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玉篇的今音标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今音论文,宋本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玉篇》系顾野王撰于梁武帝大同九年(公元543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孙强等为之修订并增字。陈彭年等在修订完成《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之后,有感于字书不能与韵书相配,于是着手修订《玉篇》,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完成对《玉篇》的修订,名曰《大广益会玉篇》,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所谓宋本《玉篇》,或者直呼为《玉篇》。经陈彭年等修订的《玉篇》既非顾野王原本《玉篇》之旧,也不是孙强增字本的本来面目。但是由于原本《玉篇》已只剩残卷,孙强本《玉篇》也无由考证,于是宋本《玉篇》也就成了我们研究《玉篇》、研究古代字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贮存了大量的历史汉字信息,同时也贮存了大量的历史语音、历史词汇信息,为我们研究了解古代的用字、注音以及词汇情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作为宋本《玉篇》整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尝试着对其注音进行清理,为《玉篇》的每个汉字标注今音,将历史汉字所贮存的历史语音现象以一种我们现在可以感知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注音的目的不是要求读者现在按照这个读音去读识这个汉字,而是告诉读者某个字、某个义项折合成现代汉语语音曾经存在这么一种读法,当然这一读法绝大多数与我们现在通行的读法是一致的,但也有许多和我们现在的读法不一致。本文将就我们处理《玉篇》注音的各种情况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一、《玉篇》的注音形式
《玉篇》注音形式多变,多数情况是出现一个反切,或者一个直音,如:
①祏(shí),殊亦切。庙主石室也。
②禄(lù),音鹿。赏赐也,又福禄也。
这一批字我们作注音处理时,只需要将反切及直音折合转化为现在的读音就行。与此同时《玉篇》中也存在大量一字多音的情况,例如:
③嫯(áo),五高、五到二切。侮慢也。
④婧(jìng),财姓、疾井、子盈三切。竦立皃。
⑤泀(yí),音移,又音司。
⑥禪(shàn),市战切。祭名。又,市然切,静也。
⑦脕(wǎn),无阮、无怨二切。色肥泽也。又音问。新生草也。
⑧菟(tù),音兔。菟丝,药名。又音徒,地名。
⑨潘(fān),孚袁切。浙米汁。又,普寒切。
⑩邬(wǔ),於古切。晋大夫司马弥牟邑也。又音乌。
例③、④、⑤同时出现多个反切或直音,释义上没有标注区别,应该属于同义多音字。例⑥、⑦、⑧在标注一个或两个读音之后,有释义,然后标注另一个读音,再释义,这是典型的多音多义字,并且音义对应清楚。例⑨、⑩在注音释义之后又标注另一个读音,没有释义,这种情况多数应该属第一种情况,即同义多音字,但也不能排除属于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因为《玉篇》释义减省现象是很明显的。
二、《玉篇》多音字的注音取舍原则
