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缓解肢体痉挛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_葛苹苹,袁海,夏清(通讯作者)

物理因子缓解肢体痉挛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_葛苹苹,袁海,夏清(通讯作者)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 合肥 230011)

【摘要】痉挛是许多诸如脊髓损伤、脑损伤患者常见运动障碍性并发症,痉挛的治疗主要利用药物抑制神经系统高反应状态。近些年来,非药物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如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此综述主要探讨物理因子治疗肌痉挛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物理因子;肌痉挛;康复;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08-02

【Abstract】Spasticity is a commoncomplication of dyskinesia in many patients with spinal and/or cerebral lesions. The most widely used procedures for management of spasticity are represented by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imed at inhibiting reflex hyperexcitability. In recent years, non pharmacological procedures for treating spasticity have been put forward, such as muscle stretching, muscle reinforcement and physical agents. This review mainly be concernedthe effect of physic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ity.

【Key words】Physical agents; Spasticity; Rehabilitation; Advance

痉挛是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肌张力增高。在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颅脑外伤等中枢性疾病中,痉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肢体痉挛状态,往往导致患者肢体精细运动、协调性障碍,进而出现诸如用餐、擦拭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及膝过伸、偏瘫步态等临床症状的出现。目前对于肢体痉挛治疗方法甚多,本综述主要涉及物理因子治疗,探讨物理因子缓解肢体痉挛的相关研究进展。

1.冲击波

冲击波是一系列单脉冲的高能机械波,具有高压强值(100Mpa),压力快速上升值(<10ns),作用周期短(10μs)的特点,传播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快[1]。在治疗诸如肩关节周围炎、足底肌腱炎及筋膜炎等肌肉、肌腱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明显效果[2-6]。在成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治疗疗效确切,目前一些研究也逐渐涉及到成人及儿科肢体痉挛方面[7],Manganotti 与Amelio等[1]利用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三个月后,前臂屈肌及手的骨间肌张力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热效应及机械作用双重作用,在治疗疼痛综合征、肢体肿胀及关节活动度方面可改善目标肌肉的代谢、循环功能,增加肌肉延展性及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一项涉及健康人群的研究显示,超声波结合静态肌肉收缩较单纯静态肌肉收缩能明显改善肌肉的延展性。Ansari等进行两项涉及到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治疗的研究,一项研究对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痉挛肌群进行15次频率1MHz、强度1.5W/cm2的超声波治疗,每次持续10分钟,结果显示:利用Hmax/Mmax 比率进行测量,超声波可明显抑制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同时利用Ashworth评定也得出明显的缓解踝及足底屈肌痉挛状态的效果。作者证实超声波借助热效应不仅能改变痉挛肌肉弹性度而且可降低肌肉对牵伸刺激的敏感性及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然而,另一项在比较红外线及超声波对肌肉痉挛治疗效果研究中,并未有得出上述结果,可能由于所纳入样本量较小缘故。另一项涉及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1个月超声治疗并未见明显的降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效应,作者认为可能由于疗程较短,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扩大疗程探讨相关治疗效应。涉及2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利用超声可明显缓解大腿内收肌群肌张力,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明显降低,并未见明显副作用。

3.冷疗

冷疗降低肌痉挛或阵挛主要由于降低肌肉牵张反射的兴奋性。皮肤冷却可提升痛觉阈值进而降低痛觉传入受体的敏感性。既往研究表明冷疗可以持续到治疗后约两个小时。鉴于冷疗临床适应性及可操作性,治疗过程中可刺激拮抗肌抑制肌肉的高张力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冷疗主要通过冰块刷擦,或者使用乙醇进行喷洒,然此刺激并不适用于对冷刺激过敏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约20分钟,即使对于肥胖患者,该时间段也可适用,此项治疗时间短可使得患者能进行足够时间的体温调节,避免机体因过度寒冷引起张力增高。然而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尤其冠心病患者,避免引起心绞痛。

