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啸山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分析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论文_王莉

从《呼啸山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分析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论文_王莉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和国外的交流也开始日益频繁,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开始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学研究,也开始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当中的被动语态,其使用较为常见,怎样才能将英语被动语态更加灵活、自然地翻译成所对应的汉语,这也成为了当今一些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以《呼啸山庄》为例,分析比较两个译本当中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情况,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呼啸山庄》;译本;英语被动结构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和仇恨的故事,在书中将爱与仇恨这两个线索进行交织汇合。《呼啸山庄》的主人叫萧恩,收养了一个弃儿,并为其起名为希斯克利夫,让这名弃儿和自己的儿女们一起生活和接受教育。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逐渐的志趣相投产生爱意,但是萧恩的儿子对于希斯克利夫却厌恶至极。所以当善良的老人死去以后,辛德蕾就变本加厉地对希斯克利夫百般羞辱。之后在爱情和金钱的面前,凯瑟琳接受了富家子弟林顿的求婚,这使得希斯克利夫悲痛万分,他出走数年以后衣锦还乡,又开始了对辛德雷和林顿的保护,但是最终他放弃了仇恨,决定继续追随凯瑟琳。

1.《呼啸山庄》中关于被动结构的汉译

汉语在其结构构词形态、句法上与英语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如果英语当中的动词存在有施动者,那么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和对应的汉语进行翻译都可以翻译成汉语被动时态。但是有过半的英语但被动句当中都没有明显的施动者。所以通过《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对于英语被动结构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较好地对目标语和源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进而最终使原文翻译成符合汉语表达策略的一种较好的文章[1]。

从英语被动句直译为汉语的角度来看,如果英语被动结构所表示的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在这过程当中,施动者是否出现都并不会对句子的含义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够对汉语结构的被动句进行直接的翻译。举个例子来说:“If I had been,I would have set my signet on the biter.[2]”杨译为:“我要是给咬着了,我可是要在这咬人的东西上打上我的印记了。”方译为:“要是我给咬着了,我可要给那个咬人的东西留下个磨灭不了的印记。”

在原文当中,被动结构主要是一种省略句,所以他省略了谓语动词“bite”,而且文中也没有提到施动者,所以它给人所表达的信息就是被咬而已引起的后果。因此这里的“I”仅仅是引导的状语从句。所以原文表达的并非是某种不幸的事情,而施动者是否出现对于缘分来说也没有影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两个译本都将原文的被动结构进行完整地保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从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意义来进行判断,因为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有语法上的差异,但是这两种语言都存在,语法上是主动的,其所表达的含义却是被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因为汉语表达习惯和汉语的句式较为灵活,所以其被动句所表达的含义较多,而英语被动句能够翻译成对应的汉语意义被动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hat entrance was fastened, and we heard him coming roundto get in by the other.[3]”杨译为:“那个门是拴住的,我们听到台上的另一个门口要走进来。”而方译为:“厨房的门栓拴住了,我们听到他转过去想进另一扇门。”

从这句话来分析,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意义被动句。在英语当中,门并不能发出栓这个动作,所以他只能被别人拴住,门是动词栓的宾语,因此两个译本都将被动句翻译成了主动结构。这样就更加的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和思维模式。

分析英语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因为英语的物称主语较多,他的被动结构也较为常见,汉语的人称主语相对较多,句子当中一般都以主语为语态。汉语的主动结构的使用,并不妨碍对其被动意义的表达,英语的被动结构已成汉语的主动结构,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在《呼啸山庄》当中,有这样的句子:“…the primroses and crocuses were hidden under wintry drifts; the larks were silent…”杨译为:“…樱草和番红花都躲在积雪下面,百灵鸟沉默了…”,而方译为:“樱草啊!番红花啊!都被冬雪压了下去,百灵鸟哑然无声了……”小说当中被动结构在前者的译文中被译成了“躲藏”,他为积雪赋予了生命,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后者译为“被压”,虽然保留原文档中的被动结构,但却不如前者那样能够更好地符合汉语的习惯,因此也无法将雪后的景致生动地进行表达。

2.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分析

从《呼啸山庄》来看,其原著与两个中文的译本相比较就能得出英语当中的结构组好多都是以被动句多于意义被动句,但汉语的意义被动句却比结构被动句更多。英语当中被动结构的普遍使用和他习惯于采用婺城做主语,存在明显关联,所以主语当会受到大多事物的影响,这样主动句的宾语就会变成主句的主语。这种原因主要是对主观因素的干扰进行排除,以便于更加客观的来对于客体进行研究,这也能够体现出西方人重视调理,并习惯采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问题。汉语当中的被动句常常以主动结构来体现,而这和汉语的人称表达存在明显的关联。汉语更加重视主体思维,习惯采用感性思维来对句子理解,所以导致汉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3.结语

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对于《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研究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通过此可以看出,野狗当中,被动句式相对较多,而是汉语的意义表达当中被动句式较多。两种语言当中也体现出了两种文化,所以在进行中西方文化研究的时候,需要注意对这种情况进行把握,才能够更好的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晨.译者风格对《呼啸山庄》诗化意境的影响[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04(10):21-23.

[2]王帆英,韩晴.经典名著《呼啸山庄》在大陆的译本统计与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7(03):146-147.

[3]卢华.《呼啸山庄》的翻译策略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8(30):56-57.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从《呼啸山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分析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论文_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