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订单农业的思考_订单农业论文

关于发展订单农业的思考_订单农业论文

发展订单农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订单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订单农业的形式与作用

近年来,温州市订单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向农民提供订单的企业和市场流通组织有二十多家,分布在粮食、蔬菜、畜牧、水产等领域,且订单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户同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二是农户同科研生产机构签订合同,主要是签订农作物制种、畜牧、水产、花卉种苗等合同;三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农户既同加工企业签订生产原料供应合同,又入股企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四是通过政府组织和农村流通经纪人搭桥,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同外地客商和经营公司签订合同。订单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欢迎,对全市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 农户按订单安排生产,减少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使市场风险由农户一家承担变为订单签约双方承担,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乡村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风险的矛盾,从而在更大规模、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2、增进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订单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有后劲延伸到二、三产业,把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商业贸易连成了一片,形成了商品生产流通大循环,有效地挖掘了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能直接分享农村工业化利益。

3、加快了农业的科技进步。为获得订单, 农民对技术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科技应用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品种改良和农副产品贮藏、运输、精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开发,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业的现代经营手段。

4、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订单农业的发展, 必然促进农业生产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淘汰市场不欢迎的品种,扩大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全市农林牧渔产值之比由1990年的63.7∶2.2∶19.8∶14.3演变为45.8∶1.9∶12.7∶39.6;种植业突破了粮食一统天下的格局,粮经比例达到1.22∶1;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蔬菜、畜牧、 果菜、花卉、水产等新兴产业快速兴起,正在成为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5、找到了一条农业稳定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如温州一鸣食品有限公司与奶农定价格和质量合同、保护价收购鲜奶的方式,联络了6个奶牛基地43户奶牛饲养大户、1500多头奶牛。 这些饲养大户每年按合同向公司提供3000多吨鲜奶,年增收300多万元。 温州蒲城集团将“蘑菇”订单发放到江苏、安徽大别山山区,建立长期的蘑菇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

6、提高了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因企业统一采购和销售, 统一收集与发送信息,统一开展公关活动,既可节约交易成本又可节约信息费用,有计划地、科学地组织原材料,管理半成品和成品,使物流畅通;周密的资金投放和回收,可提高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取得速度经济。

7、有利于实现工农业的紧密结合,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订单成为联系农业和工商业的纽带,使工农商各方共同受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城镇一体化的融合速度,发展了新的生产力。

二、发展订单农业的思考

从总体上讲,我市订单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订单农业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它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而发展壮大。

1、 发展订单农业必须把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点和突破点来抓。龙头企业是订单农业的核心,订单农业规模的大小和效益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龙头企业经营市场化的程度。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和牵动能力,决定着订单农业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各地都必须把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订单农业关键点和突破点来抓。继续抓好市“百龙工程”建设,通过完善企业承包制,实行股份制,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逐步把龙头企业建设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等重要作用。

2、发展订单农业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始终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产基地是订单农业的基础,没有基地,订单农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地建设的经验是: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质量是订单农业的生命,科技是提高质量的根本。要不断强化农户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以良好的信誉维护精品形象,争取订单。同时加强种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种子种苗“258”计划。 要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从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满足厂商客户对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农产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占领市场,赢得订单。通过对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农民“绿证”培训和基层干部教育,培养一支造就优质农产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走出一条依靠人才兴科技,依靠科技保质量,依靠质量获订单的良性发展之路。

3、发展订单农业必须加快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不断开拓市场。 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名牌,开拓市场是重要课题。优质产品是订单农业的前提,优质产品只有成为名牌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也才能形成更多的订单。因此,在实施订单农业过程中,各地要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创名牌活动,努力培养和拓展出市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形成优势产业。对全市现有8 个国家级名牌产品和83个省级优质名牌产品,要千方百计扩大产量,提高质量,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大公司、大集团,真正形成名牌带动的龙型经济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特别加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以浙南农副产品中心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网络体系。

4、发展订单农业必须依法维护订单的严肃性。订单的有效履行, 是整个订单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订单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订单签约双方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应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制约机制,一旦这种互相制约的机制受到损害,订单农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对于意向性协议,应通过建立信誉来提高履约率;对于合同,要纳入法制化管理。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以财物,技术为纽带,鼓励多利益主体进行延伸性、扶持性、先期性和服务性的互渗式投入,逐步形成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5、发展订单农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发展订单农业更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划、组织、桥梁作用,来协调农企之间的关系,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搞好信息服务。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中心要为农民及时收集、分析、预测、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等方面信息,并与厂商客户建立广泛联系,为农户牵线搭桥。同时,各地要培育大规模、高水平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吸引、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放胆发展,放手经营,担当起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力军,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

标签:;  ;  ;  ;  ;  

关于发展订单农业的思考_订单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