4.热疗

尽管冷疗缓解肌张力较热疗效果明显,然热疗对于缓解肌痉挛效果也不容忽视;热疗对于肌肉高张力状态的患者可降低肌张力、增加患者痛觉阈值其他研究也涉及热效应抗痉挛疗效,在20分钟、75℃热治疗后使用5次(30秒/次)持续被动牵伸肌肉可明显提高肌肉延展性,作者指出可能由于热效应降低肌纤维对牵伸刺激的兴奋性,进而导致目标肌肉对被动持续牵伸表现出更大的延展性。然而,目前并未有研究明确热治疗痉挛效应的持续疗效,这需要后期对热效应缓解肢体肌肉高张力状态的时间效应进一步探究。

5.震动疗法

震动刺激也具有抗痉挛效应。利用震动刺激直接作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手、下肢痉挛肌,利用Ashworth评定得出震动疗法可以短期(30分钟)缓解肌张力、降低F波幅及改善手指及关节活动度等运动功能参数。另外,对于机体整体震动效应不仅降低肢体肌张力,而且改善脑卒中痉挛患者肢体粗大运动。一项对脊髓损伤成年男性患者抗痉挛研究显示震动效应数小时后可有效缓解肌张力增高引起的生殖系统障碍。

6.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广泛应用于腓神经、脊神经节或痉挛肌缓解肌张力。经皮神经电刺激抗痉挛效应可能的机制为β内啡肽产生,该物质降低运动神经元的活性;或者基于闸门控制学说,降低伤害刺激的输入。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可以用于治疗肌痉挛,主要由于Renshaw细胞的回旋抑制、拮抗肌交互抑制及抑制Iβ类纤维的泛化。进一步,电刺激可以增加神经康复抑制技术的有效性,电刺激的优势可能是强化内在治疗效应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对于多发性硬化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主动肌刺激可显著降低Ashworth分值,同时对于拮抗肌的刺激可增加被动牵伸活动度;作者考虑对主动肌刺激可能由于改善肌肉强直状态进而改变肌肉的延展性;而对于拮抗肌刺激可改善肌肉纤维延展性提高拮抗肌的协调性降低肌痉挛。一项随机对照实验表明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对腕背伸肌电刺激,可有效降低腕关节肌肉痉挛状态。

临床上,对于肢体痉挛治疗方法甚多,既往主要以药物为主,随着康复医学发展,物理因子由于其副作用较少,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物理因子缓解肢体肌痉挛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1)目前物理因子治疗主要依据传统观点及既往临床经验,一些物理因子治疗尚缺乏客观的理论依据验证其确切疗效,尤其在相关治疗机理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如震动效应等;(2)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其相关临床近、远期效果也为得到充分肯定,如超声波;(3)相关剂量、副作用及疗程等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如冲击波、超声波及震动效应等。这就需要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探讨上述相关问题,为物理因子治疗提供确切的使用方法及治疗参数。

【参考文献】

[1] Lizis P. Analgesic effect?of extracorporeal?shock wave?therapy?versus ultrasound?therapy?in chronictennis elbow [J]. J Phys Ther Sci,2015,27(8):2563-2567.

[2] Rompe JD,?Decking J,?Schoellner C, et al. Shock?wave?application?for?chronic?plantar?fasciitis?in?running?athletes. A?prospective,?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 [J]. Am J Sports Med,2003,31(2):268-275.

[3] Amelio E,?Manganotti P. Effect?of?shock?wave?stimulation?on?hypertonic?plantar?flexor?muscles?in?patients?with?cerebral?palsy: aplacebo-controlled?study [J]. J Rehabil Med,2010,42(4):339-343.

[4]林歆,丛芳,吴琼,等.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8(8):755-758.

[5]徐思维,繆芸,郁嫣嫣,等.体外冲击波缓解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40-1143.

[6]张智,毕军花,李钢,等.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学, 2016,22(7):1142-1144.

[7] Amelio E,?Manganotti P. Effect?of?shock?wave?stimulation?on?hypertonic?plantar?flexor?muscles?in?patients?with?cerebral?palsy: aplacebo-controlled?study [J]. J Rehabil Med,2010,42(4):339-343.

[8] Gracies JM. Physical?modalities?other?than?stretch?in?spastic?hypertonia [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2001,12(4):769-792.

论文作者:葛苹苹,袁海,夏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物理因子缓解肢体痉挛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_葛苹苹,袁海,夏清(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