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改造分析与实践论文_朱妍

(北京中瑞电子系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0)

【摘 要】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近几年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现存于城市角落中的大量中小型厂房,成为主要空气污染源,因此政府提出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工厂纷纷外迁或转型,旧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面临拆除或是改造的现实需求。这些既有工业建筑大多配套设施良好、结构主体坚固耐久,拆除重建容易造成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文化损失和环境危害。受发达国家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启示,中国工业建筑民用化改造形势方兴未艾,本文根据一个实际改造项目,探讨了工业厂房民用化改造的可行性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工业建筑;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242-03

引言

我国的厂房或仓库一般为空间开敞的单层或多层,与普通民用建筑相比,在基础设施、主体结构、空间和平立面形式等方面有易改造、改造后使用灵活的技术特点。其建筑有很大的可利用价值。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再利用的可行性高,在一个改造项目具体操作之前应充分考虑其技术可行性、结构安全稳定性、改造后经营前景和设计、加固改造施工等许多综合因素,作好可行性研究分析,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建筑民用化改造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1.旧工业厂房分类

旧工业建筑依据建筑的空间特性主要划分为大跨型、常规型、特异型三种。

2.厂房改造成生活、办公、娱乐一体化的综合型建筑

2.1 改造厂房项目概述

某纺织厂主要生产厂房,建设于2001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上四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38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14000m2。目前厂区内现存建筑及构筑物20多栋,目前定位为精品小商店及小型餐饮店等休闲娱乐功能。(见图4)

2.2 改造功能匹配性分析

改造建筑为常规型厂房,常规型工业建筑是指多层框架工业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或多层仓库,层高比大跨型和特异型低,建筑空间具一定的灵活性,改造后可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适合改造为小商店、办公楼、餐厅、娱乐场所等。

改造适宜性评价指标从社会、技术性、经济性等方面分析:(1)本厂区位于城市主城区,交通便捷,周边以居民住宅为主,通过周边配套设施匹配性调研分析,周围五公里内没有综合性配套设施,利用其很强的区位优势适宜改造生活、办公、娱乐一体化的综合型建筑。(2)厂房层数、层高(一层层高9.00m,二三层层高4.50m,四层层高4.30m)、主要柱网7.0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原有结构形式可节省拆除项目等各方面的费用;缩短改造周期,降低成本。(3)建筑配套的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建筑的给排水、电气、燃气设施配套标准一般都要高于普通民用建筑,改造不必增容,即可有效节省前期投入。

3.厂房改造设计

3.1 改造原则

工业建筑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破坏原有结构体系,尽量不要对原建筑进行随意结构变动或拆改。(2)结合原有建筑特点或特征选择适当的改造方向,然后再对旧建筑不足之处如设施、结构、功能性等进行完善,尽量提升改造效益。(3)环境协调原则,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环境因素,对原建筑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让建筑物与环境能够平衡、协调、和谐发展,实现建筑内外环境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4)经济性原则,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各阶段都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并且要对改造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改造期间要尽可能利用原材料与原结构,做到节能、节材、节能。(5)预测性原则。工业建筑改造时要具有充分的预见性与前瞻性,保证其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即便对功能要求有所变化,建筑只要进行小幅度调整变可满足功能变化要求,以此来延长其使用寿命。(6)循环利用原则。一方面,可通过循环设计及必要的设备,让建筑内部部分资源形成自循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建筑本身条件及能源情况,尽可能采取被动式能源,材料则尽量选用再生材料,以达到环保要求。

3.2 改造方法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基本可分为外部更新调整和内部改造调整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改造是指建筑功能的转变而引发内部空间布局的调整或建筑内部装饰调整:外部更新则是为了使改造后的建筑满足建筑本身及城市外部形态的设计要求,对建筑外立面更新改造,实现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后的新功能。

3.2.1 厂房外部更新改造

本厂房外部更新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建筑的外围护部分(包括保温层)以及建筑装饰构件(如遮阳百叶)或附属物(如攀爬植物等);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建筑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外墙、屋顶以及外门窗、装饰构件等。

(1)节能改造:本项目原有使用功能为工业建筑,不涉及节能设计,本次改造成民用建筑,均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采取节能措施,且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外墙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铲除原有饰面层至墙体基层,外露梁、板、柱、底板、屋面板等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位,均贴80厚岩棉保温板;外窗拆除更换为断桥铝合金玻璃窗,西侧窗户设置遮阳百叶。

(2)绿化改造:本厂房以原厂区道路为基础,结合周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设计。原建筑四面都种植高大乔木,夏季可发挥遮阳作用;冬季乔木树叶脱落则能够让建筑主体获得充足的日照。保留厂区所遗留下来的树木,通过对其进行修剪维护,可发挥一定的降噪、隔音作用,进一步提升环境的舒适度。

