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_黄细纯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22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113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6.81%,低于对照组(4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9);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2天,14±3天)。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词】优质护理;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临床疗效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LDVT after surgery

Huang Xi-chun

(Yiyang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Yiyang Hunan 41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LDVT after surgery. Methods:420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26 patients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ncidence of LDVT and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LDVT after surg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6.81%)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se in the control group(40.71%),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8.7589);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6±2days,14±3days). Conclusion:Th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ncidence of LDVT after surgery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days.

【Key words】High-quality nursing care;LDVT;Clinical effec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是外科手术后经常发生的并发症,并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手术创伤及术后长时间卧床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有手术史人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是无手术史对照人群的4倍[2],而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普外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病率为15 %~30 %[3]。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为临床有效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前3个月无血栓病史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26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93例,年龄为15-86岁,平均年龄(51.88±12.36)岁。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增加术后患者的肢体活动量,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皮肤发热等现象,术后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等。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成立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专业组,制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和健康教育执行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其形成原因、有可能导致的后果、临床有效避免的方式,提高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同时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术后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使患者术后及时正确的进行自我锻炼,避免缺乏科学的运动知识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②风险评估:在术前和术中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评估,以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根据病人风险分级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预防血液凝滞:主要有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帮助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下肢以及下床活动,应用梯度压力袜、间歇式充气加压系统和足底动静脉脉冲压力系统等,可以加速血液流动速度,加大移动血液总量,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对患者进行从足底向大腿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术后下肢皮肤受压处及关节处放置特制防压疮的海绵软垫,避免患者过度屈髋,多做适当抬高下肢的动作,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液凝滞[6]。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医护人员立即指导和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做科学的下肢高抬腿运动,锻炼和恢复双下肢的活动能力,同时结合绕环动作锻炼踝关节,指导患者自行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能力[7]。根据患者耐受的情况鼓励和指导其在床上进行下肢肌肉的动能活动,首先将小腿尽量伸直绷紧,坚持5 min后彻底放松,每天多次练习;然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屈伸运动,100次左右,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逐渐增加运动量,将主动和被动运动结合的科学锻炼可以加强腓肠肌的舒缩能力,增加肌肉的泵血量,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下肢适当运动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配合科学的深呼吸、咳嗽、扩胸练习、双上肢伸展练习增加心肺功能[8];对于意识障碍、行动不便的患者,护士应定时翻身并对下肢进行科学的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采用阶梯状环形包扎方式从远端处开始至近端,松紧度适宜,固定于双侧足背和大腿上[5],并观察弹力绷带固定后患侧肢体皮肤颜色、肿胀情况。药物预防方面,术后避免使用止血药,特别是针对血液有高凝现象的患者更应禁止使用,术后下肢有肿胀、发热等现象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混合丹参20 ml静脉注射,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肿胀严重的患者应给予硫酸镁热敷,达到活血化瘀、消肿的目的[9]。④静脉护理: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宜选择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选择下肢静脉以及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如有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保护静脉[10]。⑤饮食护理:禁止患者吸烟并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多吃高蛋白、少脂肪、富含粗纤维、无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胃肠的蠕动功能。

1.2.2 DVT确诊标准 经静脉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显像中任意一项检查显示深静脉管腔阻塞或充盈缺损改变,伴或不伴有DVT 临床表现。

1.2.3 观察指标 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

1.2.4 统计方法 采用Matlab 7.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术后有19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81%,对照组术后有4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7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9);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3。根据卡方表7.879<8.7589<10.828知接受两组数据具有显著不同的置信水平为1-0.005=0.995,即我们有99.5%的把握确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易发的并发症之一(见表1)。

3讨论

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一旦脱落很可能造成肺栓塞而威胁病人的生命。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无可避免地会造成创伤,血管壁受损后产生大量促凝血因子和物质,启动凝血系统,加上术中液体有不同程度流失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麻醉可致患者的肌肉出现麻痹现象,均可以诱发术后血栓形成[11];另外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会造成静脉回流受阻,最终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流不畅,久之血液在静脉内凝结,阻塞下肢的静脉管腔,手术创伤和术后长时间卧床这些因素协同更易造成DVT 的发生。因此,对手术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比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提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减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原因是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成立了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专业组,制订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和健康教育执行单,并能够确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落到实处,引起病人和病人家属的高度重视,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规范护士的护理操作和护理行为,在术前和术中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病人风险分级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减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风险评估、运动指导、药物预防、静脉护理、饮食护理等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华,罗玉荣.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全科医学,2006,26(3):24-25.

[2]BANNINK L,DOGGEN CJ M,NELISSEN R G H H,et al.Increased risk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orthopedic and general surgery:results of the MEGA study[J].J Thromb H aemost,2005,3:1653- 1658.

[3]Agnelli G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surgical patients[J]. Circulation,2004,110(24suppl 1):4-12.

[4]傅绍辉. 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特点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1(3):109-110.

[5]胡雅萍,罗玉贤,顾福杭,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48-49.

[6]李叶红,王玉梅,郑元玲,等. 外科围于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80.

[7]周军,王娟茹. 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1(8):59-60.

[8]赵振凤,高志英,宗素梅. 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57-58.

[9]罗春梅,任敏. 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静脉溶栓术后病人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47-1048.

[10]李燕,周祖刚,张宏坤,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介入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 安徽医学,2012,33(9):1164-1165.

[11]邓明扬,杨景柯,张广森,等.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5):266-268.

论文作者:黄细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_黄细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