《玉篇》与古代各种注音材料一样,一字多音的现象也很普遍。这种将各种读音罗列在同一字形下的情况在古代的字书、韵书中非常流行,其发端是魏晋南北朝迄隋唐的各种音义类著作。而音义类著作往往包含有意义的辨析和各家注音的区别。字典、韵书将意义上没有区别的各种读音笼统地罗列于一字之下,实际上是混淆了音义类著作与字书类著作的区别。字典类著作应该告诉读者某个字某个义该怎么读,而《广韵》《集韵》之类韵书在编写时将各种读音标注于某字之下而不加区别,实际上并没有告诉读者某个字当时的实际读音,因为当时的实际语音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的读音。正是因为这种简单的罗列使我们在查阅《广韵》《集韵》之类的韵书时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正音,什么是又音。与韵书相比,《玉篇》虽然也罗列众音,但其注音总算有一个先后次序,不管当时编修时依据如何,我们认为这种排序应该反映出编修者在读音上的某种倾向,例如:
①且(qiě),七也、子余二切。语辞。又,七序切。《诗》曰:“有萋有且。”
②治(chí),除之、除冀二切。水出曲城阳县曲山。又修治也。
例①《广韵》鱼韵子鱼切:“且,语辞也。《说文》‘荐也。’”《广韵》马韵七也切:“且,语辝。”受编排体例的限制,从《广韵》我们看不出编修者的原则和倾向。《说文解字》且部:“且,荐也。从几,足有二横,一其下地也。”徐铉注音:“子余切,又千也切。”将子余切放在前面,实际上反映了徐铉注音遵循了本义本音的原则,也就是告诉我们“且”字《说文》本义当读子余切。《玉篇》将七也切放在前面,则反映出通俗常用的原则,即告诉我们“且”字常用读音是七也切,这一区别一直延续至今。
例②《广韵》直利切:“治,理也。又直之切。”又直吏切:“治,理也。又丈之切。”直之切:“治,水名,出东莱。亦理也。”三个读音又都有“理也”的意思,放在同一层面上,看不出当时的实际读音,也看不出编修者的倾向,事实是根据任何一个反切注音都是正确的,现在标准音读zhì显然来自于去声直利切或直吏切。从规范现代汉字的读音来说,根据第一个反切注音ch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玉篇》将除之切置于除冀切之前却反映了这个字的一贯读法。
从字书注音看,该字《说文解字》徐铉注音直之切,平声,《说文解字系传》朱翱注音直而反,《说文解字篆韵谱》徐锴注音直之反,也是平声。《类篇》水部:“治,澄之切。《说文》‘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第一个读音也是平声。其他注音材料如惠琳《一切经音义》卷八:“莹治,下除离反。《考声》‘治理也。修故也。从水台声也。’”又卷三十:“炼治,下雉离反。《考声》云‘治理也。修故也。’顾野王云‘治谓修理也。’《文字典说》‘从水台声,’”也是平声。最能反映该字当时读音的语音材料是《经典释文》,《经典释文》有138处为“治”字注音,只在卷二十九《尔雅音义上》有:“治,音持。”平声,其余毫不例外的注音“直吏反”,并且反复出现,不厌其烦,例如《周易音义》:“其治,直吏反。下同。”《尚书音义下》:“治,直吏反。下政治、治其职皆同。”《毛诗音义中》:“思治,直吏反。”《周礼音义上》:“宰夫掌治,直吏反。注及下之治赞、治官、掌其治皆同。”《春秋左氏音义之四》:“知治,直吏反。下注之治同。”陆德明反复强调去声读的同时,实际也在告诉我们,“治”在当时的通行读法恰巧不是去声读,因此需要反复注音,从陆氏对“治”字“如字”的处理正好应证了这一点。《礼记音义之二》:“而治,徐直吏反。下注治定同。一音如字。”《礼记音义之四》:“而治,直吏反。一音如字。”《春秋左氏音义之五》:“不治,直吏反。旧如字。”《尔雅音义上》:“治,如字。施直吏反。”《尔雅音义上》:“治,直吏反。谢如字。”从这几个例子可以清楚的看出,“如字”读法是和去声读法相对立的,也就是说中古时期“治”的平声读法才是其本音读法。
“治”的平声读法不仅反映在注音材料里,也反映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诗文押韵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押韵情况看,“治”字押平声韵的情况更为普遍。例如魏徐干《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韵脚字都是平声,其他如曹植《王仲宣诔》“时治熙基”押韵,嵇康《太师箴》“滋基疑治思”押韵,江逌《逸民箴》“士时辞疑丝之期治”押韵,鲍照《绍古辞》“时丝驶治缁旗欺”押韵,肖绎《玄览赋》“基治师疑辞”押韵,李骞《释情赋》“时期辞嬉箕芝治思诗”押韵,韩愈《送张道士》“施疑姿差夷师茨嬉知治之遗斯披思持时迟伊私宜为谁”押韵,白居易《赠僧五首·神照上人》“治遗”押韵。虽然“治”押去声的现象也有,但相对而言,押平声则更为普遍。
