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

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

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

江苏省清浦中学(223002)李发扬

[摘 要] 文章主要从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通过运动训练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一些干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尽可能消除消极影响,保证高中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够强健体魄、改善情绪状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等,进而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运动训练;高中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运动训练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身体机能状态保持较高的活力,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发育;另一方面,能够改善人体物质器官的运行状态,使学生保持充沛的活力来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然而,在高中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运动伤害或在团体活动中产生人际冲突,这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扩大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消除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在智慧社区的创建过程中,5G为信息传输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网络基础。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将智慧家庭、物业管理、周边商圈、公共服务统一规划,依靠手机APP、家庭平台等智能终端,形成智慧化、一体化、数字化的社区服务网。

一、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这会使其身心状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高中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阶段的体育课程来说,更担负起一种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从高强度的学习中获得缓解的任务。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愉悦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和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具有复杂多变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会对心理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人在面临较大压力时,往往会产生焦躁、忧虑、压抑等不良情绪,严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人生第一大转折的重要阶段,其压力不言而喻,尤其是当今时代各方面的竞争都愈演愈烈,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不稳定,在面对学习压力、成长烦恼和挫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没有正确的排解途径,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亟须调整和改善。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学生可以将忧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获得心灵上的轻松畅快,进而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升学压力,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第二,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认知是学生主观上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从心理上、身体上对自我进行的评价。身体上的评价主要是对自己身体表象的评价,如高矮胖瘦等;心理上的评价包括对自己外貌的评价、运动能力的评价、健康状况的评价等。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在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过于注重他人的眼光,心理上比较敏感,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认知,出现自卑、不安等不良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运动训练,学生可以改善身体机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充沛精力,树立自信,进而正确地认识自我。

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技术动作不规范、运动方式不合理,就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伤害,轻则会因为运动损伤而影响学习生活,重则会造成心理阴影,进而对运动训练产生抗拒心理。在实际的运动训练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思想上不重视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认真学习技术动作而造成运动损伤。同时,由于当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在训练中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运动量,出现局部运动量过大的情况,易造成运动损伤,也易产生对运动的抗拒、恐惧心理。

第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人成长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包括坚韧不拔、坚强勇敢、独立自主等精神品质以及面对困难的坚韧性、果断性和面对诱惑的自制力。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如客观原因造成的恶劣的天气、有难度的运动动作以及意外造成的各种障碍等,主观原因造成的疲劳、运动损伤以及想要放弃的心理等。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冲破自己心理、身体上的极限,进而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才能够充分发挥韧劲,不服输、不怕输,勇敢地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另一方面,有很多体育运动都是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动能力,但是由于高中生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这种人际关系的冲突经常会被带到运动训练以外,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对其心理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2.消极影响

不同降雨时间的的塑性区发展如图7所示,降雨持续24 h,塑性破坏从坡脚发生,形成的塑性破坏区域范围较小;降雨持续48 h,塑性破坏从坡脚向上扩展,形成的塑性破坏区域范围扩大;降雨持续72 h,塑性破坏区域加速从坡脚扩展到坡顶形成贯通,K=0.93,边坡破坏失稳。这与文献[14]通过离心机试验所揭示的降雨诱发粉土边坡的失稳模式是一致的。通过分析比较72 h和96 h的塑性区能够发现,随着入渗区域加深,塑性区贯通区域向深部发展。

过去5年里,行业销售利润率大约在7.5%。公司管理层准备实行新经营设施计划,包括一套办公管理方法以及区别于目前的不同生产方式。新设施在技术上将更先进,而对劳动力的需要将相对减少,这显然符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管理层认为,公司顺应管理、技术和金融发展的新潮流,增加投资并进行融资,新设施管理实践上进行改进的是公司经营风险的评估方法(以下简称“新模式”)。公司目前在评估成本、销售量和利润或亏损之间的关系时,主要依靠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旧模式”)。这在将新产品推入到一个已知规模的现有市场时非常有效,趋势性把握更为准确,具体分别见表2、表3。

二、干预策略

1.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规范性,避免运动损伤

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学生只有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才会在开展运动训练前积极进行热身准备,牢记规范的技术动作要领,按照步骤进行训练,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同时,学生在自主训练中,能够根据自身身心成长发育情况进行训练,正确把握运动训练量和运动强度,既能够在运动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又能够避免由于运动过度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保证身心都能够得到发展。

2.处理好运动训练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冲突,及时化解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矛盾。团体训练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正确认识到团体训练中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度、默契度,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同时,如果在运动训练中学生发生了冲突,教师应当及时处理,缓解矛盾,防止矛盾升级,从而避免在运动训练中发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动训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对于积极影响,教师应当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通过运动训练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对于消极影响,教师要及时制定防范策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干预,尽可能地避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事故发生,从而保证高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龙.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J].田径,2019(3):40.

[2]宋时佳.浅析网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54-55.

[3]王洪亚.高中体育教学与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之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2+114.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0-0024-0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标签:;  ;  ;  ;  ;  

运动训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