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维修体制在人机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富强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在人机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富强

——论维修体制实践与分析

任富强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广珠中线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摘要: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合淮阜九标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采用人机一体化管理体系,机械设备保修管理采用三位一体维修体制,作者就机械公司在合淮阜项目所采用三位一体维修体制机械设备保修管理办法的实践与分析中,逐步探讨适合我公司路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保修管理办法,和同行共同切磋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保修管理体制,以满足工程机械化施工需要。

关键词:设备管理;三位一体维修体制;人机一体化

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现有设备,用较小的维修费用投入,发挥设备最大的效能,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企业设备维修体制对设备效能的发挥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

1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

机械公司在合淮阜九标项目对所属工程机械采用管、用、养、修人机一体机械化管理体系。采用机、电、操作人员三位一体的维修体制,自从合淮阜九标工程项目开工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种体制下,配备了与吊车等工程机械设备复杂系数和设备状况相适应的机、电维修人员,成立了维修班组。根据长期的设备管理经验,对施工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各有明确的职责,对各工种制订有职责范围和工作标准。要求操作人员对现场所操作的施工工程机械设备做到“四懂、三会、三好”,即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检查排除故障;用好、管好、修好。对施工设备现场维护要求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定时准确记录。要求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设备维护十字操作法。设备运行必须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和“四不漏”(不漏水、不漏气、不漏油、不漏液)。建立修理人员对施工工程机械现场巡检制度,在巡检过程中要求携带“三件宝”,即扳手(紧)、抹布(擦)、“听诊器(听)”。设备日常点检润滑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但要求维修人员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定期点检,并根据操作人员日常点检所反映的问题,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加以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后,要求各工种相互紧密配合及时进行修理消除故障。

这种三位一体的维修体制克服了以前各工种之间的互相扯皮现象,配合紧密协调,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在常澄路驻点试行了一年多时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工程机械设备故障停机率下降,维修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而完好率利用率提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小改小革的技术改造成果层出不穷。设备维修管理有条不紊,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效果

我公司为一专业修筑路桥的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施工项目不可能集中,均分散在全国各地,在设备管理中难以采用集中维修体制,通过对合淮阜九标项目一年来的实践与分析,我们认为三位一体维修体制具体运用机械公司各驻点是切实可行的,是适合我公司路桥一级施工企业的情况的,也适应当前改革的形势。其效果主要表现在:

2.1 容易向设备状态维修和计划保养相结合的综合保修制度的目标逐步过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了设备工程师和有维修经验丰富的修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他们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密切配合工作作风,对设备现场进行了专责、规范、动态监控和完好管理,使设备综合效能有了很大提高。这基本具备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人力资源要求,只要配置一批必要的监测诊断仪器,再加以培训即可实行状态维修和计划保养相结合的综合保养制度,以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2.2 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完好率利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维修体制各工种职责明确,同属于一个部门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按照设备工作提取报酬,各工种密切配合,工作效率高,处理故障及时,维修质量良好,使故障停机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地满足了工程机械化施工需求,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

2.3 降低生产及维修成本。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机械公司管理逐步在各驻点推行成本核算,实行维修费、人工费等控制支出,三位一体的维修体制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保修中尽量考虑修旧利废,降低维修费用。

2.4 维修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相结合,改变了以往的单纯修理。

维修的宗旨不应狭隘地体现在设备自身的恢复性和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的修理上,如果长期原样修复,将会阻碍设备的技术时步,且使修理费用增加;另外任何一台设备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应作为维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维修,特别是大修理的有利时机进行设备改造,采用新技术来提高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改善、提高和扩大原有设备的功能。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的运行中,维修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设备最熟悉,因为他们和设备接触最多,精通设备的特性。对于重复发生的故障和故障多发部位,或原设备性能中所缺乏的功能而施工生产中又经常必须的,他们往往能提出较为实用的合理化建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合淮阜九标项目TR300EX型多田野30T轮胎吊垂直水平支腿油缸的国产化改进(消除缺陷性改造),QY25型徐州25T汽车吊卷扬制动器密封的改进(提高精度型改造),QLY25C型哈尔滨25T轮胎吊大臂前端增设副卷扬导向定滑轮装置(改善作业条件型改造)等。

2.5职工技术水平提高

由于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技术上互补,能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使操作人员更熟悉设备,操作起来更熟练,且注意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并能体会到设备损坏后带来的损失及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的辛苦,因而能更精心地操作设备,避免发生人为的事故;维修人员能做到自觉监督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按规定保养设备,起到设备现场监督员的作用(特别是巡检的时候),同时维修人员则对生产工艺的了解更为深入,维修更加认真,在维修改造中更能满足生产的要求。这样使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得以提高。三位一体维修制度在合淮阜驻点运行的二年多的时间内,遇到复杂故障或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如多田野30T轮胎吊和徐州25T汽车吊液压系统和电路出现故障均是我驻点维修人员自行处理好的,而不需要外请社会上专业维修队伍进行,既培养了一批能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仪气一体化的维修技术人员,又为公司节省了相当可观的维修费用。

2.6 有利于企业执行设备综合管理

三位一体的维修体制各工种密切配合,对设备运行状况、故障停机率、能耗、生产效率等能够作出全面的反映。因而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同时能综合设备的运行、维修情况,对设备设计的合理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三位一体的维修体制有利于推行全员生产维修,易于把设备的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少投入,多效能,提高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达到设备综合管理的目的。

论文作者:任富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三位一体维修体制在人机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富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