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论文_吕红莉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论文_吕红莉

吕红莉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中学 250300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新教材、新大纲都强调了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会说、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既应该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下面,我就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谈谈。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理解课文。那么,怎样做到“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呢?

1.注重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整个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还学生思想以自由。例如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生们反复诵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在诵读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地絮语,又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当然老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适时加以指导。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 二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互相交流所得并抓住学生中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2.要做到具体形象与理性分析相结合。通过阅读学生已从中获得信息,开始不自觉地将信息加工,即已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解分析,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斑羚飞渡》一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描写一群斑羚被迫逼至伤心崖。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斑羚危在旦夕,惶恐不安。为挽救种族,老斑羚试着坠入悬崖,母斑羚误以为彩虹为桥,差点葬身崖底……斑羚为摆脱困境,绞尽脑汁,终于镰刀头羊从彩虹中受到启发,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牺牲斑羚,以老斑羚为跳板,让中小斑羚成功地飞渡到对面山崖,老斑羚坠入山涧,粉身碎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惨烈的一幕,在学生中形成一副形象直观悲壮的画面,大家唏嘘不止,感叹不已,回味无穷,这时老师不失时机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时老斑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中小斑羚是怎样想的?猎人看到这一幕又会说些什么?然后找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老斑羚,中年斑羚,小斑羚和猎人上台表演,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下课了仍余犹未尽。这节课通过具体形象与理性的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悟到了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磨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如学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分成几组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更有创意;学了《金色花》、《纸船》,我就让学生通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向自己的母亲进行深情地倾诉;学了《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我就组织学生就“探险”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4.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朱自清的《背影》,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父子亲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就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父亲、母亲的背影,并根据观察,写成一篇命题作文《背影》,这样学生也会写得有真情实感。学习了蒲松龄的《狼》,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文章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二、鼓励提倡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1.注意整体感知,注重语感的培养。鼓励提倡课外阅读,要求在课外阅读时,首先从整体出发,从宏观上感悟文章写的什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并要求写、摘、抄并附简评。

2.强化语言文化积累。要求学生对成语、名句、警句、妙语要理解记忆,对于含蓄凝炼的关键语句则指导学生探究。古人云:“积句成篇。”如果这个环节得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3.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比较阅读,灵活运用。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把课外文章和课堂教学中相类似的课文联系起来,比较阅读,力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人和文章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抓文本阅读才有着落;抓人本,阅读才有意义。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不断提高。

论文作者:吕红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论文_吕红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