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论文_冯华涛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论文_冯华涛

冯华涛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新桥中学 526116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的提出支撑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延伸,同时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的激发往往也靠课堂提问来实现。我们要重视提问,探索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有效提问;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重复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025-01

好的课堂总是问题连着问题,有老师的精彩提问,也有学生的精彩发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课堂提问有着莫大的关系,大凡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总少不了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因此,我们应该在提问设计上下大功夫,增强有效性。

一、在课文的关键内容处着眼进行提问设计

有些课文有关键的内容,这些关键内容或是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高妙之处,或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或是提纲挈领的关键等。这样的关键之处理所当然要成为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首选着眼点。

鲁迅的《祝福》这篇课文就有一个关键内容。祥林嫂一个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对生活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她又是那么的善良,可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却充满了不幸,最后在新年的祝福声中孤独而悲惨地死去。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个问题可以说统领了文章的核心思想,答案包含着作者深刻的写作意图。祥林嫂卑微的要求和现实社会冷漠的拒绝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写一份“祥林嫂之死的刑侦报告”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沿着这个兴趣点去思考与追寻答案,便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二、在课文内容的矛盾处着眼进行提问设计

有的课文内容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它们文字意思上既肯定又否定,情感取向上既褒扬有贬斥,情感态度上既高兴又悲伤……而这看似矛盾的地方,又必然有它合理的解释,这正是蕴含巨大思考价值的地方。通过思考研究课文内容的矛盾处可以达到学习认识事物和掌握阅读方法的目的,而这样的提问自然也活跃了学生思维。

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从首联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可见诗人内心的喜悦,可这种心情到了尾联却是“凭轩涕泗流”的悲伤。喜悦与悲伤,两种相互矛盾着的情感在同一人、同一时、同一地、同一诗中出现,如何理解这种情感的矛盾?在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有这样一段,“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最可怕的事情”和后面的安详快乐的美景构成了极大的矛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以这样的内容矛盾处为着眼点提出的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积极思考,最后直击文章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提问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课文内容的对比处着眼进行提问设计

有时作者为了表情达理,突出人物形象等,会在内容上为此进行或明或隐的对比。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课文内容的对比处,往往能突破重点,引起学生思考,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内容上就明显地存在对比。庄宗得天下之“盛”与失天下之“衰”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而这个对比关联着文章的核心思想,一是论证文章论点:盛衰由人事;二是总结出“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如果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着眼点就能直指要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有的课文内容并不存在对比处,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可以在提问设计中设计出对比。鲁迅的《祝福》有这样一段:“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它却并不容易。为此,可以设计这样的对比问: 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内中放一个破碗的空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总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找到参照,依照参照,比较不同,思考差别,学生便能顿悟,并提高运用词语、理解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在课文内容的重复处着眼进行提问设计

好文章一般都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因为重复让文章显得罗嗦。但我们专研教材会发现有的文章多有重复之处,那定是作者刻意为之,这重复之处定有它非同一般的地方,所以在课堂提问设计上应专研这重复之处,以此建构提问设计,而且这重复之处是比较明显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发他们主动思考。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从“其信然”至“几何不从汝而死也”,仅三十句,连用三个“耶”,三个“乎”,三个“也”,七个“矣”,几乎句句用助词。像这样把助词在一段中反复使用,在典范的文言文中是罕见的,却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重复的语气助词很好地表达了当噩耗传来时作者复杂变幻的心理活动,关联着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情感。那么在提问设计的时候不妨以这些重复处为着眼点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

教师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依照一定的方法设计有效的提问,可以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这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赖新元.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8.

论文作者:冯华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论文_冯华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