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治”读平声是当时的实际读法,《玉篇》将平声一读作为第一个读音反映了当时的语音实际。既然这种注音的先后次序反映出某种语音信息,我们就应当充分利用。因此,我们在整理《玉篇》标注今音时,一律依第一个反切或直音进行折合。虽然这种处理也许过于简单,但至少是切实可行的,也应该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或编修者的注音倾向。
完全根据第一个注音将《玉篇》字音转换为现代读音有时会出现注音结果与现在通行读音格格不入的情况,如:
麝(shì),市亦、市夜二切。麝香。
鴦(āng),乌郎切。鸳鸯。亦音央。
(zhài),直买切,又音稚。俗豸字。
(gě),古曷、古害二切。乞也,行请也,取也。
岛(diǎo),丁了、多老二切。海中山,可居也。
“麝、鸯、(豸)、(丐)、岛(岛)”现在读音分别是shè,yāng、zhì、gài、dǎo,其规范读音都来自于《玉篇》的又音,从整理汉字读音而不是规范汉字读音的角度出发,我们仍然根据第一个反切标注今音。基于同样的原因,《玉篇》中还有许多字的注音结果不符合现在通行的读法,是因为现在通行读音来源于《广韵》《集韵》等其他注音材料的注音,例如:
悔(huì),呼对切。改也,恨也。
帜(chì),尺志切。巾也。又,始志切。
鼾(hàn),下旦切。卧息也。
匐(bó),步北切。伏也,路也。
狙(qū),且余切。玃属也,犬暂啮人也,犬不絮也。
这些字的注音都与今读不符,这是因为今读来自《广韵》、《集韵》的另一读音。《广韵》队韵荒内切:“悔,改悔。”与《玉篇》注音同,又贿韵呼罪切:“悔,悔吝。”这是今读huǐ的来由。《广韵》志韵式吏切:“帜,旗帜。又音炽。”与《玉篇》注音全同,又志韵昌志切:“帜,又音试、音志。”其又音“音志”是今读zhì的来由。《广韵》德韵蒲北切:“匐,匍匐。”与《玉篇》注音同,又屋韵房六切:“匐,匍匐,伏地皃。”这是今读fú的由来。“狙”今读jū,则来自《集韵》的子余切。
三、《玉篇》今音标注的变通原则
完全根据第一个反切标注今音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坚持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对以下情况作特殊处理。
1.在第一音不明的情况下,根据又音标注今音
有时第一个反切由于某种原因疑惑之处不易参透,这时有第二个反切时,我们考虑根据第二个注音标注今音,例如:
欨(xǔ),泥娱、吁禹二切。吹欨,又意也。(按:《玉篇》第一个反切上字为泥母字,《广韵》有况于、况羽二音。《说文》:“吹也。一曰笑意。从欠句声。”徐铉注音况于切。据此《玉篇》第一音反切当为晓母字,但证据不足,故依第二个反切注音xǔ。)
(qǐ),水爱切,又音启。(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一等代韵,上字水为书母字,不合中古语音结构规律。《汉语大字典》依《玉篇》又音注音qǐ。今依。)
棷(zǒu),义垢、侧九二切。木也,柴也。(按:该字《广韵》有四个读音,释义与《玉篇》相同的有子侯、苏后、侧鸠三个反切,都与《玉篇》注音不同。《玉篇》反切上字“叉”通常讹误成“义”【详见后】,则义垢切即叉垢切,但下字“垢”属厚韵,是一等字,中古音韵结构初母字不与一等相拼合。该字疑惑之处颇多,故暂依其第二个反切注音zǒu。)
(cuì),义乱、义芮二切。断也。(按:该字《广韵》有初刮、厕列二切,又辖韵初刮切:“,断也。又叉芮切。”则该字《广韵》有三音。《广韵》祭韵楚税切:“,断。”《广韵》又有此芮切,《玉篇》:“,义刮、义芮二切。断也。”可见为异体字。《玉篇》切语上字“义”为叉之讹误,则《玉篇》义芮切与《广韵》叉芮切、楚税切相同。第一个反切义乱切没有语音地位,下字为换韵,合口一等,上字义【叉】为初母,不与一等拼合。而初母祭韵合口三等是二字在《广韵》《玉篇》中共有的注音,所以暂依第二个反切给这两个字注音cuì。《玉篇》毛部:“(cuì),七芮切。也。亦作。”则与《广韵》此芮切同,仍应看作 的异体。)