(3)道路改造:本厂房周围,设计环形消防通道,并结合原有绿化条件,设置了200个绿化生态停车位,满足日常停车需求。考虑到改造后建筑周围道路两侧多为绿地及树木,路面范围内雨水量并不大,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设计为路面排水。这样便能将路面范围内雨水导入两侧绿化带,利用雨水进行绿地浇灌,实现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为避免大量雨水下渗对路基稳定性产生影响,可在道路与绿地间设置渗沟进行排水。所有道路两侧均设置一定面积绿地,以增强道路景观效果及空间。

(4)围护结构改造:建筑外围增加了绿化外廊,顶部则设置了铝合金遮阳格栅,外侧设置了绿色植物花架。夏季植物生长较为茂盛,能够充当遮阳屏障;冬季植物叶片脱落后,也不会影响到正常采光。围护选择灰白色作为主色调,具有较高的反射率,炎热气候下可有效降低辐射作用。

(5)屋顶改造:旧厂房屋顶充分利用原有的天窗资源,并利用光导管形成自然采光。日间基本上能够满足内部空间照明,可节约大量电能。屋顶进行绿化设计,种植绿色植物。夏季绿色植物能够吸收部分辐射,有利于控制室内温度,减小空调能耗。利用原厂房屋面遗留的金属构件,设置太阳能真空管集热水器,为太阳能吸附式空调机地板采暖提供热源。同时,设置了太阳能集散器,并可进行电辅助加热,由此来提供热水。

3.2.2 厂房内部改造

(1)平面布局改造:小柱跨区改造为小商店及办公区,开敞空间改造为商场娱乐区。建筑商业建筑内部流量较多,流动性大,竖向交通组织负载大,商场娱乐区增设商业扶梯一部,满足商业竖向交通需求。经核对,小商店及办公区疏散了梯满足现有功能消防疏散需求,根据商业建筑疏散计算,商场娱乐部分需增加一部室外疏散楼梯,满足商业消防疏散要求。(见图5)

(2)消防改造:旧厂房改造后为民用建筑,消防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相关规定,一层小商店,每个房间面积≤300 m2,每间分别设置单独出入口对外;二三层设置通向疏散楼梯疏散走廊,宽度3.00m;所有管井间门均为丙级防火门,出屋面门为乙级防火门;办公、商场小商店均设置独立疏散口,且相邻墙体均为防火墙。每层按不同功能分三个防火分区;楼梯间均改造为封闭楼梯间,开向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墙体留洞嵌入箱柜(如电气柜,消火栓等)穿透墙壁时,应待箱柜安装固定后,背面立钢丝网再做抹灰粉刷;墙面吊顶材料均为A级材料;沿消防扑救面设置消防救援窗;

(3)内部空间的分割与合并:改造后功能性需要划分新的功能空间的出现,既有的小空间房间设计为办公区,沿街两跨大空间需要拆分成小空间作为小商店空间;竖向空间的分割,是在原来的一层层高9.00m内,局部增加一层,水平分割,旧建筑现有大空间,可以增加隔断墙进行或者直接利用室内家具布置,灵活隔断及交通空间和楼梯、坡道等交通设施来对原有的宽大空间进行灵活的划分,实现既分又合、新老空间并置的流动空间效果。

(4)绿色装修建筑材料:建筑装修材料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建筑材料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18580~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所含甲醛等有害物质限量达标,环保效果好,不会对室内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其次,确保室内建筑材料与制品的放射性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再次,建筑改造中新增材料及维护外装修材料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第四,严禁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5.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传统工业企业逐渐外迁或转型,遗留下大量废弃和闲置的旧工业建筑。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区进行改造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旧城更新改造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工业厂房本身的建筑特征,选择合理适宜的改造技术措施,使闲置工业建筑实现资源重复、循环利用。同时,让建筑与周围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化。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城市老工业建筑的“绿色化”改造[J].建设科技,2015,(09):66-67.

[2]武乾,宗一帆,刘江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趋势的研究——结合青岛、兰州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02):11-14.

[3]李新鑫,李慧民,温艳晶.大连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状与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14,(06):60-62.

[4]宋仕俊,王升,乐嘉龙.与城市一起成长的工业建筑——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的探索[J].工业建筑,2013,(01):17-19.

[5]郑罡,刘煜,任娟.关于旧有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1,(03):21-23.

[6]乔堃.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建筑,2010,(26):41-42.

[7]陈亚宁,徐峰.旧工业建筑生态改造的设计策略[J].华中建筑,2010,(05):177-180.

[8]刘力,徐蕾.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工业元素”再利用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9-35.

[9]周昊.试论我国工业建筑改造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工业建筑,2009,(08):38-40.

论文作者:朱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旧工业建筑改造分析与实践论文_朱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