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析论文_冯立君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析论文_冯立君

绥棱县绥中乡卫生院 1522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跟踪,以研究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的11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分别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和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由于西医治疗的观察组。以1、2、3个月为节点进行复发情况跟踪分析,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组复发病例少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中医辨证疗法在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治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研究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毛细血管尾静脉坏死性血管炎,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为丘疹、紫癜、荨麻疹、溃疡等,并伴有疼痛、瘙痒、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在治疗中一般采用口服抗组胺及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病情较重则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本文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反复的影响进行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某院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11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9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11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断,年龄、性别、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辨证治疗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对照组56例采用西医疗法,甲波尼龙片晨服16mg/d,晚服8mg,当皮肤损伤下降90%后,用量减半,2w后维持用量,8mg/d,有感染者家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对发热、关节痛等其他症状对症治疗。皮肤按西医的常规方法进行处理,选用炉甘石洗液、3%硼酸、莫匹罗星乳膏、聚维酮碘进行外擦。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并按症候特征分为湿热阻络、血热淤结;气虚血瘀、痰湿凝阻;阳虚寒凝,瘀湿阻络三种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湿热阻络者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用:金银花、玄参、当归、黄柏、苍术、土茯苓、生薏苡仁、川牛膝、鸡血藤、川芎、红花、甘草。气虚血瘀,痰湿凝阻者主益气活血、脱毒祛湿,药用: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川芎、金银花、玄参、牛膝、鸡血藤、土茯苓、半夏、甘草。对阳虚寒凝,瘀湿阻络者主温阳散寒,利湿化淤,药用:熟地黄、白芥子、肉桂、黄芪、当归、川芎、牛膝、仙茅、仙灵脾、半夏、制附子、甘草。下肢肿胀者酌情添加生薏苡仁、泽泻、泽兰;关节痛加海风藤、秦艽;溃疡者加乳香,没药。外用药酌情选用生肌玉红膏、化毒散、黄金膏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治疗情况,并按1、2、3个月进行随访跟踪,对复发情况进行记录。

1.4评价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17.0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治疗组显效5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2%;对照组显效42例,好转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1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情况治疗组要优于观察组。1个月时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2例。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1例。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5例。其中统计结果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在中医中可归属为"梅和丹"、"瘀血流注"、"瓜藤缠"、"葡萄疫"等,虽然从中医上并没有对该疾病的有效揭示,但中医上大致认为此病与热、湿、瘀、风、气虚等相关,并归于湿热阻络、血热淤结;气虚血瘀、痰湿凝阻;阳虚寒凝,瘀湿阻络三种。中医辨证治疗主要着眼于对"证"的区别上,通过"问闻问切"所得到的资料,对患者的患病的病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病理的不同给与不同的治疗方法。

从本病的辨证治疗研究中分析可知,湿热阻络、血热瘀结证患者病程较短,且不易复发。气虚血瘀、痰湿凝阻患者和阳虚寒凝、瘀湿阻络者病程较长,复发次数较多。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效果,并防止病情复发。虽然在治疗初期显效不如西医疗法显效快,但由于中医实现了标本兼治,因此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除此之外,利用中医治疗,不会对患者的皮肤带来损伤,患者的依从性更高,由于不容易复发等特点,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

综上所述,临床疗效证明中医辨证疗法在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医学工作者对中医的不断应用和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必然会在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刘源,陆原,杨玉峰,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01).

[2]曹柏龙,苗桂珍,朱学敏,等.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思想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

[3]王建春,林鸿国,白爽,等.蔡炳勤教授分期辨治变应性血管炎经验[J].新中医,2011(12).

[4]林水淼,周如倩,王健,等.调心方、补肾方对Alzheimer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06).

论文作者:冯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  ;  ;  ;  ;  ;  ;  ;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探析论文_冯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