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郭美玲

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郭美玲

郭美玲(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治疗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64)96.88%,所有患者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患者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更好的溶解大部分血栓,提升患者的保值率,具有临床治疗和推广价值。【关键词】导管接触性溶栓;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下肢动脉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术后患者易出现再闭塞的现象,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患者下肢缺血严重而截肢[1]。研究为了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治疗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的效果,选择我院接诊的64例患者进行具体分析。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患者接诊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42例和22例;患者的年龄最小者为44岁,年龄最大者为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3.48±5.45)岁。患者TASC分级:C级14例、D级50例。Fontaine 分期:II期14例、III期50例。1.2 治疗方法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患者采用顺行或逆行股动脉穿刺,将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短鞘置入,通过短鞘掌握患者病变位置的血管造影,掌握患者的血栓的范围、形态和具体位置[2]。在路径图示意下,以导丝通过血栓的鼻塞段路。后使用远端造影掌握患者的流出情况,明确导管是否在患者的远端动脉真腔内,如果其位置在内膜下方,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保证其位置回到真腔内部。根据造影的情况,使用美敦力公司生产的溶栓导管,调整导管的位置,以脉冲喷射技术将20万单位和50毫升的生理盐水相溶解,后以尿激酶注射。方法:以注射器推注,间隔数秒后,快推入1毫升,注射期间通过造影掌握患者闭塞段血管的开通情况,通过实际情况调整导管的具体位置[3]。在溶栓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体征改善情况,进行造影复查,如果患者血管开通情况较好,为患者拔除溶栓导管。如果患者的体征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需要立即为患者进行造影,为患者调整溶栓导管的具体位置,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如果患者血栓溶解情况较为彻底,或病变位置较为狭窄,为患者进行扩张后造次造影检查[4]。1.3 评价标准分析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的平均术后踝肱指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 统计学分析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数据在确认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的表示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治疗后,无效2例,有效32例、显效3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64)96.88%,所有患者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治疗后的踝肱指数(0.81±0.05)优于治疗前(0.15±0.06),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踝肱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性显著(t=67.6034,P=0.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6个月和一年。3例患者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闭塞,此外无发生再次狭窄和复发的患者,64例患者无肢体坏死和截肢。3.讨论下肢动脉缺血疾病在介入术后易出现再闭塞,主要原因为:动脉内膜撕裂胶原纤维导致大量暴露,出现继发血小板沉积;中层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以及内膜增生。在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易出现球囊扩张,引发动脉内膜部分撕裂,严重情况下患者出现血栓。常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的方式为开放手术治疗,但是远期的治疗效果较差,且患者的截肢率较高。随着治疗的研究,腔内溶栓治疗创伤小,且具有重复性,可以更好的将导管侧孔段埋入患者的血栓内,可以保证溶栓药物的浓度和血栓充分的接触,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血栓再次狭窄的风险。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再闭塞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需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在早期进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保肢率。综上所述,根据研究数据显示,64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所有患者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治疗后的踝肱指数优于治疗前,由此说明: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患者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参考文献:[1] 解远峰,赵堂海,张杰, 等.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7,5(2):30-32. [2] 张骞,汪海洋,付健, 等.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3):223-227. [3] 孙立巍,刘艳,梁增辉.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2):205-208. [4] 程章波,任飞,蓝永荣, 等.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36):78-79,116.

论文作者:郭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郭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