(huǐ),为说、许为二切。郑地,坂名。(按:切语下字“说”《玉篇》弋雪切,《广韵》有舒锐、失爇、弋雪三个反切,而《广韵》字无与为说切相对应的反切,故《玉篇》切语下字的读音不易确定,今依《玉篇》第二个反切注音huī。)
(chè),上黠切。又音彻。(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二等字,上字为禅母字,根据中古语音结构,禅母字不与二等相拼。《正字通·耒部》:“,俗彻字。”故依又音注音。)
2.当《玉篇》注音存在疑问时参考其它材料标注今音
或者是由于语音结构的格格不入,或者是由于注音用字的讹误,《玉篇》注音有个别切不出适当的音来,疑惑之处明显,这时则需要寻找其它适当的注音材料加注今音,例如:
蜨(dié),山颊切。蜨蛱也。(按:《玉篇》切语下字属帖韵,为开口四等字,而切语上字山为生母字,根据中古语音结构规律,上下字不能拼合。该字《广韵》注音苏协切,《集韵》注音达协切,《说文》徐铉注音徒叶切,《汉语大字典》依《集韵》达协切注音dié,暂依。)
(dài),徒介切。尝吠也。(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二等怪韵字,上字属定母,根据中古语音结构规律,舌头音不与二等拼合,故《玉篇》反切语音地位可疑。该字《集韵》徒盖切,《汉语大字典》据此表音dài。今依《集韵》。)
(wǔ),无鲁切。也。(按:《玉篇》下字为一等字,上字为明母,可理解为类隔,注音mǔ,但与该字声符及其他注音材料不协。《广韵》麌韵文甫切:“,牎中网也。”《说文》:“,牖中网也。”徐铉注音文甫切。《玉篇》:“,亡娱、亡矩二切。牖中罔也。”则 为异体字。无鲁切相当于《广韵》文甫切、《玉篇》亡矩切,故依《广韵》文甫切注音wǔ。同理,《玉篇》:“膴,亡古切。土地腴美,膴膴然也。”依《广韵》文甫切注音wǔ。)
祅(xiān),阿怜切。胡神也。(按:在《广韵》《玉篇》等书中“阿”通常不作切语上字,且《玉篇》注音不见于其它材料,疑《玉篇》上字有误。今据《广韵》呼烟切注音xiān。又手部:“扞(hàn),阿旦切。卫也。捍,同上。”与此同例,今据《广韵》侯旰切注音。)
赴(fù),亡遇切。告也,奔也。或作讣。(按:《玉篇》走部:“,孚务切。疾也,及期也。亦作赴。”又言部:“讣,芳付切。告丧也,又至也。”读音一致,疑《玉篇》亡遇切上字有误。今据《广韵》芳遇切注音fù。)
3.适当调整标音结果
根据《玉篇》反切折合而成的语音,有时可能过于拗口,甚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音结构规律,这样就需要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
(rú),女於切。缊也,塞也。或作袽。又,女下切,,相着皃。
袽(rú),女居切。所以塞舟漏也。袾袽,敝衣也。又袽床也。亦作。
(rú),女於切。犬多毛。
(rú),女鱼切。臭草也。(按:以上各字根据反切当注音nǘ,但这一音节过于拗口,所以《汉语大字典》《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等都标音rú,这样语感自然且与声符相协,所以被广泛采纳,今依此注音。)
(nà),女法切。(按:《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根据反切注音nià,按照反切也许这一拼读更为准确,但与现代汉语语音结构不合,故不取,今依《汉语大字典》注音nà。)
淲(biāo),皮留切。水流皃。(按:该字《广韵》在幽韵皮彪切,《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注音piú。依《玉篇》皮留切则在尤韵,依反切当音fóu,读音均不顺畅,今依《汉语大字典》注音biāo。)
4.适当参考异体字的读音
《玉篇》解说中常常出现说明文字关系的术语如“亦作”“古文”“今作”“同上”等,标注今音时我们可适当参考,例如:
唲(wā),乙佳切。唲呕,小儿语。亦作哇。又音兒。(按:今依“亦作哇”注音。)
