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对策研究论文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对策研究论文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对策研究

麻建林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麻家集学区 甘肃定西 748203)

摘 要: 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作为教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留守儿童,成为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瓶颈。关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事,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亲自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为了访真贫、看真贫,来到甘肃定西,他的足迹一直深入到贫困家庭中。“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然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相应地会影响全社会的脱贫攻坚。该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对策

1 留守儿童现状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到2016年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1~6年级占在校学生人数的12.01%,初中留守儿童占8~9年级在校生人数的12.39%。《报告》分析指出,留守儿童在生活、体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明显弱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生活负担沉重,与父母交流沟通少,学业成绩不理想[1]

2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做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的助手、载体和协调者

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托人带管,使他们产生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性格特征,产生了自私自利、容易冲动、自控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影响学习的因素、致使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辍学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要摸清班级学生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逐个谈话,再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愿望,帮助他们分析思想上的一些困惑,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倾诉的人。让班里同学们多与留守学生建立友谊,让留守学生在同学中找到知心朋友,引导他们不掩饰,多倾诉;让其他同学少漠视,多倾听;少冷漠,多帮助。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学校过快乐的生活。

我和他们是不一样的,我自己这么坚信。那个时候的我满脑子都是尝试雷蒙德·卡弗的极简小说和品钦为代表的极繁小说(或名“歇斯底里现实主义”、“精雕细琢后现代派”)的冲动。我坐在地板上,靠着床沿坐着,身边的冰可乐冷凝出来的水把宽松的裤子打湿了一块。我那时觉得,我的小说里应该有一只流浪猫。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学习困难,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任课老师的关注,就显得有些自卑。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耐心地帮助他们学习。让他们先把学习成绩赶上来,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同桌,帮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上课时多提问、交流、探讨,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时让他们在旁边共同发现作业中的不足和改正方法。督促他们慢慢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提高了,自信心也就提高,很多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2.2 不要让留守儿童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学校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校不仅要完成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应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弥补留守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足。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学生档案,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者间的联系。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覆盖面小,受益学生有限,建设布局不尽合理,面积小,影响作用发挥。建设标准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依托在校教师兼职管理,教师顾此失彼,负担过重,工作流于形式,为应付检查而只填写表册,没有真正发挥家的作用;由于资金问题,各留守儿童之家制订了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之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专业辅导老师,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城乡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坚持使师资力量和教育培训重点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建立教师动态管理、良性流动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对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促进作用。提高教师待遇,大力改善乡村教师食宿办公条件,使农村学校尽可能地留住优秀教师。

2.3 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

乡政府、学校要把控制流失学生工作作为评估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流失学生超过指标的学校领导、教师不能评优,不能晋职晋升。对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欺凌等因素造成学生辍学的教师,要严肃处理;对热心工作、关心学生,积极帮助学生家长和为学生排忧解难、爱心资助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全社会努力共建,涌现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村委会要密切配合辖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该项工作将列入考核各村、单位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督导机构要注重教学质量总体的同时,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学习,应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2.4 切实搞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解说系统规划在设计前,设计中和设计后都离开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工作的协调,水利部门,交通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乡镇政府应该有一致的目标,对同一解说系统规划进行支持和工作的配合,对解说系统的落地和管理,要进行积极地配合,对于问题的出现应该给于及时的反应。

2.5 全社会应当关爱

关爱留守儿童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正在慢慢建立,各项实施政策逐步正在完善,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仍然很复杂路还很长远,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更多的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加入到关爱队伍当中,为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就学、入学、寄宿等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急切需求服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要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行动上切切实实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只喊口号不出力。

2.6 学校要强化教育责任

基于对浅阅读的偏见,许多人发出浅阅读是一种有害阅读的言论,似乎浅阅读就是一种很低下,有害无益,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式。事实是否如此呢?

偏远落后地区,囿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当地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以过上好日子。交通不便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低下让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文化资本的农民,难以在市场中获得好的机会和待遇。当许多地方都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少数地方依然没有太多的改变。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理念,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把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孩子培养成人才,让他们有固定的收入,这才是最根本的扶贫,才是真正地关爱留守儿童。“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灌输是改变成年人思维观念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建档立卡户、留守家庭子女上学在校学习问题,让他们都能自觉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2.7 帮助家庭尽到监管和教育责任

孩子能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育,取决于孩子的内心是如何看待家长的教育方法的,如果孩子不喜欢、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就越没用处。家长需要正确的养育观念,要掌握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无论贫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这一点上社会无法做到,学校也只能是尽力而为,最有帮助的,是家长自己。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起着指引作用。家长要记得爱要有方,惩戒有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气馁,经历失败时不沮丧,从中得到教训和启发。同时,给予孩子一个温馨的家,父母不吵架,多带孩子旅游、外出,开阔孩子的视野,并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要在孩子做了好事时夸夸他,让孩子在无形中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更高。

杜邦将大力推进AHEADTM项目,并计划在近期的数个行业活动上展示该整体解决方案,其中第一站为杜邦硅谷技术中心。

3 结语

总之,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大力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援手,共同努力。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配合协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N].中国青年报,2017-12-28.

[2]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R].201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06(c)-0238-02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18.238

标签:;  ;  ;  ;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探索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