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观察论文_尚玲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观察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5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气道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2.41%。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固具有可比性。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桥球治疗过程中给予气道护理,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呼吸衰竭,气道护理,护理有效率

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机体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气道阻力高,高功能的残气量,高功能的消耗量,伴有呼吸肌疲惫等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给予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1】。本实验中随机抽取呼吸科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5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实验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5岁—72岁,平均年龄(63.8±7.9)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患者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2±9.8)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患者9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例。两组患者经过临床病例以及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实验,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实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做雾化处理、安插胃管、导尿管、口腔护理、吸痰等,实时关注患者营养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以及呼吸道的调节等。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气道护理,气道护理主要包括:插管前护理和插管后护理。插管前护理:①为患者插管前首先建立无菌环境,禁止探视人员以及陪护人员进入,医护抢救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并佩戴帽子、手套,穿隔离衣进入,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每日定时进行消毒,保持抢救环境无菌,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的风险。②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状态以及观察患者情绪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做好心理准备,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气道护理的过程讲解,并告知患者气道插管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开导患者,增强患者信心,降低紧张情绪,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③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例,基本状况,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插管操作,实时关注观者的临床状态,情绪波动等,对于过度紧张,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应遵照医嘱给与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与肌松剂,时刻患者快速进入放松状态,并进行治疗,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治疗效果更佳,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得到家属的配合与认可【2】。插管后护理:①导管护理,插管后仔细检查导管的牢固性,并用两条胶布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将导管固定好,以能够容纳一小指的松紧度为宜[3],避免拉扯导管脱落或者移动,从而破坏患者的气管壁黏膜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应时刻查看导管情况,若出现导管变形或者损坏的状况应及时更换导管。②气囊的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气囊气压应控制在15mmHg以内,护理人员定时给气囊放气,避免患者气管局部缺血性损伤,保持患者头部、肩部、颈部在一条直线。③为患者吸痰处理,当患者出现粘稠的痰液,喉部痰液附着的情况,应实施雾化处理。首先清理导管壁的异物或粘稠物,清洗患者胃反流物、呕吐物等,将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逐一吸出,避免患者呼吸阻塞,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④拔管操作,患者气管留置时间最多为5天,保持患者充份吸氧,并清理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拔管操作,操作完成30min后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状态,是否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状况。并定时为患者做雾化,吸痰处理,并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变换体位。

1.3疗效判断

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呼吸、血压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随治疗减轻,血压、呼吸等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两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室治疗并住院护理后的效果比较发现,实验组29例患者,显效患者18例,有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1例,平均住院时间(26.9±4.8)d;对照组29例患者,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1例,无效患者8例,平均住院时间(31.7±3.6)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2.41%。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固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者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经护理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

3讨论

经过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呼吸衰竭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逐年递增,病死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机体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气道阻力高,高功能的残气量,高功能的消耗量,伴有呼吸肌疲惫等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中,药物治疗效果甚微,采用无创呼吸机干预治疗应用越加广泛,效果更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给予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抽取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营养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以及呼吸道的调节等,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气道护理。气道护理具体步骤包括:插管前和插管后以及拔管护理。插管前,首先建立无菌的抢救室环境,禁止陪护或者探视人员进入,医护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方可进入抢救室,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病情感染的程度。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状态以及观察患者情绪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给予气道护理的过程讲解,并告知患者气道插管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开导患者,增强患者信心,降低紧张情绪,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实时关注观者的临床状态,情绪波动等,对于过度紧张,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应遵照医嘱给与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与肌松剂,时刻患者快速进入放松状态,并进行治疗。插管后,仔细检查导管的牢固性,将导管固定好,避免拉扯导管脱落或者移动,若出现导管变形或者损坏的状况应及时更换导管。患者治疗期间,气囊气压应控制在15mmHg以内,护理人员定时给气囊放气,避免患者气管局部缺血性损伤。当患者出现粘稠的痰液,喉部痰液附着的情况,应实施雾化处理。首先清理导管壁的异物或粘稠物,清洗患者胃反流物、呕吐物等,将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逐一吸出。患者气管留置时间最多为5天,保持患者充份吸氧,并清理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拔管操作,操作完成30min后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状态,是否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状况。并定时为患者做雾化,吸痰处理,扣背,并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变换体位。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桥球治疗过程中给予气道护理,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秋梅,潘开菊,曹小红 . 基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 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观察 .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8):1511-1512.

[2]周英娜.整体规范化护理在青少年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1-43.

[3]门雨钊 .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 护理 [J].现代 医药卫生,2 0 1 1,2(1 9):6 1 一 6 3

[4]余 华.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 护士,2014,22(9):87-88.

[5]李阿丽.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效果[J]. 中外医疗,2015,34(6):134-135.

论文作者:尚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基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观察论文_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