舙(huà),胡快切。古文话。(按:胡快切当音huài或huì,今依“古文话”注音。)
(yōng),余钟切。今作庸。(按:余钟切可读音róng或yōng,今依“今作庸”注音。)
(xuē),盱戈切。或靴字。(按:《玉篇》:“靴,盱戈切。靸也。亦履也。”读音同。《广韵》戈韵许切:“鞾,鞾鞋。《释名》曰:鞾,本胡服,赵武灵王所服。靴,上同。”靴《玉篇》同为盱戈切,《广韵》无字,今依“或靴字”注音。)
盇(hé),乎猎切。《说文》曰:覆也。又何不也。盍,同上。(按:《玉篇》切语下字属三等开口叶韵,依例没有匣母字,与中古语音结构不符,也有可能是《玉篇》切语下字有误。《广韵》盍韵胡腊切:“盍,何不也。《说文》作盇,覆也。”今依盍注音。)
(huàn),胡慢切。相诈惑也。从倒予,今作幻。(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二等谏韵,类推音为xiàn。《玉篇》存在开合混切的现象【详见后】,今依“今作幻”注音huàn。《广韵》筱韵胡了切:“,《修续谱》云:“相诳也。”《玉篇》音患。”可证。)
5.适当参照通行的读音
前面我们强调,整理《玉篇》今音时严格依照《玉篇》注音来进行标注,尽管有些字我们现在并不这么读。一般情况下,只要现今通行的读法有另外的读音来源,我们取《玉篇》注音而不照顾今音。但是也有些字的读音,历代注音相同,而现在口语通行并不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俗读或例外字。对这一部分例外字(主要是常用字),我们也按俗读或例外字来处理,不依反切强注今音。例如:
廿(niàn),如拾切。二十并也。今直为二十字。”(按:该字《广韵》人执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rì或rù。今依俗读,不依反切。)
爹(diē),屠可切。父也。又,陟斜切。(按:《广韵》也是两个读音:徒可切、陟邪切,与《玉篇》同。今依俗读,不依反切。)
妈(mā),莫补切。母也。(按:该字《广韵》莫补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mǔ。今依俗读,不依反切。)
它(tā),托何切。蛇也,上古草居畏它,故相问无它乎。又非也,异也。今作佗。(按:该字《广韵》托何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tuō。今依俗读,不依反切。)
叛(pàn),步旦切。离也,去也,不与也,背也,别也,背邑曰叛。(按:该字《广韵》薄半切,与《玉篇》注音只有开合口的差异,实际注音相同,依反切当注音bàn。今读pàn,属于例外。今依例外读,不依反切。)
踝(huái),胡瓦切。足踝也。(按:该字《广韵》胡瓦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huà。今读huái当属例外。今依例外读,不依反切。)
屿(yǔ),似与切。海中洲。(按:该字《广韵》徐吕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xù。今读yǔ是因声符影响而成的例外音。今依例外读,不依反切。)
壻(xù),思计切。《尔雅》云:女子之夫为壻。或作婿。(按:该字《广韵》苏计切,与《玉篇》同,依反切当注音xì。今读xù是因声符影响而成的例外音。今依例外读,不依反切。)
四、《玉篇》注音中的用字讹误问题
要将《玉篇》注音转化为现代读音,首先要保证《玉篇》用字没有讹误。在这一方面清人邓显鹤有《玉篇校勘札记》一卷,钮树玉有《玉篇校录》一卷,对《玉篇》作了许多校勘工作,近世胡吉宣先生的《玉篇校释》则作得更为细致全面。我们在整理《玉篇》注音时,对其注音用字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校订,根据《玉篇》不同版本、《广韵》《集韵》等其它注音材料,校订《玉篇》注音用字,在此基础上再将其注音折合成现代读音。举例如下:
1.上字讹误
