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应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梁承财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应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尼莫地平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尼莫地平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静脉注射,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进行比较,和治疗前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了患者脑血管痉挛症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丹红注射液;脑血管痉挛

本次研究进行,主要是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应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丹红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和静脉滴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了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4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18-73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尼莫地平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17-73岁,平均年龄为45岁。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患者行颅脑CT、或者腰穿诊断为自发性的ASH;(2)患者属于SAH后的5d之内;(3)患者属于首次发病者;(4)患者不属于外伤损伤。

排除标准包括:(1)患者属于孕妇以及年龄超过75岁;(2)患者SAH超过5d;(3)患者属于并发性的心肌梗死,以及合并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出现严重感染,包括存在糖尿病的患者;(4)不属于脑动脉瘤导致的SAH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选择三组穴位,包括双侧曲池、双侧风市和双侧足三里。每天进行一组穴位的注射,每个穴位2ml,1次/d,15d为一个疗程。尼莫地平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20mg/d,0.5-1mg/h进行静脉缓慢点滴,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并采用微泵对静脉输液进行控制,15d为一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和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医学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出现,是由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导致患者颅内出现迟发性的大动脉或者小动脉狭窄症状[1]。比较典型的CVS一般发生在出血后的3-5d,在7-10d左右会达到一个高峰,同时,2-3w后逐渐出现缓解。脑血管痉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发生率在30%-90%,同时,伴有一些缺血性的脑损害,甚至出现脑梗死[2]。而且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或致死的重要原因,但是仍然没有明确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3]。目前的治疗中,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丹红注射液,是重要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以及通脉疏络的作用,一般用于患者淤血闭阻导致的胸痹和中风,以及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等症状,在医学中应用比较普遍[4]。在临床中,用于缺血性脑疾病,以及脑血栓的治疗比较多。尼莫地平,是对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基本药物,而且尼莫地平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对脑血管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已经被指定为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药物[5]。尼莫地平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性缺血,确诊的脑梗死,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虽然对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本次研究中,对三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注射治疗。经过治疗,三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颅内压变化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和穴位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颅内压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而且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3(31):2407-2408.

[2]薛彦忠,庞守良,姚金国,郝培来.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2(03):147-152.

[3]曹辉,蒋正方.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15,17(02):202-205.

[4]雷华斌.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3):92-94.

[5]倪修红,淦作松,吴君. 中西药对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7):963-964.

论文作者:梁承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应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梁承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