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寒地国际城市发展规划研究要点——以哈尔滨为例论文_郑文裕

建设寒地国际城市发展规划研究要点——以哈尔滨为例论文_郑文裕

郑文裕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全球产业网络化分工的深化要求我国创新开放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这意味着除了沿海地区外,其他内陆、延边省份要提高国际化参与程度,形成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中心城市,并以其为节点融入到世界经济网络格局中。从区域均衡发展的视角和城市区位、基础条件来看,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引擎、发挥其国际性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综合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哈尔滨是典型的寒地城市,在国际寒地城市运动日益强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今天,应致力于深入挖掘寒地优势、优化哈尔滨的产业结构、增进贸易活动、改善城市的形象,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寒地国际中心城市。

关键词:寒地;哈尔滨;发展规划

一、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背景

全球产业网络化分工的深化要求我国创新开放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这意味着除了沿海地区外,其他内陆、延边省份要提高国际化参与程度,形成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中心城市,并以其为节点融入到世界经济网络格局中。从区域均衡发展的视角和城市区位、基础条件来看,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引擎、发挥其国际性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综合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哈尔滨是典型的寒地城市,在国际寒地城市运动日益强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今天,应致力于深入挖掘寒地优势、优化哈尔滨的产业结构、增进贸易活动、改善城市的形象,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寒地国际中心城市。

二、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一)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优势表现在:第一,哈尔滨对外是沟通日本、韩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对内是沟通全国各地与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家的重要桥梁。空运、铁运、航运均比较发达。优越的区位交通为其发展区域性经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二,多种历史渊源的渗透,铸就了哈尔滨中原文化和金源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融重叠的文化特色。独特的城市文化为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人文支撑。第三,哈尔滨市土质肥沃、河流纵横,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适合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及中药材。地处寒地为哈尔滨发展云计算、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冷源优势。寒地气候使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和冰雪文化名扬四海。丰富而独特的寒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造就了哈尔滨的优势产业,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较强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为哈尔滨实现经济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抓住全球新型劳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产业链高端环节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不断转移、国际寒地城市运动日益发展以及我国开放重点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开放水平,改善城市形象,将哈尔滨打造成为拥有现代产业体系、技术先进、物流发达、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调整和分工、外向化水平高、对外经贸活动频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最终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寒地国际中心城市。

(三)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1.东北亚物流商贸中心

建设覆盖东北亚地区的陆海联运网络,并建设辐射北美的空中廊道,使哈尔滨成为服务于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交通枢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打造新香坊综合保税区,打造空港物流园区,在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内建设空港物流园区。推动具有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的园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争取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

2.世界北方休闲疗养之都

立足寒地特色,深入挖掘哈尔滨发展休闲经济的优势,把哈尔滨打造成为集冰雪体验、湿地观光、避暑度假、商务购物、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寒地休闲疗养之都。

3.寒地农业产业化创新高地

哈尔滨地处寒带,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哈尔滨应将自身打造成为寒地农业产业化创新高地。通过农业产业化不断地完成从“数量型”农业向“价值型”农业的转变,占领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抓住价值链中增值程度高的环节。

三、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策略

鉴于上述的发展优势及发展劣势,以及哈尔滨建设寒地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及战略定位,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加强哈尔滨市交通枢纽城市与物流通道的发展

以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出海运输大通道为基础,与日本海海上运输网络无缝衔接,建设覆盖东北亚地区的陆海联运网络,并建设辐射北美的空中廊道,使哈尔滨成为服务于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交通枢纽。整合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申建、内陆港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探索建立中俄(哈尔滨)自由贸易区;以陆海联运为基础,扩展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开通北美航空货运航线,启动对俄电商物流运营,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通道。

(二)注重提升哈尔滨对外贸易的质量和层次

一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加工贸易规模及水平。抓紧制定加工贸易发展规划,引进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高端加工贸易项目,鼓励发展本地配套产业,引导加工贸易向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方面发展,由单体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以推动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和竞争优势的显著提升,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带动成套机器设备出口,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扶持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创建境外研发中心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三是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以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科技合作为重点,积极拓展与欧美、韩日、以色列、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哈科会”的区域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将其打造成知名的科技展会和国际高端技术转移平台。

(三)加强哈尔滨市的宜商宜居建设,增强哈尔滨市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按照有机分散的原则整合城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空间格局。依托历史文化、欧陆文化、冰雪文化、水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整治城市的公共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创建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法律援助与服务水平。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建立外贸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健全出口预警机制、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小议寒地低碳城市规划策略 郑宽

[2]城市低碳规划策略研究 方龑宸

作者简介:郑文裕,男,1982年4月出生,博士,博士后在站,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人,高级城市规划师。

论文作者:郑文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建设寒地国际城市发展规划研究要点——以哈尔滨为例论文_郑文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