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政治文明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3)02-0001-05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 指导思想载入党章,这是党的十六大一个最为重要的历史性决策和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 性贡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和任务,是党的十六大的一个重要 创新和理论亮点,同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那么,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之间有着 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呢?这是干部群众在学习十六大精神过程中迫切需要作出回答的一 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建设理论,又是指导包括政治文明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 论,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首先,就社会文明的属性而言,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思想“三个代表”,属于政治上 层建筑的领域,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是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政治 文明成果。我们知道,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有 纲领、有指导思想、有纪律的政治组织,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以 政党为中枢、由政党来引导,已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政党制度作 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健全的状况、作用发挥的程度,就成 为衡量这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 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 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它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历程中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归根到底,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 国共产党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第一要素,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类型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和显著标志。

其次,就所解决的时代课题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 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地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 建设执政党的这一历史性、时代性的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认识的提高、思想理论 的升化、政治文明的进步,都是在回应和解答历史性、时代性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必然是敢于迎接新挑战、善于回答新课题的政党。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是20世纪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没有给出现成答案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执 政党又给错了答案的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主要 集中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一方面加深了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更为突出集中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 建设执政党”的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新的观 点,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从而把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 的科学水平。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世纪之交中国所面临的 世情、国情、党情等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更加成熟、更加有力量的表现。

最后,从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是一面公开树 立起来的旗帜和界碑,人们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的。对于工人 阶级政党来说,确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指南,是头等大事 。我们党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向世人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 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如同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 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一样,必将在我们的革命、改革和 建设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在全党指 导地位的确立,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的成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永载史册的重大成果。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具体化。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明确提出,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 下形成的,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回首历史,人们可以看到这 样的事实:我们党正式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 与“三个代表”的提出和指导地位的确立,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确切地说是尾首相 随的。大家知道,世纪之交的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明确提 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和 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2]这就是“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首次提出和最早阐述。江泽民同志在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三个代表”的过程中 ,随之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课题。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 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公开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 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 密结合起来”。[3]”由此可见,首次提出政治文明与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时间, 前后不到一年。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的“5·31”讲话中,第一次 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主题和大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 目标”。[4]从而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 义文明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这样就为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一 起写入党的十六大文献,做好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

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提出和确立的同步性,决不是偶然的或刻意安排的,而是我 们党总结经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表现,也 是对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之间所具有的客观内在联系的合乎逻辑的反映。一方面, 如前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另一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进而,我们还要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题中应 有之义,而且本身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那是因为:其一,“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体现了人类社会结构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包 含了“三个文明”的内容。“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发 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物质条件; 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 最好的精神食粮;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 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 设的统一,体现了社会结构形态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 规律与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其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三个代表”中的“先进生产力” 主要指的是物质文明建设、表现了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富裕生活的不懈追求 ,“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明建设、表现出人们对主观精神世界的改造和对提高全 民族整体素质的追求,那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主要是指政治文明建设,体 现了人们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及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渴望和追求 。“三个代表”中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但包括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更包 括政治利益;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 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5]这里的“发展”,不仅指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还包括政治的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建设”,理所当然地是指包括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全面建设。虽然过去在没有提政治文明建设的情况下,我 国就有了政治文明建设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党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公 开举起政治文明的旗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毕竟与往日大不 相同,意义深远。它向世人庄严宣示: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既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要代表和保障中国人民的政治利益、努力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和可 靠的政治保障。这就标志着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新的实践,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历史经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取得新的成果,标志着我们党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我们党 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把握更加全面,说明我们党执政经验和治国之道进一步成熟。毫无疑 问,这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而且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健康、有序和有效地推进 ,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为此,笔者以为明确以下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着丰富的内容,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政治 意识、政治制度到政治行为等不同方面和层面加强探索和建设,但是,“最根本的是要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6]“有机统一”的思想 和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客 观规律,构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指明了方向。而要坚持和落实三者“有机统一”的原则,关键在于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

因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大厦中居于第一也是最高的层次,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表现为一个多层次 的结构,大体上分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三个层次。它们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缺一不可。其中:政治制度(含规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体部分,居于中间 层次处于核心地位;政治行为(即机构功能和角色行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表 现,属于基础部分,居于第三层次:而政治思想(含意识、观点、理论、学说)对政治制 度和政治行为起主导作用,处于优先的地位。这就是通常说的“价值(政治意识)优先” 原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作为价值导向,才 能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协调一致。“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之所以居于核心地位和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是由它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生活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决定的,因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而“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7]

再从坚持“三个代表”与坚持“有机统一”要求的关系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实质,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实现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增强,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有保证。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 的任务,但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实质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权力民主化、法 制化的运作,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所以,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为 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就必须在政治权力运作中,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定 大政方针的根本前提;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 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就必须在政治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人类一切进步的 政治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 国家的政治建设就必须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全局和长远的利益而展开,不仅要满足人民的 经济利益、文化利益,还要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使宪法赋于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 。一句话,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政治建设,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 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 个重要目标。

第二,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 本保证,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键在执政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在 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党组织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担当了“双重 角色”:既是领导者和引导者,又是体现者和示范者。欲担此大任,我们党的各级组织 和全体党员,必须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努力成为“三个代表”的 坚定信仰者、优秀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首先,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者,自身必须是民主的和充满生机活力的 ,是民主政治的先行者和榜样。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核心;而“党内 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要按十六大的部署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特别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 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 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8]事实表明: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带动人 民民主,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

其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组织和 党员都要做执法、守法的模范。在我们国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又领导人 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并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因此,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增强法制观念,树 立依法执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 权,拒绝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于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再次,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干部,用“三个代表”要求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不仅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先进思想道德的 引导者和模范的实践者。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党员和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人民 群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党的干 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9]力戒骄奢,抵制假恶丑,消除 腐败,身体力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廉洁的从政道德 ,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要求。

收稿日期:2003-05-06

标签:;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