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吴英男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吴英男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 51450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运用形成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形成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

1.以新知识为发散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在新概念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学习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确立物理概念的目的。其目的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其二是概念建立后是为了又去研究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建立新的物理概念。通过链锁式的物理概念建立过程,形成了物理概念体系。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我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引入概念。

(1)利用实验现象引入。对于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足够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再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引出物理概念。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入。在学生获得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找出该类现象的共性,从而引出新的概念。如“反冲”的概念,可投影“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节日燃放的礼花、乌贼、章鱼游泳、灌溉喷水器、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现象引入。

(3)抓住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

2.在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思维的发散,找出共同特征,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概念的形成。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概念。

3.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概念来维持探究的欲望,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或者通过辨析概念的变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理规律、定理等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题)——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迁移创新(发展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的状态。使学生进入训练发散思维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设置情境后就进入了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合理设计发散性问题。如在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时,通过实验得出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关系后,可以通过“除此之处还与什么有关”、“你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物体质量发生变化,又会怎么样”等这类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把握问题实质,思考不拘泥于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自然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不断拓宽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得到合理推测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地去尝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此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在此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延迟评价”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集中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在学生回答出了尽可能多的答案后,如果教师已感到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可以进入集体讨论阶段。此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展开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也是激励思维的方法之一。与“延迟评价”相反,集体讨论则是一个反复评价的过程。经过集体讨论,思维活动是在评价的引导和推动下螺旋式上升的。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起来,得出问题的最后结论。

4.迁移创新,发展思维能力。

当学生找到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后,教师可把刚才的问题加以变换、引申,或和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目的。知识迁移后,教师重新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

论文作者:吴英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吴英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