(chuà),义刮切。黄黑而白也。一曰短皃。(按:《广韵》辖韵初刮切:“,黑也。”《玉篇》注音当为叉刮之讹误。《玉篇》初母字通常以“叉”为其反切上字,例如:“觘(chào),叉校切。角上也。”“(chuàn),叉万切。小春【舂】也。”“(cè),叉白切。磨豆也。”“龀(chěn),叉谨、初靳二切。《说文》云:毁齿也。男八月生齿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俗作齓。”但是大概由于刻写的原因,宋本《玉篇》的“叉”许多刻成了“义”或“又”。对这一些字,我们对照《广韵》按初母字折合成今音。)
棦(chēng),义耕切。木束也。(按:《广韵》楚耕切:“棦,木束。”释义相同,《玉篇》义耕切与楚耕切相当,则上字为叉之讹误。《万象名义》:“棦,叉耕反。”可证。另如部:“(cè),义力切。草名。”《广韵》初力切。竹部:“簉(chòu),义又切。冲也。”《广韵》初救切。酉部:“醛(chuò),义劣切。咸也。”《集韵》作测劣切。酉部:“醶(chǎn),义槛切。”《广韵》初槛切。石部:“(chuǎ),义瓦切。好雌黄也。”《广韵》叉瓦切。其切语上字义均为叉之形讹。)
徎(chěng),力整、丈井二切。径也。(按:该字《广韵》丈井、他鼎二切,无力整切。《说文》:“徎,径行也。”徐铉音丑郢切,《集韵》静韵丑郢切:“徎,《说文》径行也。”释义均与《玉篇》同,则《玉篇》切语上字力当为丑,形近讹误。)
(xuàn),平犬切。有力,见《尔雅》。(按:《广韵》铣韵胡畎切:“,兽名,似犬,多力,出西海。一曰对争也。到一虎者非也。”《万象名义》:“,胡犬反。有力也。”《尔雅?释兽》:“,有力。”《尔雅音义》:“,胡犬反。”可见该字读音一贯,《玉篇》切语上字当为与“胡”同母的“乎”字,形近讹误。)
(cén),七林切。禾欲秀。(按:《广韵》侵韵巨金切:“,禾欲秀也。”又锄针切:“,禾欲秀。”《玉篇》七林切与锄针切相当,其切语上字盖士之讹误。七士形近,互混现象常见。另如木部:“梫(qǐn),士荏切。”《广韵》作七稔切,徐铉七荏切。人部:“偲(cāi),士才切。”《广韵》仓才切,《说文》徐铉注音、《集韵》同。又如妾字,《玉篇》字头重出,并见于妾部和部,妾部注音士接切,部注音七接切。士为七之讹字。)
鏏(huì),干桂切。铜器,三足,有耳也。(按:该字《广韵》祥岁切:“鏏,大鼎。”又于岁切:“鏏,《说文》鼎也。”《集韵》霁韵胡桂切:“《广雅》鬻鼎也。”祭韵旋芮切:“鏏,大鼎。”《类篇》作胡桂切。《玉篇》注音当与《集韵》《类篇》胡桂切相当,其切语上字“干”当为“于”之讹误,于为喻三与匣母类隔相通。)
(chán),任缄切。鼯。(按:《广韵》咸韵士咸切:“,鼠名。又《埤苍》云:鼠皃。”《玉篇》切语上字盖仕之讹误。)
(xù),杳句切。子幺蚕。(按:《广韵》遇韵香句切:“,幺蚕。”《集韵》有吁句、区遇、王遇三个反切,释义与《广韵》《玉篇》同。《广韵》香句切与《集韵》吁句切同,同为晓母字。《玉篇》上字“杳”作切语上字不见《广韵》、《玉篇》,且与通常注音不符,盖为“香”之讹误。)
(màn),方苋切。姓也。(按:该字《广韵》亡苋、卢候二切,《集韵》萌苋、郎豆二切,意义均为姓氏用字,《广韵》《集韵》注音相同。《玉篇》方苋切不同于《广韵》《集韵》,且与该字结构不协,其切语上字盖亡之讹误。《万象名义》:“,亡苋反。姓也。”可证。)
2.下字讹误
(pái),步隹切。黑鲤也。(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合口三等,中古语音结构止摄合口三等没有帮组声母的字。《广韵》佳韵薄佳切:“,鱼名。《广雅》云:黑鲤谓之。”《集韵》蒲街切,释义同《广韵》。《万象名义》:“,薄涯反。”则《玉篇》切语下字盖佳之讹误。隹佳二字极其相似,互混现象常见。又《玉篇》女部:“娃(wā),乌隹切。美皃。”《广韵》於佳切,《万象名义》乌佳反。又隹部:“猚(yá),五隹切。水名。又鸟名。”《广韵》五佳切,《集韵》宜佳切。以上《玉篇》切语下字隹当为佳字。又雨部:“(suī),息佳切。”《广韵》无字,脂韵息遗切有“浽,浽,小雨”。《集韵》脂韵宣隹切:为异体,《广韵》《集韵》下字均为脂韵合口。则《玉篇》切语下字佳当为隹之讹误。)
雥(zá),才市切。羣鳥也。又,走合切。(按:《广韵》徂合切,《玉篇》切语下字当为巿之形讹。《玉篇》另有?韴二字注音才巿切,《广韵》均为徂合切,可证。)
街(jiē),古切。四通道也。(按:切语下字罕见,《广韵》胡礼切,在荠韵,与该字读音不协。街《广韵》古膎切,在佳韵,《玉篇》切语下字当为膎之形讹。)
