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论文_隋平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论文_隋平

兰西县榆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兰西县 151500

纹枯病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的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其病原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病毒可经卵传递。获毒灰飞虱在第6年的第40代仍有较高的传毒能力。带毒的灰飞虱在水稻上取食数分钟即能染病,经过13~17d的潜伏期后显症。该病一旦侵深,便难以防治,具有毁灭性,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发病较多也较严重,得病田块一般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或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1.识别

一般从水稻的分蘖期开始发病,先危害叶鞘,再侵害叶片。初发病时,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象开水烫了一样,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或灰白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病斑基本相似。天气潮湿时,肉眼可见病斑上长出象蛛丝状的菌丝体,以后菌丝体集结成紫褐色籽粒状的菌核,易脱落。

2.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受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田间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日平均气温达22°C又有雨潮湿时,开始零星发生,在23°C-35°C并伴有相当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病情扩展。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病情,若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湿最有利于病情蔓延危害。

3.栽培条件

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株间郁蔽,长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和蔓延。长期灌深水的稻田,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深灌病害更重。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品种和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叶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一般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比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发病重。

5.防治措施 

防治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栽培方式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从整体上采用IPM策略,以对付稻瘟病菌的易变性和抗药性为重点,采取轮回滚动利用抗病品种,大力推行种植多个基因源的品种布局或混合种植技术,控制肥水,调解和改善微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拮抗微生物的作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轮回用药、混合用药、分阶段用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实现防病、高产、优质综合效益。

5.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纹枯病的田间菌核是次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一般应在灌水整田时,用畚箕捞去浮在下风头水面上的浪渣,尽可能大面积连片打捞,并坚持在各季稻田或每年打捞,并将打捞的菌核带出田外集中烧毁。 

5.2 农业防治

5.2.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5.2.2实行秋翻、深翻,深埋菌核,减少菌源。

5.2.3打捞菌核,减少菌源。春耕灌水后,多数菌核浮于水面,及时打捞菌核,可减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5.2.4合理密植,改善水稻群体格局。增加稻田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发病程度。

5.2.5水肥管理。为了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应抓好以水肥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5.2.5.1在用水上采取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胚、湿润长穗、不过早断水、防治早衰。5.2.5.2在用肥上应施足基肥,及早追肥,氮肥、磷肥、钾肥相互配合使用。不要集中施用过多的氮肥,避免过早封行。(3)在栽培上要做到合理密植。在保证基本苗数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放宽行距,改善群体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5.3化学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水稻进行适时施药保护。在水稻分蘖期加强调查,根据发病早迟,确定防治时期,根据发病轻重,确定防治对象田。即分蘖至拔节期控制病害水平扩展,孕穗期至抽穗期控制病害垂直扩展,保护功能叶不受侵害。

5.4药剂防治。应在病丛率20-30%时施第一次药,隔12-15天施第二次药,天旱时病丛率40-50%时施药。亩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25-50克、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对准稻株基部喷雾,或亩用50%稻保A(可兼治螟虫及飞虱)1包兑水喷雾,或用30%稻丰灵,每亩用药0.25kg,抽穗前7-10天施药,并可兼防稻瘟等病害。

论文作者:隋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  ;  ;  ;  ;  ;  ;  ;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论文_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