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论文_王海华

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261500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患者给予CT诊疗法进行诊疗,观察组患者给予MRI诊疗法进行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观察组的诊疗效果与患者病情的发生率的吻合度较高,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结论:经研究证明,MRI的诊疗效果远远高于CT,临床诊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CT;MRI;诊疗效果

现如今人们身上所发生的疾病越来越多,其中原发性胆囊癌就属于一种胆道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经相关调查显示,原发性胆囊癌占恶性肿瘤的0.3%~5%[1],在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但是对于原发性胆囊癌来说,该病诊断困难,许多患者无法准确确定疾病,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发展到晚期,且受到该病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的影响[2],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疗,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就通过CT与MRI进行诊疗,并进行对比,以下为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础资料

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进行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男22人,女23人,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51.25±1.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人,女22人,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16±1.14)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数据,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CT诊断,首先在诊断之前,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在8小时之内禁食禁水,其次,再使用CT设备进行诊断,具体措施为:(1)对患者进行非强化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期动态扫描。(2)在扫描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高压注射器的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部位主要是患者的肘部,并且确定相关的造影剂,注射的最大速度控制在3ml/s,最大剂量2ml/kg。(3)扫描过程是由膈顶处进行扫描,一直扫描到肝下部位置,螺旋距离为1.0,层厚为5mm。

观察组患者进行MRI诊断,同对照组一样,在诊断之前,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在8小时之内禁食禁水,其次,再使用MRI设备进行诊断,主要是通过常规方法对患者上腹部扫描,并使用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扫描,检查病症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其中显效:患者诊断的准确率高;有效: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无效:患者诊断准确率低。

1.4统计学分析

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组间计量应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应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现如今我国医院肿瘤科室的临床治疗中,胆囊癌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且占据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置,但是胆囊癌主要是并发肉瘤、类癌以及巨细胞腺癌等,对于原发性胆囊癌来说,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患病率较低,因此也缺少相关的研究。但是原发性胆囊癌的凶恶程度要比一般的肿瘤疾病高得多,需要广大医生和人们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据相关调查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患病几率尚未达到1%[3],且相关的发病机制至今也无法准确确定,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推测,该病的引发主要是人体胆道系统炎症、结石,以及慢性病症的不断恶化都能够引起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经研究表明,胆囊癌可以与良性的胆囊病症同时存在,但是一般的原发性胆囊癌的病症不明显,因此也极不容易被发现,每当患者发现病症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治愈率。

对于胆囊癌的显著临床表现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患者右部上方疼痛,部分患者的痛感会转移到右肩部。第二,患者受到病情影响,会出现消瘦、食欲不振以及恶心等情况。第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第四,患者腹部右侧上方出现肿块,肿瘤也会逐渐增大。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病理情况检查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别,可以进行对比。

由此可见,CT、MRI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CT影像扫描通过等密度来表现增厚型胆囊癌,通过软组织密度影来表现结节型胆囊癌及实体肿块型。MRI影像扫描主要是通过T1、T2来表现增厚型胆囊癌增厚加权像,二者分别表示低信号或略低信号以及高信号,通过MRI影像扫描表现出来的胆囊周围液体渗出为环形水样信号。MRI影像扫描与CT影像扫描相似,但是表现出来的图像更加清晰,延续的时间也较长,诊断效果高,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病理情况,为提高患者治愈率奠定了基础,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藤,吴宇.超声、MR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1):66-69.

[2]黄威,欧穗怡.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7(10):5-6.

[3]余蓓蓓.CT与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41-42.

论文作者:王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胆囊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论文_王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