商思路,充分发挥开发区渠道、信誉、政策、智力及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行项目主管责任制;优化投资环境,努力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重视外商二次投资,加强对企业的后期跟踪和服务;积极运用资本经营手段等。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措施,天津开发区吸引外资工作在困难形势下依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999年1~6月,开发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4家,办理增资的外商投资项目30家,项目投资总额(含增资)7.39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6.25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 今年1~6月,开发区实际到位外资额达到5.01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0.1%,各项招商引资指标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与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 下个世纪天津开发区如何发展,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同志指出;面对新形势,开发区要在发展思路上调整,具体是产业结构上调整。在吸引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同时,朝科技型工业区发展,原“三为主方针”要赋予新内涵——高科技。同时,由过去高速发展向稳步发展转变,由数量型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在此基础上与科技创新配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培训,激励机制、制度,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广招高素质人才,使之能全方位地支撑起科技型工业区所赋予的使命。

标签:;  ;  

以体制和机制优势取代政策优势--天津开发区保持区域经济高速运行15年_天津开发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