烓(qiǒng),口迴、乌圭二切。煁也。(按:《广韵》迥韵口迥切:“烓,行灶。”又齐韵乌携切:“烓,《说文》曰:行灶也。《尔雅》曰:煁,烓。郭璞云:今之三隅灶。”《经典释文》卷六《毛诗音义》中:“烓灶,音恚。又丘弭反。郭云:三隅灶也。《说文》云:行灶也。吕沈同。音口颎反。何康莹反。顾野王口井、乌携二反。”《经典释文》卷二十九《尔雅音义》上:“烓,郭音恚。《字林》口颖反。《说文》云:行灶也。顾口井、乌携二反。”乌携反与《玉篇》乌圭切同音,《玉篇》口迴切当与《广韵》口迥切、《经典释文》口颎反、顾野王口井反相当,则《玉篇》切语下字迴当为迥之形讹。)
迊(bó),博未切。急走。(按:《广韵》末韵北末切:“迊,急走。”《说文》:“行皃。从辵市声。”徐铉注音蒲拨切。该字《集韵》有疪末、普活、蒲拨三个反切,均属末韵,没有属于未韵的,可见该字当属末韵。《玉篇》切语下字未当为末之形讹。又《玉篇》衣部:“(pò),匹未切。衣袂也。”《广韵》普活切,与此同。)
幋(pán),步九切。覆衣,大巾也。(按:该字《广韵》薄官切,《万象名义》:“幋,莆兰反。覆衣。”九盖丸之形讹。)
另外还有两个例子需要说明。雨部:“(xuān),音宣切。飞皃。”该字不见于《广韵》《集韵》,《改并四声编海》引《玉篇》作“音宣”,则“切”为衍文。又□部:“圃(pǔ),布五、补五二切。菜园。”两个反切读音相同,其中必有一误。《广韵》有博古切,又有博故切,释义同,则《玉篇》注音应当也是上声、去声两读。
五、《玉篇》注音用字与今音标注
《广韵》《集韵》等韵书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情况来编排的,从所属韵部就可以判断被注字的韵母、声调情况,从小韵的编排大致可以判断声母的情况,所以判断《广韵》《集韵》被注字的声韵调并不困难。《玉篇》就不一样了,它是根据部首来编排的,注音主要采取直音和反切两种方式,如果注音用字中出现一个多音字或怪僻字,单凭某一条注音就不一定能确定其正确读音,这时我们就必须参考《广韵》《集韵》等其它注音材料,或比照《玉篇》相应内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直音用字与今音标注
直音是最直接明了的一种注音方式,标注今音时只要将其折合成今音就可以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用来作直音注音的字是多音字或者作例外读,这时需要参考其它注音材料才能作出判断。例如:
靧(huì),音悔。洗面也。与颒同。(按:悔今读huǐ。《广韵》有呼罪、荒内二切,即上、去两读。《玉篇》:“悔,呼对切。改也,恨也。”只有去声一读。《广韵》队韵荒内切:“靧,洗面。”原本《玉篇》:“颒,呼愦反。”均为读去声。因此尽管“悔”字今读上声,被注字还是应该读去声。)
(jùn),音桾,又九云切。(按:桾《广韵》桾举云切,但不能用这个注音为注音,因为举云切即《玉篇》又音九云切,说明第一个音一定不是平声。《广韵》作居运切,则《玉篇》第一个音当读去声。)
(yǔn),音尹。虫名。(按:尹《广韵》余准切,为合口字,今读音yǐn,当属例外,故注音yǔn,仍依合口读。)
滽(yōng),音容。水出宜苏山。(按:容《广韵》余封切,余封切这一小韵的字,今读róng或yōng,一般情况下,声符为“庸”的字读yōng,声符为“容”的字读róng,故滽字当注yōng,不注róng。)
苝(bèi),音佩。山薤。(按:佩《广韵》蒲昧切,为并母字,依例当读bèi,如背悖誖。佩今音pèi,当属例外,故苝字注音读bèi,不读pèi。)
另一种情况是用来作直音注音的字是一个生僻字,需要查对《玉篇》《广韵》等材料。例如:
(yī),音。黑色马。(按:,《玉篇》於兮切。)
叨(bǎi),音。叨别也。(按:?字罕见,《广韵》纸韵甫委切:“,相分解也。”《玉篇》:“,补解切。别也。”若依《广韵》当注音bǐ,若依《玉篇》当注音bǎi,今依《玉篇》。《汉语大字典》注音bēi,而叨字引《玉篇》”音”注音bǎi,前后不一致。)
2.反切用字与今音标注
反切用字也有一个多音字处理问题,反切用字读音不同,折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整理这些字的读音时需要参考《玉篇》自身的注音,同时也要参考《广韵》《集韵》等注音材料。例如:
