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张青

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张青

张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桓台分院 256400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是从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影响到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存在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工作人员在污染区进行分类、处理、洗涤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病人污染在物品上的血液、体液等,如防护不当可直接传播疾病,如HBV、HCV、 HIV,部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本供应室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使职业防护行为得到落实。现报道如下。

1 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职业暴露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目前医院将所有手术器械、医疗护理用品都回收到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供应室人员在回收交换物品的过程中要清点数目,这些物品往往带有血液、体液等污物,其中还经常有一些针头、手术刀片、缝合针、锐利器械等,稍有不慎就有刺伤的危险。

1.2 物理因素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烘干箱等仪器操作不当极易烫伤。真空泵、超声清洗机都会发出不同程度噪声,紫外线对人体危害以及压力灭菌器存在爆炸危险。本供应室包装材料大部分是棉布,操作时可产生大量棉絮对工作人员造成吸入性危害。

1.3 化学性因素 目前我院没有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所有物品均采用人工清洗,化学消毒剂,清洁剂有多酶、除锈剂、润滑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还有些化学性危害因素尚未被人们所认知。

1.4 运动性因素 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

1.5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我院供应室人员除护士外,还有工人、临时工,这些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技术知识缺乏,感染机会要高于专业人员

2 防护措施

2.1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

2.1.1组织学习《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掌握防止职业感染的相关知识,重视职业感染的预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工作区域制订相应防护流程并张贴职业感染防护流程图,进一步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使所有工作人员能自觉地把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应按标准预防作好防护,下收清点时要穿好工作服、戴圆帽、口罩、橡胶手套,清点完毕要脱去手套并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手工清洗时要加戴眼罩、防水围裙、袖套、戴双层手套、穿防护鞋等,并在水面下进行清洗操作,特殊感染物品必须先消毒再清洗。

2.1.2加强锐器伤的防范 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不徒手清点分离针头、刀片及锐利器械以减少刺伤机会,正确处理各种医疗费物,熟练掌握锐器伤应急处理流程。建立健全刺伤登记制度及上报流程,并定期进行追踪检查。

2.1.3 正确掌握洗手技术 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洗手指征实施洗手,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在洗手槽上方张贴标准洗手步骤的宣传画给予提醒。

2.2 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措施:(1)尽量减少消毒剂的使用。(2)必须使用的化学消毒剂配剂时浓度要准确,及时加盖,定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挥发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3)清洁剂(润滑剂、多酶、除锈剂)溢出的处理。眼睛:立即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送专科进一步处理。皮肤: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以肥皂和清水洗净。

2.3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不定期的检修,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淘汰陈旧设备,有利于消除异常噪音。(2)防爆炸。熟练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按程序操作压力灭菌器,细心观察灭菌器室内压力变化。(3)防止烫伤。在仪器的外面设计醒目防烫伤提示标语,并使用防烫手套。(4)超声清洗时要加盖隔音。

2.4 运动功能性危害的预防措施:在搬运物品前,应评估物品重量,以正确的姿势提举物品,量力而行,如有需要可寻求协助。

2.5规范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强制性的工作流程,物流、人流、气流有序,不得逆流。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有专用的用具。

2.6 优化工作环境 安装空调及空气净化调节设备,工作结束后地面湿扫,每日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设立对外窗口,减少外来人员进入供应室。如有条件尽快购置清洗消毒设备,减少物理、化学等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2.7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防护行为执行率 定期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行为进行现场督查,定期检查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职业感染防护的执行情况,不仅能及时纠正不安全操作,而且能从思想上对工作人员形成压力,强化他们的意识,使其能自觉地采取防护措施。

2.8其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介绍上级医院供应室的现状,让工作人员知道供应室在医院中的重要性,对供应室前景充满信心。(2)丰富业余生活,增强科室凝聚力。(3)保证防护用品的供应。(4)定时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 结论

通过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相结合,有效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从预防入手,采取安全操作,减少职业危害,从而预防和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心身健康。

参 考 文 献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2(2):198-199.

论文作者:张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