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结果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论文_廖美容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 410006

摘要:目的:观察尿路感染的尿沉渣及尿干化学检查,分析对比其结果意义,并探讨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对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具体价值。方法:对201例疑似患尿路感染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金进行尿培养,其中阳性30例作为实验组,阴性17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其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结果分析,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来评价两种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结果:在3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沉渣法检测的WBC、BACT、ASP以及尿干化学结果亚硝酸盐(NIT)、白细胞酯酶(LEU)等,23例尿沉渣WBC、BACT、ASP显示阳性,8例尿干化学NIT、LEU同时阳性,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初步诊断中,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尿沉渣法结果对尿路感染的明确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沉渣;化学分析

尿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细菌感染中的最常见的感染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多为女性好发。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中段尿培养,但因其需要时间较长,培养过程需要注意,且有些医院不便做尿培养,此时尿路感染的常用检测指标NIT、LEU,和尿干化学WBC、BACT、ASP 具有很大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究尿沉渣法与尿干化学法用于对尿路感染诊断的效果与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与依据。本院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1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尿液分许仪及干化学仪对采集的中段尿液进行测定,并仔细分析其临床结果,评价各指标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及疗区收治的201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岁,男92例,平均年龄33岁,女109例,平均年龄37岁。其中30例尿液培养显阳性作为实验组,另外171例尿液培养显阴性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与试剂

尿沉渣检测仪器为日本Se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尿干化学检测仪器为MT一N600及配套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病原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卡。

1.3 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对无菌送检的要求进行两种方法检测,尿沉渣法,按仪器操作说明,取10ML新鲜混匀尿于离心管,转速1200-13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尿液留约0.2ML尿沉渣液,混匀后于尿沉渣计数板镜检,对10个大方格中红细胞或白细胞计数,2h内检测完毕。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RBC 0-30.7/ul,WBC 0-39.0/ul;BW-500尿液自动仪:RBC 0-3/HP,WBC 0-5/HP,超出此范围视为阳性。另尿干化学法,多联带有模块同尿中相应成分发生特异性的呈色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和相应的物质浓度成正比,按仪器说明对每份充分混合均匀的标本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指标结果,检测出NIT、LEU结果,指标结果阳性则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培养结果 201例尿标本培养,结果阳性为30例,阳性率为14.9%,革兰阴性菌19株;革兰阳性菌11株,其中变形杆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葡萄球菌2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屎肠球菌1株。

2.2 各指标诊断尿路感染与尿培养结果比较 见表1。实验组30例中尿沉渣的检测结果LEU指标阳性率为86.7%,NIT指标阳性率为23.3%,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WBC指标阳性率为83.3%,BACT指标阳性率为63.3%,ASP指标阳性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路感染(UTI)是由病原体直接侵袭而引起,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因其需要时间较长,培养过程注意事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些情况临床不便做尿培养。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找出简捷方便的检测方法作为辅助检查,提供诊断依据,使尿路感染诊断更加明确,尿沉淀法检测结果中NIT、LEU指标和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中WBC、BACT、ASP指标具有具大意义,本研究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在诊断尿路感染或排除尿路感染中的价值。

表1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共201例,实验组NIT、LEU、WBC、BACT、ASP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尿沉渣法检测结果NIT阳性率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T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阳性率为指标中最低,LEU阳性率为86.7%、WBC阳性率为83.3%、BACT阳性率为63.3%,LEU、WBC、BACT的敏感度相对接近,尿沉渣测定中NIT的测定是特异的,一旦尿液不含有亚硝酸还原酶,则NIT无法被亚硝酸还原,或其他多种原因均可致结果假阴性,LEU的检测是利用含有酯酶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同样具有特异性,敏感度相对NIT高。因此,临床要综合尿沉渣检测与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分析疾病,从而诊断尿路感染或排除尿路感染。

在本次临床研究当中,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在应用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对201例样本进行常规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两种快捷的检测方法,与镜检相比,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临床灵敏度较高,两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指标中,NIT、LEU、WBC、BACT、ASP结果联合参考价值更大,对明确诊断尿路感染很有帮助。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显示,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为尿常规测定,中段尿液培养,电子镜下观察;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其中尿培养为金标准,准确度高,但耗时长,操作较为繁琐,费用高,尿沉渣检测指标有相对误差,但误差较小,操作方便,降低费用,尿干化学法检测特异性较低,敏感度较高,便于临床帮助确诊,同时,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有效前提,对评估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数据依据,改善临床客观条件引起的弊端,弥补尿常规检测的不足。

综上所述,尿沉渣法检测结果中的NIT、LEU指标和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中的WBC、BACT、ASP 指标对尿路感染有着很大的筛选价值,其中WBC、BACT、ASP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而阴性的标本不需进行尿液培养,省时节力,减少费用,且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初筛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平平,张善辉,丁虹,马文.IQ200尿沉渣仪与尿干化学仪联合应用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3:2906-2907.

[2]刘希龙,刘日旭,佟凤芝.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法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0,14:71+90.

[3]袁明生.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结果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6:2218-2219.

[4]赖利华,夏云,马朦朦,朱艳.尿液的4种检测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有效性比较[J].重庆医学,2010,24:3350-3352.

[5]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03:59-60.

[6]张蕾,程江,刘坪,赵磊.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及传统镜检测定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B),2014,04:53-55.

论文作者:廖美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结果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论文_廖美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