眷(juàn),古援切。眷属。《说文》云:顾也。(按:援字《广韵》有雨元、王眷二切。《玉篇》:“援,禹璠切。又音瑷。”可见切语下字有平、去两个读音。而眷字《说文》徐铉注音、《广韵》都只居倦切一个读音,去声,所以切语下字当依去声读。)
焅(kù),苦告切。旱气也。(按:切语下字告《玉篇》有公号切、公笃切两个读音,《广韵》也有古沃、古到二切,都是去、入两读,而焅字《广韵》只有苦沃切—个读音,可见切语下字告当依入声读。)
斟(zhēn),止任切。取也,计也,酌也。(按:下字《广韵》有如林、汝鸩二切,《玉篇》:“任,耳斟切。《说文》云:保也。《尔雅》曰:佞也。又,汝鸩切,委任也。”都有平、去两读,《玉篇》将平声一读置前。而《广韵》斟字只有职深切一个读音,所以切语下字当依平声读。)
羕(yàng),弋上切。长也。(按:切语下字《玉篇》有市掌切、市让切,《广韵》也是时掌切、时亮切,均为上、去两读。而羕字《广韵》只有余亮切一个读音,所以切语下字当依去声读。)
(gé),古裓切。衣上罗。(按:字《广韵》古喝切,在夬韵。切语下字裓《玉篇》古得切,《广韵》古哀、古得二切,可见字注音《广韵》《玉篇》是不同的,今依《玉篇》。)
《玉篇》反切用字中还常出现一些生僻字,注音时需要参看其他注音资料。例如:
(běn),布体切。戎姓。(按:切语下字体《玉篇》不收。《广韵》混韵蒲本切:“体,皃。又劣也。”实际是今愚笨之“笨”的本字。字《广韵》注音布忖切,与《玉篇》音同。)
(méi),莫切。碎萁也。(按:切语下字不见于《玉篇》《广韵》《集韵》等,疑有讹误。《广韵》贿韵武罪切:“,豆碎萁也。”只有一个读音。《集韵》贿韵毋罪切:“,碎萁也。”与《广韵》同,又灰韵谋杯切:“,豆萁下叶也。”则《玉篇》盖为偎之讹误,今注音依此。)
给《玉篇》标注今音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在标注之前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原则和方法,但各项原则之间也可能会存在交叉或冲突,各种注音材料也可能存在矛盾之处,所以在具体操作时总会遇到很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斟酌处理,颇费周折。即便是参考《汉语大字典》《广韵》《集韵》等材料,实际上仍然有许多问题得不到完满的解决。例如:
(rǎn),二典切。高也。(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四等铣韵,切语上字为日母字,《汉语大字典》依《玉篇》反切注音rǎn,而实际上日母字不与四等相拼,被切字大既应该属于泥母字,这样就应该注音niǎn。因为没有更多的语音材料作证明,暂依《汉语大字典》。)
(rán),而三切。龟甲边。(按:《广韵》覃韵那含切:“,龟有距也。又如詹切。”又盐韵汝盐切:“,有距龟。”依《玉篇》切语下字则相当于《广韵》那含切,则当注音nán,而切语上字属日母,则与汝盐切近,当注音rán。今暂依《汉语大字典》注音rán。)
(ké),巨何切。飞皃。(按:《玉篇》切语下字为开口一等歌韵,切语上字为群母字,《集韵》音同,《汉语大字典》据此注音ké。而实际上群母字不与一、二、四等相拼,根据匣母与群母的互补关系,似乎应该属于匣母字,这样就应该注音hé。《玉篇》还有“(jué),巨角切”,情况与此相同。暂依《汉语大字典》。)
熭(huì),才锐切。曝干也。(按:该字《广韵》于岁、王伐二切,《汉语大字典》依于岁切注音wèi。《玉篇》注音有从邪混切的现象,如果认为被切字当为从母字,则《玉篇》才锐切相当于《广韵》的祥岁切。熭以彗为声符,而《广韵》“彗”祥岁切,今读huì,故依此注音。《集韵》霁韵胡桂切:“熭,干暴也。”大概是反映了语音的变化。)
总之,这一类需要斟酌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样就难免出现疏漏和不当之处,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玉篇》的今音标注还涉及到《玉篇》的注音特点和语音系统问题,对此将另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