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胜任力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马祥萍, 关琼瑶

岗位胜任力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马祥萍, 关琼瑶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维系患者治疗效果、生命安全以及健康利益的基本保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常规医学模式逐步转向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位一体模式。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工作,对医疗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疾病的治愈,对护理工作也提高了更标准的要求,因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培训工作展开相关讨论,首先阐释国内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而后直接分析岗位胜任力应用到临床实践培训的实践操作。

关键词:护理工作;岗位胜任力;培训

一、国内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

钱荣[1]等人基于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了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建立了全方位、针对性、多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模,核心导向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更有效运用到临床中,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正向价值观,不断提升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责任感、实践水平及其创新精神与能力,以此促进护士的全方位发展。

张佩[2]等人通过在校内开展以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为核心导向的专项课程,其研究表明:以职业提高职业胜任力为核心导向的专项课程,可有效改良医学教育氛围,切实增强学生的基准性胜任力及定位定性的鉴别性胜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可促进教师或带教人员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护理学生更早进入护理角色,适应社会现实需求。

李焕[3]等人通过优化护理基本技能课程体系,以提升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导向,将临床岗位胜任力融入到护理基本技能的教学课程中,实现内外双向有机结合,实现高效教学。

陈惠[4]等人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培养方式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效果,其研究表明;规范化轮科培养有助于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工作时间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轮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不断增强;轮科护士轮转科室的数量较多,所接触的疾病种类也较多,遇到的临床问题更广泛、更复杂,岗位胜任力也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强化。

研究现状表明,基于提升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各类培养方式均具有各自优势,且效果显著,因此实践工作中应当根据学校或医院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外部资源等),而切实可行的开展培训活动。

二、岗位胜任力应用到临床实践培训的实践分析

(一)上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周期以3W为宜,护理专科管理部作主要负责领导。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护理发展与职业规划、护理目标解析与分级、护理质量监察审核与安全防护、护理记录撰写以及护士临床思维构建(包括护理步骤、护理对象评估、护理职业礼仪、优质性/综合护理以及护理人文理念、护士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基础护理技能培养等连带核心制度、护理质保体系、人文理念、护理操作技能等一线内容。

课程培训每日结束后,立即开展基本考核工作,保证对医院的基本情况具有足够的了解。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十项涉及急救、核心、安全防护技能等,细分主要包括为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经口/鼻吸痰、密闭式静脉输液/输血技术、女性导尿操作、鼻饲操作、约束操作、穿脱隔离衣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其他技能,必须在科室独立上岗前保证所有完成,护理专科管理部进行抽查考核。

(二)上岗后培训

两年内完成内、外、急救危重症、妇儿系统专科等基本专科的轮转学习,各专科间轮转周期为半年[5]。每个专科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方可独立上岗,培训内容包括:

(1)基础理论与技能:护理专科管理部主要负责。内容包括:三基理论、新护士理论、专科常见病症的症状评估与护理、健康知识宣教、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评估及护理以及医院质量认定、安全防护、院感等管理条例。新护士理论主要进行集中授课,每次培训结束后立即开展考核,内容包括各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SBAR沟通法、病情观察技巧、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异常心电图判断、病历撰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意外坠床/跌倒、压疮、脱管等。每次培训结束后立即开展现场考核。

(2)专科理论与基本技能:培训方式与内容主要由各科室在职培训团队制定制定,护理专科管理部与医院在职培训部批准后方可执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环境质量保证、工作制度与流程、医嘱处理、专科护理常规、技能操作、健康宣教与预案演练、病历书写等。科室根据计划逐项落实,在职培训小组每季度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3)综合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主要由科室负责,护理部与在职培训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症状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病情汇报与护理问题定位/定性判断分析,主要采用综合性情境教学与临床实践操作。情境教学,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分析、决策能力。护理管理部与在职培训团队于6~12个月阶段,对独立上岗人员进行一阶段资质审核检验。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新入院患者护理评估、护理方案制定、健康知识教育、医嘱执行处理、护理文书撰写、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等;18~24个月作为二阶段,主要针对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

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轮转培训制度,阐释上岗前、上岗后两阶段的培训内容。培训的核心导向仍旧是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稳固一切基本,以促使新上岗护理人员更快融入角色,各有效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考核手段,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培训内容的学习兴趣及其掌握程度。例如进行情境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进行独立上岗的资质审核;采用PBL教学法,将引导、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学、钻研能力作为以一线目标,将不同诊断难度的临床病例以循证提问法进行引导,护士为主导地位,教师是辅助者,只给予必要指导,以此提升实践学习效率与效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判断分析、问题处理能力,且同时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理论转化到临床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荣,叶红,谢晖,苏琳,薛芳.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卓越护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8):2202-2203.

[2]张佩,王若维,刘亮.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双融合”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2):22-23.

[3]李焕,王银燕,孙韬,罗小闯.基于“岗位胜任力”院校合作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4):157-160.

[4]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04):67-69.

[5]周萍,何琳.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体系探索与实践[J].华西医学,2015,30(05):943-946.

论文作者:马祥萍, 关琼瑶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岗位胜任力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现状论文_马祥萍, 关琼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